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亞裡士多德關于教育意義的思想

亞裡士多德關于教育意義的思想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5 09:27:39

亞裡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出生于當時的希臘殖民地馬其頓,父親是國王的宮廷禦醫。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傑出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後世所有的西方哲學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響。

17歲時,亞裡士多德赴雅典就讀柏拉圖學院,直到柏拉圖去世。柏拉圖陶醉在“理想國”之中,而亞裡士多德更注重從現實世界出發。20年間兩人相互欣賞、師徒情深,但在許多觀點上各持己見,時常激烈辯論。

亞裡士多德關于教育意義的思想(希臘先賢亞裡士多德的兒童教育觀)1

亞裡士多德

亞裡士多德代表中等奴隸主階層的利益,社會政治觀點中庸。在哲學觀上,他搖擺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一方面,他提出“白闆說”,認為知識來源于對事物的感覺及後天經驗;另一方面,他又認為真理隻能通過理性活動而獲得。

亞裡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著作涉及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自然科學、法律、教育學、詩歌民俗等,他的教育觀點散見于《政治學》和《倫理學》等著作中。

基于靈魂學說的教育順序

亞裡士多德認為人的靈魂和肉體不可分離,并提出人的靈魂由三部分組成:

  • 植物部分,即身體的生理部分;
  • 動物部分,即本能、欲望和情感;
  • 理性部分,即真正的人性部分。

相應地,他主張采取三種教育:體育、德育和智育。三者有機聯系,促成人的和諧發展,但是低級部分應服從高級部分,即體育服從德育、德育服從智育。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靈魂的高級部分,即理性部分和意志部分。

亞裡士多德關于教育意義的思想(希臘先賢亞裡士多德的兒童教育觀)2

優生優育

在《政治學》中,亞裡士多德提出教育要從根本(婚配)抓起。他反對早婚早育和晚婚晚育,因為“都會引起所生兒童的身心缺陷”。此外,他還主張計劃生育:“各家繁殖的子嗣應有一定的限數,如果新妊娠的胎嬰已經超過這個限數,正當的解決方法應在胚胎尚無感覺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産。”

亞裡士多德痛恨當時的殺嬰習俗,要求立法禁止棄嬰,但又主張畸形或殘疾嬰兒可棄。他師承柏拉圖的觀點,建議孕婦要注意營養、适當運動,保持心靈甯靜,因為“子嗣的天性多得之于其母,有如植物得之于土壤”。

教育的年齡分期

在西方教育史上,亞裡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要與人的自然發展相适應的觀點。

根據人的生長發育規律,亞裡士多德将每7年定為一個自然階段,共劃分為三個教育時期:0-7歲為第一時期;7-14歲(稱14歲為“發情期”)為第二時期;14-21歲為第三時期。

和柏拉圖相比較,亞裡士多德更多地注意到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并據此探讨了各個年齡段教育的具體目标、組織、内容和途徑。

亞裡士多德關于教育意義的思想(希臘先賢亞裡士多德的兒童教育觀)3

兒童教育觀點

亞裡士多德提出的教育第一時期,約合柏拉圖所指的學前階段。他将第一時期細分為兩個階段:0-5歲為前期,5-7歲為後期。

兒童前期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身體發育為主。嬰兒期的撫育,關乎一個人的一生發展。嬰兒食物應當富含乳成分,兒童應當在遊戲中強身健體,逐步習慣于忍受寒冷,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兒童脆弱的肢體,以免骨骼畸形。

兒童後期的教育,應以培養習慣為主。亞裡士多德總結了兒童道德品質的三個成因:自然(天性)、習慣與理智,提出活動是形成習慣的主要途徑。例如,隻有通過适度冒險的活動,才能培養出勇敢精神。

亞裡士多德主張7歲前的兒童應當住在家裡,以免受到外部不良環境的影響,例如下流的事物、引發邪惡的表演。此外,他強調教育兒童分辨快樂與痛苦的正當性,戒絕尋歡作樂,成為有節制的人;養成不畏困難的習慣,成為堅定勇敢的人。

亞裡士多德提出,5歲後的兒童可借助旁觀方式開始學習課業。但要注意學習負擔适度,以免影響身體發育,同時仍應保持充分活動。他承襲柏拉圖的觀點,主張兒童應當多聽神話故事,但須慎重選擇故事教材。

評價

亞裡士多德的諸多教育思想,如“白闆說”、和諧發展、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聯系、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教育的年齡分期、環境影響教育環境、在實踐中培養道德習慣等,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産生了重要影響。

其中,他關于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在17-18世紀的西方世界引發了廣泛推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