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買牛排,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整切牛排,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無添加牛排。
很多人知道合成牛排不好,但現在牛排的種類越來越多,比如:整切、原切、調理...
整切和原切是同一種概念嗎?
雖然它倆的名稱聽起來非常相近,但它們還真不是同一種牛排。
一、整切≠原切要搞明白整切和原切,首先要了解合成和原切。
它們的差别主要在于加工方式。
01 合成牛排
又叫「拼接牛排」。
它自誕生以來一直被各種diss,因此也被叫做「重組牛排」,甚至「膠水牛排」。
就是将小塊牛肉或者碎肉通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比如卡拉膠、TG酶等黏合成一塊整肉,冷凍後就變成一塊牛排。
它的形狀比較一緻、規整,屬于速凍調理食品。
02 原切牛排
指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将牛肉切割包裝的牛排。
它的工藝極為簡單,隻是物理切割,生産過程不需要解凍,也不添加任何輔料和食品添加劑。
由于未經拼接,它的形狀大多是不太規則的,屬于冷凍分割肉制品。
根據部位,原切牛排可以分為西冷、肉眼、菲力等。
這些肉的特點,大家可以看我們之前的科普→菲力、西冷、肉眼,草飼還是谷飼?牛排到底該怎麼選?
那整切牛排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随着大家對于牛排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一些劣質合成牛排逐漸被打擊排斥。
商家開始打造:拒絕拼接,隻做整切。
聽起來倒挺有那麼一回事兒,仿佛和原切是同一種東西。
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整切就是原切。
然而,它倆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目前市面上很多的整切牛排,雖然用的還是整肉,但并不是完全無添加。
比如這款标示整切的牛排,配料表是這樣的:
這種牛排,除了牛肉還會加一些輔料和食品添加劑,進行腌制處理。
也就是所謂的“靜腌”。
有關研究就有對整切牛排進行定義。
他們認為整切牛排與合成牛排一樣,都屬于速凍調理食品。
在加工過程中,也會添加一些添加劑及輔料來改善牛排品質。
隻是用的原料可能是一塊完整的肉,而不是拼接肉。
所以,整切并不等于原切牛排,它更像是原切和合成牛排的過渡産物。
我們用一張圖來概括它們的區别:
二、調理牛排能不能吃?
當然能吃。
調理牛排技術也不是什麼“行業内幕”,而是正常的加工工藝。
隻要你買的調理牛排符合國家相關标準的,都可以放心品鑒。
而且相較原切牛排,它的價格更實惠。
如果對口感的要求不高,還是很多家庭不錯的選擇。
但調理牛排在加工過程中為了提升口感/增加嫩度,會想很多辦法。
比如加水滾揉、添加保水劑,增稠劑等。
所以它有一些需要額外注意的點:
我們測定了不同牛排中的水分含量。
結果如下:
從結果看來,調理牛排的水分含量要比原切牛排高,原切牛排與正常牛肉差不多。
正常牛肉的含水量在70%左右,調理牛排的含水量在80%左右。
換算下來,相當于100g牛排大概加了50g左右的水。
這恐怕也是調理牛排相對便宜的原因之一。
為了保水、改善品質,調理牛排都會加一些添加劑比如磷酸鹽、卡拉膠還有各種香辛料。
當然,隻要不違規添加一些非食品級成分都是安全的,大家無需過于擔憂。
以被妖魔化最嚴重的卡拉膠為例。
它就是一種食品級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一般是從海洋紅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而成。
按照相關規定,卡拉膠不得用于生鮮肉中,但可用于調理類肉制品生産加工。
隻要在标準規定的限量内使用,卡拉膠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行家認為:好的牛排如果做成全熟,根本吃不出高端食材的特色。
但整切調理牛排由于經預先經過解凍、滾揉、腌制等加工過程,内部更易滋生細菌,可能導緻産品細菌總數偏高。
如果不做成全熟,很容易出現拉肚子等胃腸不适情況。
尤其兒童,胃腸功能還不是很完善,更是容易出現不适情況。
所以我們建議整切調理牛排最好要做成10分熟。
至于原切牛排,它對切割環境有一定要求,一般也不需要解凍。
所以内部菌落總數不高。
大家可以放心地吃5分、8分熟。
我們召集一群愛吃肉肉的小夥伴,分别品鑒了原切牛排和整體調理牛排。
很多小夥伴反饋:
[驚喜]整切調理牛排的口感比較嫩,沒有什麼嚼勁,牛肉香味不夠,調料會比較重;
[尬笑]而整切牛排相對的肉感會更紮實。
綜合考慮:
相比整切牛排/調理牛排,原切牛排是更符合我們期待的牛排。
如果是想品嘗牛肉真實口感的小夥伴,建議盡量選擇原切牛排。
三、如何區分原切/整切調理牛排呢?那如何才能區分兩者呢?我們給你列了3個方法。
經常看我們文章的粉絲們,一定都知道看食品包裝配料表的重要性。
選購牛排也不例外。
通過配料表,我們可以看出調理過的牛排配料表中,除了牛肉之外還有水、各種輔料和添加劑。
而原切牛排配料表隻有牛肉。
調理牛排屬于速凍調理肉制品或速凍菜肴制品,執行SB/T 10379速凍調理食品。
原切牛排屬于冷凍分割肉,一般執行GB 2707 鮮(凍)畜、禽産品或者GB/T 17238-2008 鮮、凍分割牛肉。
原切牛排形狀大多不規則,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兩塊。
而很多調理牛排會對牛肉進行适當修整,比如去除冷凍牛肉切塊表面筋膜和多餘脂肪。
在調理後,一般還會進行塑形,形成有利于加工的規整形狀,同時滿足消費者的視覺需求。
所以,調理牛排的外觀會相對更加規整,大家可以根據這點來判斷。
原切牛排解凍後相對緊實,沒有太多的水分出來,色比較接近牛肉解凍後顔色。
而調理牛排解凍後肉質比較松散,水份滲出較多,色澤會比較暗。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曾針對“速凍調理肉卷”問題予以回複。
強調經過調理後的肉制品以改變了肉本來的狀态,與冷凍肉是有區别的,不屬于初級農産品。
最好是在産品包裝上标識出食品真實類别。
而目前的大部分商家都不會在牛排包裝上标識“調理肉制品”,隻會在配料表的小字部分做個提醒。
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
所以選擇什麼牛排,全看個人需求。
但适當的提醒,仍是有必要的。
我們也在此呼籲,牛排的生産廠家們,能把這個小字放大。
作為消費者,我們隻有了解,才具備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泣不成聲]
參考文獻:
[1]趙仁發.生制牛排加工工藝及質量總結[J].食品工業,2020,41(02):25-2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