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木梳:實用物件有了更多藝術韻味
“我們設計的産品頗具國潮風,很受年輕人歡迎”
□ 本報記者 呂光社 本報通訊員 李超
“用的時候是一把梳子,不用的時候是一件木制藝術品。”12月17日,記者走進位于嘉祥縣大張樓鎮的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産品展示大廳,一件被稱為“鎮店之寶”的木梳,讓人印象深刻:紫檀木料,梳背上的造型是一朵玫瑰花插在花瓶裡,還系着一束穗子,增添了古雅與婉約的韻味。公司宣傳部門負責人王軍偉介紹:“這把梳子叫‘花影’,非常受歡迎,在網絡平台上銷量已過百萬。”
“嘉祥木雕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通過創意設計制作,讓梳子更靈動,更有藝術韻味,讓用戶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周廣勝介紹。
清朝中期,嘉祥縣梁寶寺鎮高莊村的于家逃難到安徽徽州學會了徽州木雕,後回鄉從藝,成為當地有名的木雕世家,當時嘉祥北部鄉鎮的很多木匠都是他的徒弟。“過去,嘉祥木雕多以家具、木匾、屏風為主,以傳統的吉祥圖案、曆史故事和名人字畫為題材,古樸典雅,細緻精巧。”嘉祥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張榜超介紹,嘉祥木雕多含有吉祥寓意,體現了魯西南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但受現代新式家具潮流的影響,木制家具逐漸淡出市場,從事木雕的藝人也日漸稀少,嘉祥木雕一度面臨失傳境地。
嘉祥縣大張樓鎮陳莊村村民周廣勝18歲跟着父輩學木工,後又外出學藝十年,2011年回家創業,意在發展壯大嘉祥木雕。周廣勝不斷琢磨嘉祥木雕的新出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做木梳是個突破口:“木梳雖然小,但用量大,而且非常适宜做電商銷售”。他和設計人員将花鳥魚獸、梅蘭竹菊等傳統畫的元素刻在木梳背上,再用上紫檀、黑檀等名貴木料,梳子立馬高端起來,銷售市場也一下子打開了。
“現在我們設計的産品頗具國潮風,很受年輕人歡迎。”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電商部負責人王玉平說,公司現在重點做線上品牌,各大電商平台都開了店鋪,還成立了專門的直播帶貨團隊。
為了讓木梳更具藝術性、更新穎,周廣勝聘任了15名設計師,專門對産品進行藝術設計。走進公司的産品設計大廳,10多名設計師正埋案工作,設計産品圖案。設計師王月義正在紙上繪畫,寥寥數筆,幾朵圓潤可愛的山茶花便躍然紙上。在王月義筆下,梅蘭竹菊等文化元素、曲阜孔廟大成殿等古建築、濟甯的玉堂醬園等地方文化符号,皆可入梳。
較強的設計能力已成為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新的競争力。王玉平介紹,他們可以提供私人定制的木梳,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卡通人物、動物等元素皆可入梳。王玉平拿出手機,“你看這一款,有個客戶喜歡貓,我們就專門設計了一款,将貓的頭像雕在梳背,得到了好評,當然這種售價也較高。”
因為富含文化創意,找周廣勝定制梳子的客戶越來越多。比如,西藏旅遊局定制的冬蟲夏草木梳,在梳背上雕刻出冬蟲夏草的樣子,再加上西藏旅遊局的标識,很有地域特色;與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青島啤酒博物館等客戶聯手開發文創旅遊産品,受到市場歡迎;還有的客戶将定制的木梳作為結婚伴手禮送給親友。
一刀、兩刀、三刀……在周廣勝的指揮下,雕刻師彭路路手持雕刀,娴熟地在氣墊梳雕花面上遊走,數十刀後,雕花面上的鳳凰紋路更加清晰,尾部更有質感,栩栩如生,好像動了起來。在雕刻工藝上,周廣勝既傳承古老的雕刻技藝,也着力擴大生産規模,開創了四軸精雕技術。周廣勝說:“木梳的設計、精雕的部分還是得靠手工完成,老手藝不能丢。”
為了保護木梳的知識産權,周廣勝已申請了70多款專利,獲得了20項實用新型技術以及4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在2021第十三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杏壇套裝木梳”獲得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
與此同時,周廣勝也認識到,嘉祥木雕還面臨着匠人老齡化以及人才流失、創新意識不強等問題。為了把嘉祥木雕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周廣勝打造了“匠人小屋”,專門培養年輕的手藝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