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àr〕
在錦州方言中,數目字“二”統統讀為àr,這是錦州方言的一個語音特點。在錦州方言中,“二”可以表示傻裡傻氣的意思。同時,有很多用“二”字組成的詞都具有這個意義。
二八扯子〔àr ba chě zhi〕
說話冒傻氣的人。其特點是說話不知尊卑,不分大小兒,不講場合,不知輕重,“腦袋上一句,屁股〔piào hu〕上一句”,不懂得說出來的話“吃虧”還是“占便宜”。例如:“後院老三媳婦兒〔xǐ fer〕說話虎不虎、貓不貓,純牌兒是個二八扯子!”
二八扣〔àr bá kòu〕
形容人說話的水分大。十成之中,要扣除兩成。
二八月莊稼人〔àr bá yuè zhuāng jie yín〕
隻懂得春種秋收,而平常無所用心、無所事事的農民。其一般意義,即言稱他人不是正經莊稼人。
例句:再有,那些嘎雜子,二八月莊稼人,不三不四的人,别讓他進來。(馬加《北國風雲錄》)

二把刀〔àr bǎ dāo〕
對某種技能一知半解,做起來不熟練。一次不行,再試一次。
二半破子〔àr bàn pò zhi〕
不成熟的糧食碾出的米。糧食不成熟,碾出的米易碎,稱為破子。引申意義為性格不成熟的人,或者對于某項技術不夠熟練的人。
二舛子〔àr chuàn zhi〕
品種不純正的動植物;對混血兒的蔑稱。
二乎的〔àr hu di〕、二乎乎〔àr hū hū〕
模棱兩可;拿不定主意。
二虎〔àr hǔ〕、二頭〔àr tou〕
二虎,是不夠精明、傻裡傻氣的意思,可以分拆為“二”和“虎”兩個詞。渤海大學的穆景元老師說,“二虎”的原意就是二虎相争,不夠聰明。因此,衍生出了“二”“虎”“二虎”等詞彙,都是不夠精明,傻乎乎的意思。

在二扯扯〔àr chē chē〕、二扯的〔àr chē di〕、二虎吧唧、二虎吧噔、二虎吧嗒等詞彙中,扯扯、扯的、吧唧、吧噔、吧嗒等為詞彙的後綴,表示詞彙的色彩,為注音字。離開詞根後,沒有實在意義。在錦州方言中,與此類似帶有詞綴的詞彙比較多,名詞、動詞、形容詞均存在這種情況,為東北官話的語法特征之一。對于此類詞彙,讀者理解詞根的意義就可以了。
錦州有串話兒(歇後語、格言等)說:“倆貓上蠟台——二虎扒燈(巴噔)”。貓,長得像虎,所以,說人“貓”“貓扯的”,也是“虎”的意思。

還有“彪”,彪是小虎兒,即錦州方言中所謂的“虎犢子”。說人“彪”,或曰“彪子”,近于虎,好像程度差一些。彪,不能寫為“膘”。
二頭,也是二虎的意思。在錦州方言中,原義是稱呼排行第二的女孩兒。
二賴子〔àr lài zhi〕
也稱賴子、地賴子,品質低劣、不務正業、遊手好閑的人。一般稱男性小流氓。
二遛子〔àr liū zhi〕
遊手好閑的人。原義是沒事在街上閑逛的人。
二皮臉〔àr pí liǎn〕
比喻臉皮厚的人。例:“上次我找老王借錢就沒借來,這回你去吧,我才不想當那個二皮臉呢!”
二五眼子〔àr wǔ yǎn zhi〕、二五子〔àr wǔ zhi〕
不精明,能力低的人。
《四川方言詞語考釋》(蔣宗福著)中說:“二五子 指鬼。《跻春台》卷三《雙冤報》:‘背時鬼呀!未必今天撞二五,回家就把我栽誣。’‘撞二五’謂撞着鬼了。此為韻文,‘二五’或為‘二五子’的省說。”四川話與東北話同為北方方言(官話方言),此語可信。
二性子〔àr xìng zhi〕
性情變化快,時常出現反差。
例句:璞玉聽他奚落自己,便大笑道:“可真呢,爐梅姐姐那是什麼性子?有時見了我親近過于手足,有時忽然使起性子來,又待我狠如寇仇,這是什麼性子,這可不就叫二性子?”(尹湛納希《一層樓》。尹湛納希,北票人,成吉思汗第28代孫,晚清著名蒙古族作家,晚年在錦州生活,病逝于錦州)
二尾子〔àr yǐ zhi〕
不男不女的人,一般諷刺男人女性化。
(作者為非遺項目《錦州方言》代表性傳承人)

#點亮真知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