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5:08

雁陣南去潭水清,雲嶺嵯峨暮山紫。金秋時節,賀蘭山東麓的甯夏銀川市賀蘭縣四十裡店村稻漁空間,2600多畝五彩稻田豐收在望。清風拂過,以稻菽為“墨”畫出的巨幅山水畫随風飄動,不遠處遊客摸魚抓鴨歡聲一片,音畫協同,演繹豐收詩意。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塞上江南風景變)1

甯夏堅持守正創新,将文化旅遊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跳出“就文旅看文旅”,以農為本推動農旅融合,“接二連三”助力産旅一體,不斷彰顯文化旅遊的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生态性等多重屬性,發揮其“富口袋”“富腦袋”“富民生”“富産業”等多重功能,推動了産業轉型、生态建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今年6月召開的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更是将文化旅遊業列為“六優”産業的首位。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塞上江南風景變)2

充分展示甯夏文化旅遊立足“文化強區、旅遊富民,為産業賦能、促民族融合,展示美麗新甯夏”戰略定位,将“詩和遠方”注入關聯産業、社會建設、綠色發展,通過全要素參與、多維度融合,在不同層面呈現出“風景”變“豐景”的可喜變化。

漸入秋境,甯夏六盤山區的層層梯田披上“五彩霞衣”。調研組來到大山懷抱的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那裡有一輛大卡車改裝的“流動舞台”。相聲和情景劇帶來的歡笑,打破夜晚的靜谧。“大篷車一來,有好戲!”台下,“入戲”很深的梁昌榮拍着大腿,大呼過瘾。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塞上江南風景變)3

一年四季,祁寒酷暑,甯夏話劇院“文化大篷車”都奔忙在廣袤山川,足迹遍及農村城市、廠礦工地……所到之處,收獲掌聲無數。究其緣由,甯夏演藝集團話劇院院長蔣全洲一語中的:“融入時代精神、反映現實生活,這樣的文化,群衆需要。”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群衆的物質生活經曆了“匮乏”向“豐裕”的轉變,但“種文化”的迫切性一點不亞于種莊稼。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塞上江南風景變)4

農民玩音樂?這在填不飽肚子的年代,想都不敢想。如今卻讓中衛市中甯縣大戰場鎮紅寶村火出了圈。“脫貧了嘛,生活富裕了,心裡也舒展了,就想唱幾嗓子。”大戰場鎮農民苟君告訴調研組,2019年,移民自發組建合唱團,雖然大家都說着各自的老家話,沒有一點音樂基礎,但有老師教,大家就願意學。大部分人都是白天打工、幹農活,晚上來練習,還有人開着蹦蹦車趕十幾裡路來上課。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塞上江南風景變)5

“農民合唱團是小康路上更高層次精神追求的體現,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吃上了五谷兒,現在要吃六谷兒’。這種執着和熱愛感染了我,一定要用文化的力量鼓舞更多的人創造幸福。”農民合唱團團長、中甯縣音樂家協會主席李震宏說。

前不久,取材于這支農民合唱團真實故事的電影《六谷兒》完成拍攝,合唱團成員全部本色出演。細心的李震宏發現,走上熒幕的農民,把那股自信帶到了生活中。“咋不興奮呢?咱不光會唱四聲部,還能拍電影,還有啥幹不成的?”50多歲的合唱團成員王數花說,就像那歌裡唱的,“這生活啊,是越來越有奔頭了”。

塞外江南水鄉風景(塞上江南風景變)6

文旅融合中,文化的沃土,也“生長”出一個又一個打卡點。賀蘭山下的閩甯鎮,演繹跨越山海、東西協作的《山海情》,讓很多遊客不遠千裡,前來感受将苦難化作美好生活的奮鬥之力;羅山腳下的紅寺堡,續寫從大山深處到大河之畔的《百萬大移民》,吸引人們來此見證“遷出百萬人、換得千山綠”的易地扶貧搬遷奇迹;六盤山下的隆德縣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文化味萦繞鄉間院舍,觀磚雕、看泥塑,做剪紙、賞刺繡,吼一聲秦腔震破天、寫一紙書法浸文氣,民俗文化沁潤村民的精神世界,也在鄉村遊中打開了連接新世界的一扇窗……

文旅浸潤,潤物無聲。看城市社區,居民越來越愛跑文化大舞台;在鄉村田野,群衆忙着接待八方遊客。文化旅遊,

美化了居住的環境,也充實了人們的心境。

(供稿:王建宏、張文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