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義烏要求商家下架槟榔,讓“禁售槟榔”登上熱搜。
9月20日,義烏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解釋說:“沒有完全禁售槟榔,而是槟榔不能按照食品來銷售”。義烏要求,槟榔不能歸于食品類銷售,要像香煙一樣辟單獨區域銷售。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19日也發布消息,要求各經營戶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标簽标識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如有違法行為,将依法查處。
槟榔為什麼會被監管方“紅牌罰下”?
“口腔殺手”
槟榔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實在不容小觑。
俗話說“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槟榔”。槟榔裡有一種化學物質,經過咀嚼後會産生緻癌的亞硝基化合物,而且槟榔質地比較硬,嚼的過程中容易損傷口腔黏膜,伴随頻繁的口腔潰瘍、牙龈退縮等種種病變,口腔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患口腔癌的可能性增加。
早在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将槟榔認定為一級緻癌物。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也在公布緻癌物清單時,将槟榔果列為一級緻癌物。
2018年中國疾控中心等機構曾經聯合調研湖南咀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現狀,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槟榔史。前段時間36歲的歌手傅松,也因長期嚼槟榔導緻口腔癌去世。
更麻煩的是,槟榔還屬于中度上瘾品。槟榔中富含的槟榔堿具有拟膽堿反應,使人體出現面部紅潤、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等反應,槟榔堿也具有拟交感神經的作用,使人産生愉悅感、舒适感,很多吃過的人都對槟榔欲罷不能。這也是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一個重要原因。
戴“緊箍咒”
針對這個個頭不大、威力不小的“口腔殺手”,管控正逐步收緊。
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年—2025年)》的解讀中明确提出,要通過對長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為進行幹預等,促進群衆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行動方案》提出,在有咀嚼槟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槟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2020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的《食品生産許可分類目錄》沒有把“食用槟榔”收錄在内。這意味着槟榔不再作為食品來管理,槟榔生産加工企業以後不能申領食品生産許可證。
2021年3月,國家衛健委明确表示,未批準槟榔作為新食品原料,未将其納入食藥物質目錄,槟榔(果實)也不宜制定食品安全标準。
2021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通知,明确要求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槟榔及其制品。
槟榔産業鍊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槟榔行業在中國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産業鍊條。
有媒體報道說,這一産業鍊的上遊是海南大批槟榔種植農戶,中遊是價值近百億的、以湖南為主的槟榔加工企業,下遊槟榔的銷售團隊也在向全國延伸,涉及數百萬人口就業和經濟來源。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槟榔對健康的危害,有必要像對煙草、白酒一樣,對槟榔行業予以規範管理,完善槟榔産業的監管體系,不能任其“野蠻生長”、無序發展。
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改革創新管理方式,妥善兼顧各方合理訴求。
原标題:《多地要求下架的槟榔到底有多可怕?》
來源:國是直通車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