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到底是哪個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接着上一篇《臘月之“臘”字原本念xī,并不讀là,語文老師教錯了嗎?》,繼續來說臘月。
現代陰曆都稱“臘月”為十二月,到底是哪個月其實在早期也是不同的,并不一定是十二月。
(臘月的鄉村)
(臘肉)
“臘月”這個概念應該從秦漢時開始流行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已使用了這個概念,其在《史記·陳涉世家》中稱:“(秦二世胡亥二年)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禦莊賈殺以降秦。”意思是,秦二世胡亥在位第二年的臘月,陳勝退到汝陰,在到達下城父時,他的車夫莊賈殺了他,向秦軍投降。
(《陳勝王》連環畫)
這是怎麼回事情?對現代讀者來說,這裡面又複雜了起來,涉及到先秦三代臘祭時間的安排問題那麼,根本是“臘月”到底是陰曆哪個月份問題。
西漢以前,歲首,即每年第一個月(正月、元月)是有變化的,曆日制度并不統一,先秦夏代、商代、周代的曆法便各不一樣,出現了“三正”現象,即所謂“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說法。
這裡的寅、醜、子為“十二地支”用字,古人将太陽一年内在天空中運行一圈(一周天)的黃道作十二等分,由東向西分别用十二地支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字來定義配對,根據北半星的指向來劃分季節,确定月份,便有了“建寅之月”、“建醜之月”的說法。
(黃道變化與節氣)
(四季)
建寅之月就是北鬥星的“勺柄”指向黃道中的寅位時,相當于陰曆正月,“夏正建寅”就是這意思。現在使用的陰曆便是根據夏曆來的,所以陰曆與夏曆月份與四季是一緻,因此人們很多時候将“陰曆”與“夏曆”混同。
“殷正建醜”,相當于将陰曆的十二月定為歲首,每年的元月;周曆與夏曆和殷又都不同,将“建子之月”,即陰曆十一月定為歲首。這就是《史記·曆書》所記載的:“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窮則反本。”
(夏朝第一代君王啟)
(篆書“臘”)
歲首不同,随之而來“年底”和“十二月”也不同。相應地,年終大祭的時間安排就不同:夏代的“嘉平”便在陰曆十二月舉行,殷代“清祀”則在陰曆十一月開展,周代的“大蠟”便安排在陰曆十月。
年終大祭所在月份都稱“臘月”,這麼說來,夏代臘月是陰曆十二月,而殷代臘月是陰曆十一月,周代臘月是陰曆十月。冬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又被稱為“孟冬”、“仲冬”、“季冬”,所以《禮記·月令》記載周天子“臘先祖五祀”的時間是在“孟冬之月”。
(現代臘祭場景)
秦承周制,秦的臘月不是陰曆十二月,而應是陰曆十月。這麼說來,将陳勝被殺的臘月譯為“十二月”是不是錯誤?不是錯誤!因為在公元前216年,秦朝将曆制改回了夏曆。《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
這樣,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被殺的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臘月,就是陰曆十二月了。
(少數民族對臘祭祀活動仍很講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