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8 13:37:41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一個積極生活的人,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是想歸想,真正能夠行動的人很少。或者說,能夠持續長期行動的人少之又少。“道理都懂,可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很多人的口頭禅,那麼我們到底如何做,才能過好這一生?

對于這個問題,陳婕君在《可塑的我》一書中,給我們帶來了極具啟發性的解讀。陳婕君畢業于國外的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有多年臨床咨詢經驗并且創辦了自己的心理咨詢中心。她說,一個人最終成為自己,需要一個動态的、獨特的過程;每個人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有可塑性。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1

可塑的我

書中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發展都要經曆一個過程——從平衡到失衡,再從失控到重新掌控。也就是說,當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突然焦慮、感覺失控,都是正常現象。甚至可以直接理解為,這是生命對人類能力的考驗,如果能夠一次又一次地通過考驗,我們的能力就會更上一層樓。

不過,很多人不認為這些階段性的人生插曲旨在提高我們的能力,反而把它們當成命運的刁難,于是紛紛感歎可怕的“中年危機”讓人生很無力,“失控”的日子太難熬。然而,人生走向失控的過程是緩慢的、日積月累的。雖然我們當時不知道,但是目前的狀況的确都源于從前的選擇。

鑒于這種情況,本書從童年期、青春期以及成年初顯期各種階段來解讀個人經曆和信念造就當前境地的過程。作者說,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源于他的經曆,這些過往的經曆會凝結為他内心的一些信念,正是這些信念決定了他看世界的目光。

所以說,如果你能改變自己,你就改變了這個世界。換句話說,如果你能掌控自己(感受、想法、情緒),你就能扭轉失控的局勢,重新掌控人生。這不是打雞血、喊口号,這是你必須認清的事實,更是本書一再強調的主題。如果你也想改變自己、掌控人生,不妨看看書裡的這些建議。

1 對自我的探索越深,對人生的掌控力越大

本書認為,對自我的探索越深,對人生的掌控力越大。但是請注意,掌控不是控制一切。真正的掌控沒有内耗。

真正的掌控,沒有内耗,不需要時刻繃緊神經。我上學時見識過這樣的大神。大家同一教室上課,同為住宿生,平時完全看不到他拼命學習的片段,并且一有空就抱着籃球跑向操場。然而,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上班後也遇到過這樣的牛人。印象中她從沒抱怨過工作壓力,也不紮堆人群讨論誰是誰非。她業務水平很棒,卻從不自大。更重要的是,人家家庭經營得也很好,幸福的三口之家常常在集體活動中一塊兒亮相,讓當時的我們羨慕不已。

讀到《可塑的我》裡對掌控的解釋,突然就想到了他們。大概這就是書裡說的那種“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他們活得那麼自洽,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擰巴。仿佛與這個複雜的世界達成了友好共識:我的人生我做主。

關于對自我的探索,作者指出,如果一個人可以把自己内心的信念、過往生活的經曆都梳理清楚,就可以明白是哪些信念造就了今天的“我”;而一旦分辨出今天的“我”優劣之處各在何處,就自然能夠決定哪些信念應該保留,哪些信念需要丢棄。

就像書裡說的那樣,有些信念可能曾經幫助和支撐過你,但是現在已經不再适合了,那就對它道聲感謝,勇敢放手。比如,有的人小時候靠着刻苦勤奮在學業上能夠不斷精進,但在走上職場後,可能就不适合繼續堅持埋頭苦幹的“老黃牛精神”了。因為此時除了工作能力,我們還要在人際溝通、集體協作等方面有所提升。

可見,關于自我探索的課題主要在于梳理“我從哪裡來”,而最終的目的在于搞清楚“我要往哪裡去”。很明顯,這是一個需要揚棄的漫長過程。如果可以做到這些,我們的人生将會變得更自由更廣闊。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2

《可塑的我》知識卡片

2 感到焦慮,不是壞事

書裡寫到,感到焦慮其實是好事,因為這意味着你可能要發展到下一個階段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焦慮就像一個身體的警報器,它的出現在于提醒我們,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而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正在對此進行反應和思考。

感到焦慮其實是好事——這句話簡直太治愈了。它讓我突然明白了焦慮的價值。焦慮隻是情緒發生變化的一種形式,它本身無所謂好壞。如果我們帶着這種意識,去感知焦慮在向我們傳遞的信息,就能有效解決導緻情緒發生變化的問題。

隻是太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視焦慮為洪水猛獸,生怕自己陷在這種情緒裡出不來,于是對此感到恐懼。其實根據作者的研究,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辨别内心的聲音,并找到解決難題的途徑。

但是,辨别内心聲音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進行不斷的自我訓練。當我們能夠慢下來傾聽并和自己耐心地溝通時,不僅能夠逐漸消除焦慮,還可以從自己平時的想法中,獲得很多對自己的認知和生活的智慧。

3 完成目标需要靈活應對,而非死磕

《可塑的我》指出,我們的目标是做成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死在硬磕的路上。無奈有些人就是特别崇尚“死磕”精神,并以此為榮。比如以前我在一個寫作班學習時,有幾位老師總是這樣強調開班宗旨:缺少寫作天分沒關系,死磕就能出成績。

他們把死磕精神解讀為:在面對困難時(被拒稿)絕不放棄,使勁兒寫就行。一開始我和衆學員一樣,被他們的豪言壯語帶動得熱血沸騰,天天更文。雖說文章數量上去了,但質量堪憂啊。即使有的文章被收入到寫作班的公衆号了,但是閱讀量超低,根本沒有想象中的“成績”。

後來,我開始反省,不急于寫了,更不急于跟别人比數量。慢慢地,寫出來的東西反而引起了幾個平台的注意。三個月後,當我再去看那些提倡死磕的老師時,發現他們自己也不更文了,學習班的公衆号竟然也注銷了!

從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死磕根本沒用。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掌握方法,其次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懂得靈活變通,适時調整策略以應對出現的障礙和問題。

成長是一個動态調整的過程,那些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放棄的事情和沒有實現的目标,就是調整内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調整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是也會讓我們擁有更全面更成熟的思維方式。

4 工作缺少意義,就要在生活中找意義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所以過得很消極。《可塑的我》指出,很多時候人們并不一定能找到一個完全符合個人生存意義的工作,沒有關系,隻要能找到可以帶來意義感的其他事情即可。

意義療法的創始人維克多·弗蘭克爾說,工作不是賦予人生意義的唯一來源。本書對此也有類似觀點,從工作中難以體會到個人生存意義并非緻命問題。隻要能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找到可以帶來意義感的其他事情,心理健康完全不會受到影響。

正如很多全職媽媽那樣,她們不去上班,但照樣活得精彩漂亮。究其原因就在于找到了帶給自己滿足感的事情。你看,有的人就算每天去菜場也盛裝出行,不斷進廚房也是可愛的美廚娘。這些既能愉悅自己也是世間美景的人兒,多麼美好!

人生的路不止一條,人生的意義也不僅僅局限于某一方面。當感覺人生失控時,你需要做的是重新認識和調整自己,而非抱怨和歎息。人生是一個動态的過程,而人生的最可貴之處,就在于不停地變動。

支撐人生變動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始終具有變好變強的動力。想要變好變強,就要從小處着手,從最容易付諸行動的地方開始。《可塑的我》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指導意見,想要變優秀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哦。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3

《可塑的我》知識卡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