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髒病患者越來越多,出現心髒早搏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心髒早搏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如果早搏僅由疲勞和緊張引起,屬于生理早搏,不需要特殊處理。而如果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引起的早搏,患者會出現心悸、心搏驟停、心電圖異常等不适症狀,需要及時應對。
心髒早搏是什麼?
早搏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由異位起搏器的早搏引起的。通常人們的心跳就像音樂的節奏一樣均勻而有規律,每一次心跳的時間間隔大緻相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心跳的節奏會發生變化,有些心跳是提前一拍發生的,這種提前發生的心跳叫做心髒早搏,簡稱早搏,也叫期前收縮。
幾乎每個人都會偶爾出現單次的心髒早搏,但它不影響心髒功能和血液動力學,可以是無症狀的。敏感的人有時會感到心悸、心前不适、心律不齊或暫時心髒停搏。頻繁或連續的室性早搏,或連續室性早搏超過5~6次,可形成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甚至發展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當發生早搏時,聽診可發現心律不規則,早搏後有較長的代償間隔。早搏的第一次心音增強,第二次心音減弱或消失。當過早的節拍有兩到三個節拍時,每隔兩到三個節拍就可以聽到很長的音程。插入兩個正常節拍之間的過早節拍,可以表示為三個連續節拍,脈沖觸診可發現斷續脈沖缺失。
此外,早搏的症狀也反映在心電圖上,早搏的心電圖表現為一個或兩個異位節律提前發生,常因幹擾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現代償間歇,少數是插入性的。某些頻發的早搏可出現一定的配對規律,如二聯律、三聯律。心髒早搏的症狀如先後出現的早搏之間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如連續發生早搏,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多重關系,而與正常節律沒有固定的耦合時間關系。這種早搏可以發生在心髒周期的任何部分,因而可以産生房性或室性融合波。
值得注意的是,過早搏動可發生于正常人,但心髒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髒病患者更易發生。因此,對待心髒早搏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對于心髒早搏,應參考有無器質性心髒病,是否影響心排血量以及發展成為嚴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決定治療原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