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孩子一起讀古詩詞(二)詠柳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縧(tāo)。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讀标題
上一首古詩,我們讀了《詠鵝》,是一首描述鵝的詩。這首古詩的詩名是《詠柳》,小朋友們能不能猜一猜,這首詩是描寫什麼的呢?
是的,和《詠鵝》的“詠”字一樣,《詠柳》的“詠”也是用詩歌來抒發情感的意思,所以《詠柳》就是一首描寫柳樹的詩。
看作者《詠柳》這首詩的作者賀知章,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盛唐時期是唐代詩歌的鼎盛時期,雖然持續的時間不長,隻有53年,但卻代表了唐詩繁榮的巅峰。
賀知章年少時,就以詩文寫得好而著名,中了狀元入朝為官,一生都在朝廷當官,但這并未影響他是一位有名的詩人和書法家。
學含義
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碧玉:從字面理解,是碧綠色的玉,通過标題我們已經知道,這首詩是描寫柳樹的詩,所以這裡的碧玉并不是指真的玉石,而是用來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成:“妝”是化妝的妝,指裝飾,打扮;“成”是成為;“妝成”就是指“裝扮成了”。
一樹:從字面理解,是指一棵樹,但其實,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具體的數字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數量,很可能隻是指代。比如,這裡的“一”,其實就是“全部、滿”的意思,“一樹”更準确地說,是指“滿滿的樹”。
高:“高度”的“高”,指柳樹很高。
萬條:從字面看,好像有一萬條柳條,但其實這裡的“萬”字也不是确切的“一萬”,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垂下:和現代漢語裡的意思一樣,是豎直着垂落的樣子。
綠絲縧:“縧(tāo)”是指用絲編織的繩帶,綠絲縧,也即綠色的絲帶,當然,和前邊的“碧玉”一樣,也不是指真的綠絲帶,而是用來比喻柳樹上像綠絲帶一樣的柳條。
根據每一個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串出這一整句的意思:高高的柳樹像是用碧玉裝飾而成,垂下的滿樹柳條,像挂着的綠色絲帶一樣。
第二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不知:和現代漢語裡的意思一樣,是“不知道“的意思。
細葉:從字面就能理解,指細細的柳葉。
誰:和現代漢語意思相同,表示詢問“是誰”的意思。
裁出:“裁出”,即裁剪出來,這裡的“裁”,和我們常說的裁衣服、裁縫的“裁”是一個意思。
二月:中國古代使用的是農曆計時,所以這裡“二月”應該是指農曆二月,對應到我們今天的公曆(陽曆),大約會在3月前後,正是柳樹發芽的時節。
春風:和現代漢語意思相同,指春天的風。
似:“相似”的“似”,表示好像、仿佛的意思
剪刀:和現代漢語意思相同。
第二句的前半句,用了帶有疑問的語氣,來感慨,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呀?後半句對這個問題就進行了回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
想畫面、背古詩
這首《詠柳》前三小句細細描寫了柳樹的模樣,第一小句是總體的樣子,遠看像一樹碧玉;第二小句是柳條的樣子,像綠色的絲帶;第三小句則在感慨細細的柳葉。最後一小句,給出了柳樹如此美麗的原因,原來是春天到了。
小朋友們背詩的時候,可以想像着自己看見一棵柳樹,先是遠遠看到,然後走近一點,看到了柳條,再走近一點看到柳葉,最後想想柳樹這麼美麗的原因,就能順利地記下整首古詩啦。
當然,家長還可以帶着小朋友走到戶外,帶着詩句,細細觀察柳樹,再讓小朋友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看到的柳樹,都會是小朋友美好的記憶。
這首《詠柳》的内容就是這些,咱們下首詩再見吧。
Ps,桃子媽并非中文專業,所有對古詩詞的解讀,均為桃子媽查閱各種資料後的理解,已盡力保證沒有原則錯誤,如仍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一起來背古詩詞# #漲知識# #暢談家庭教育#
@今日頭條@頭條育兒@頭條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