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題目中包含的信息?七、[甲]《記承天寺夜遊》(蘇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愛蓮說題目中包含的信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七、[甲]《記承天寺夜遊》(蘇轼)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子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33.解釋加點的詞語。
(1)濯清漣而不妖( )(3)相與步于中庭 ( )
(4)但少閑人如無兩人者耳 ( )
34.翻譯下列句子。
(1)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5.《愛蓮說》一文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而《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在貶谪中 ( )的特殊心境。
八、【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
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②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③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砺名行、夷險一緻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④焉。
(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
注①本:根。②體:體悟。③虛受:虛心接受。④實:充實,充滿。
3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蕃( ) (2)陶後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3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38.【甲】文從蓮的生長環境、 、 、品性等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 、 、節貞等特點聯想到君子之德。
39.甲乙兩文都采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結合原文分析,贊美了君子、賢士哪些品質?
九、【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
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後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淩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者④也。(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注釋】: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時發者: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40.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正确的一項( )
A.不蔓不枝 枝:長枝節 B.亭亭淨植 植:種植
C.自古人知貴蘭 貴:尊貴 D.平居與蕭艾不殊 殊:相同
4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 清風過之 B.濯清漣而不妖 雪霜淩厲而見殺
C.花之隐逸者也 來歲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 不見是而無悶者也
42.請将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2)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43.【乙】文中作者認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堪稱君子?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十、(一)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周 敦頤《愛蓮說》)
(二)任君治園于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而間謂餘曰:“吾不能與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因自謂竹溪主人。”餘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争,而漫然①取諸其土之所有者,無乃獨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論竹,以為絕無聲色臭味②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豔綽約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③孤特之士,不可以諧于俗。是以自古以來,知好竹者絕少。
【注釋】①漫然:随便的樣子。②臭(xiù)味:氣味。③偃蹇:高傲的樣子。
(節選自明·唐順之《竹溪記》)
44.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 B.今者項莊拔劍舞
C.餘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争 D.似與遊者相樂
45.(1)用“/”給選文句子斷句。(斷一處)
吾不能與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
(2)翻譯選文(二)畫波浪線的句子。
是以自古以來,知好竹者絕少。
46.選文(一)和選文(二)的作者在志趣上有何共同點?
答案:
7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緻,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隻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于當起,止于當止,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谪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為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短短三句,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積水空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谧之感;“藻荇交橫”,卻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态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橫”是從松柏倒影來烘托。兩句之間,又有正面與側面描寫之分,為讀者描繪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境界。這個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這幾句寫月光,也是寫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個透明的夢。
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四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來并不顯得新穎,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清澄的水中交錯着藻荇的清影,觸類生發,把隐喻又推進一層,使人感到撲朔迷離,水月莫辨。正當讀者恍惚迷惘之時,作者卻輕輕地點出:“蓋竹柏影也。”使讀者恍然大悟。一個“影”字不明寫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現。
33. (3)共同,一起 (4)隻,隻是
34.(2)院子裡好像充滿積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織在一起,原來是以竹子和柏樹的影子。35.托物言志;感慨幽微而又随緣自适、自我排遣。
8竹子像賢人,為什麼呢?竹子的根很牢固,憑着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會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憑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見它正直的本性,就會想到處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憑着心空可以體驗道的存在,君子看見它的空心,就會想到虛心求學的人。竹子的節很堅貞,憑着堅貞的節可以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就會想到砥砺名節、無論危險還是平安都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會種上竹子作為他們庭院的充實物。
文章第一段談竹子的四種美德,第二段寫自己與竹相知相處的經過,第三段借竹子前後不同際遇來表達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語言淺顯通暢,樸素自然,文字省淨,意境新穎,極富哲理性,同時又反映出作者對當時不注重培養人才,不知道愛惜人才的現實狀況感到憂慮的心情。借養竹之事充分表達自己慕賢守道、堅貞不渝的志向。
第一段談竹子的四種美德:建善不拔,中立不倚,應用虛受,砥砺名行,夷險一緻;正因為有這些美德,君子們多将之作為“庭實”。
文章以竹喻賢人,表達了作者仰慕賢者的高貴品質,決心堅定不移、正直無私、虛心體道、砥砺名行的志向,同時渴望當權者善于發現人才,愛惜人才,使他們得以施展才華,對于人才不被重視的現實流露了隐憂。文章描繪竹之形态,觀察入微,抒發感慨,真摯動人;行文流暢,語言樸素,不事雕琢,意境新穎。文章風格與其詩歌一樣,通俗平易,有為而作。
這篇文章充分表達了作者仰慕賢者的心情和盼望執政者善待賢才的意願。通篇率真自然,不事雕琢,文字省淨,意境清新。
36.(1)多 (2)少 (3)堅定,堅貞,有節操 (4)種植,栽培
37.(2)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38.外形 香氣 性直 心空39.運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都贊美了君子的處事正直,為人虛心,有氣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意志堅定等美德。
9自古人們就以蘭花為貴,并不是等到屈原贊蘭花之後,人們才以它為貴的。蘭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裡,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殘酷的摧殘後,也不改變自己的本性。這就是所說的避世而内心無憂,不被任用而内心無煩悶。蘭花雖然含着香味形狀美好,但平時與蕭支沒有什麼兩樣。一陣清風吹來,他的香氣芬芳,遠近皆知,這就是所說的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文章以蘭獨特的品格比喻君子,也比喻自己,表達了他身臨逆境能安貧守賤。泰然處之的思想,也指出了統治者扼殺人才的行徑。全文不但對蘭草的贊美頗富詩意,而且将蘭與蕙分别比為君子與士也極為形象,使人不僅想起周敦頤的《愛蓮說》的比喻,引用典故輕松自如。
40.A 41.D42.(2)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裡,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香味。
43.(1)無人賞識的時候能耐得住寂寞(2)屢遭打擊而不改其操守(3)善于把握時機施展才華
10我的舅舅任光祿在荊溪的邊上構築了一個亭園,到處種竹,不種其它的花木。竹林間造了一座小樓,有空就與客人在那裡吟詩嘯歌。他偶然對我說:“我不能與有勢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勝況,單獨在這裡取此地本來所有的東西,可以不花費勞力而使滿園蒼翠蔥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稱是竹溪主人。請外甥為我記述一下吧。”
我以為任君哪裡是真的不能與有勢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當地所有;恐怕還是對竹獨有特殊的愛好,而不願意把它告訴别人吧。過去有人談論竹子,以為它絕沒有動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愛。所以它奇巧怪異不如石,妖豔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獨立的士人,不能與塵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來,知道珍愛竹子的人極少。
文章起筆寫京師人與南人對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貴一賤,形成鮮明的對照;進而推理叙寫“絕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從而發出“世之好醜,亦何常之有”的慨歎。在這大段鋪墊的基礎上,文章才開始點題。光祿任君雖身處江南,卻不以世俗賤竹而賤之,反而在園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雖寥寥幾筆,卻刻畫了一個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接下來的議論,既寫人又寫竹,借竹的形象對任光祿的人品進行了充分的肯定,點明他知竹愛竹的根源在于他“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的不流于俗的美好品德。
44.B
45. (1)吾不能與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
(2)因此自古以來,知道珍愛竹子的人極少。
46. 不流于世俗,都有高尚的節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