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又稱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期望心靈手巧,祈盼愛情美滿,美好的期望和對幸福未來的祝願伴随着七夕節流傳千年。
七夕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于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習俗
七夕,不僅有愛情還有各種趣風俗↓
>>穿針乞巧:七夕之夜,手執絲線,趁月光連續穿過多孔針,穿過越多越好。
>>曬書曬衣:七夕還是古代的“魁星節”,同時也是個抓住夏天尾巴曬書的日子,古書記載七月七日“曬曝革裘無蟲”,即把書攤在太陽底下暴曬,“曬書無蠹”也是一種風俗。在漢代,七夕還要曬衣服。當時的七月初七,豪門富室借着在這一天曬衣服來顯擺自家的绫羅綢緞。
>>吃石榴驅蟲防疫:相傳北宋景佑元年,閩南一帶瘟疫流行,當時名醫吳夲倡導大家七夕那天購食使君子、石榴來驅蟲。因為石榴果皮中含有堿性物質,有驅蟲功效;果實能健胃提神,增強食欲;石榴花則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可明目。
>>拜織女: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圍坐在桌前向織女星默禱,默念自己的心事。
>>洗發: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七夕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讓女性年輕美麗,而且還可讓未婚的女子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吃巧果: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河北新聞網綜合人民網、中國網、中國婦女報、光明網等,編輯鄭曉娟)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