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一碗米飯的溫度,足以慰藉人心。廣西氣候溫暖濕潤,更适宜水稻生長,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廣西加強糧食安全戰略,越來越多的水稻品種脫穎而出,如上林大米、東津細米、上思香糯等優質米。在寒冷的冬天,一碗散發着熱氣的軟糯米飯讓“回家吃飯”這句話變得更有溫度。
上林大米引出的思鄉情
在上林,有一種鄉情叫上林米。
上林縣境内有北回歸線的自然光照,有富硒肥沃的土壤,稻米生長期長,賦予了上林大米最獨特的味道。上林大米以色澤晶瑩剔透、潤滑爽口、營養豐富、軟而不粘、清香可口著稱,被譽為“用礦泉水種出來的稻米”,是廣西首個列入地理标志保護的大米産品。
“每次回家,我都會帶上家鄉的米。”作為一個在廣州工作的上林人,小徐每次請同事來家裡吃飯,吃過上林米的同事和朋友都央求她下次回家的時候多帶一點。就這樣,上林米香随着上林人的足迹飄向了全國各地。
因難以忘懷的米香,很多上林青年紛紛返鄉創業,讓更多的人能品嘗到上林大米。
2016年,石梓瑤回到上林縣創業,成立了一個農業公司。2018年,她在上林縣核心産區白圩鎮龍寶村建成了富硒大米核心種植基地,從最初的500多畝,目前已發展至3000多畝。
“我高于市場價收購稻米,同時也要求農戶按照我的标準種植,以保證大米品質。”石梓瑤不僅緻力于上林大米的保護,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老鄉親富起來。
2018年,上林大米産量12.25萬噸,産值達8.7億元,品質不斷提高。2019年,當地獲得有機認證的大米企業共有兩家。企業通過淘寶、京東、超市、專賣店等平台銷售上林大米,市場需求量大,大米供不應求。
東津細米帶來的創業情
在萬垌村,種植水稻的農戶有一個引以為豪的産品——東津細米。貴港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龍山好妹仔,橋圩好契弟,東津好細米。
2012年3月,莫海華任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萬垌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他發現,萬垌村的特色農産品東津細米賣不出好價格。于是,他想到了電商銷售。
自古以來,東津細米泛指在港南區東津碼頭集中外運的産自東津和周邊的橋圩、湛江、木格、木梓,以及北岸的武樂、大圩、慶豐等鄉鎮的優質細米,這種米具有米粒細長、米質晶瑩、米飯口感柔軟、絲甜清香的特點,外銷粵港澳有近200年的曆史。
據專家考證,東津細米米質優良的原因是由氣候、土壤、水源、水稻品種、種植方式的不同形成的。東津當地的稻農堅持種植細谷品種,堅持傳統的稻鴨共作、滅蟲燈等除蟲增肥技術,實施生态施肥,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有效保持了東津細米生态特質和原香風格。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檢測發現,東津西米富含硒元素。
“我對東津細米有一種特殊的感情。”2012年6月,莫海華在淘寶網注冊了網店,與東津細米種植戶對接代賣。在每一袋真空包裝的米上,都标有種植農戶的姓名、聯系電話、包裝日期等相關信息,方便顧客了解和聯系。如今,通過淘寶,東津細米這個“廣西好嘢”進入更多消費者的餐桌。
2017年,東津細米被列入廣西第一批創建“中國好糧油”品牌建設計劃,當地10家公司生産的富硒米先後獲得廣西富硒農産品認定。
上思香糯香飄萬家
在上思,有很多有名的土特産,香糯米是其中之一。
“一田種糯遍垌香,一家煮飯全村香。”春節前是糯米暢銷的時節,在上思縣,這個時候的香糯是主角。由于蒸出的糯米飯粒油光閃亮,香甜可口,氣味芳香,是逢年過節做粽子、年糕、米花、湯圓、糍粑、糯米飯的上乘原料。
近幾年來,上思縣把香糯米種植作為發展地方特色産品、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來抓,全縣香糯米的種植面積在5萬畝左右。為了保持香糯米的優良品質,該縣實行了标準化生産,建立了無公害生産基地。農業技術部門認真指導農戶選留種子,抓好提純複壯工作,并指導農戶選用遠離污染源、生态環境好、灌溉水流及大氣質量符合無公害生産條件的田垌種植,産品達到了綠色食品标準。
2013年,上思縣申報的上思香糯通過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編輯丨賴武慧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