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版的《鹿鼎記》,頂着經典的名号和光環,卻沒有成就衆人對經典的預期。開播首日便遭遇到潮水般的差評,更有人将新版《鹿鼎記》稱為年度最差爛片,緻使該劇評分最低時僅有2.5分。
實話實說,翻拍劇對任何一個劇組和演員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就拿新版《鹿鼎記》來說,在劇本的構成上,可以省去重新創作的繁瑣,可觀感都是先入為主的,并且還有經典劇目做參考,如果對劇本改動過大,看似體現出翻拍的價值,卻更容易惹怒原著粉。反之,對劇本改動過小,那便失去了翻拍的意義,可謂是進退兩難。
稍顯意外的是,頂着爛片的帽子,《鹿鼎記》卻在收視率上成功奪冠,并且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在播出完結後,還迎來一個反轉,對應的評分也罕見回暖,目前已經達到2.9,這類情況在一般劇目中并不常見。随着口碑回暖,之前對張一山的風評也開始轉好,這在豆瓣的評論中體現得較為直觀。
按完結時的數據看,有超過8.5萬人對該劇打出對應評分,但其中77%的人都給出了差評。換句話說,共計8.5萬人的打分中,超過6萬人都給出了差評。客觀一些講,此次由張一山出演的《鹿鼎記》,不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一些劇情的設定,跟原著都有不小的變動,因此在開播之初便差評如潮。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留言中,有諷刺張一山演得像猴,還有說他像鞏漢林,就是沒人說他像韋小寶。
不過随着該劇的完播,大家逐漸接受了張一山版的韋小寶,對應的評分開始以3星和4星居多。不少看過該劇的觀衆表示,整體可能不如以往,然而張一山版的韋小寶演出了自己的特點。彙總最新的評價來看,張一山的演技或許拯救不了這部劇的評分,可大家對于《鹿鼎記》的印象明顯改觀。
評分2.6回升至2.9,預示着觀衆開始放松戒備,這對于新《鹿鼎記》而言,便意味着收視率要穩定了。後來在一些專業的統計數據中,張一山版《鹿鼎記》也算是完美逆襲。電視劇播放指數中,《鹿鼎記》以84分遙遙領先。在央視的收視率中,《鹿鼎記》拿下第一後收視奪冠。另外,在網播方面,視頻平台給《鹿鼎記》的定位則是一“鹿”領先。
顯然,即便被大家群嘲演技和劇本都不行的《鹿鼎記》,卻能拿下收視冠軍,說明《鹿鼎記》還是有市場的。那麼不禁想問一句,為何嘴上點評很犀利,身體卻很誠實呢?或許可以質疑是數據不實,也可以說自身欣賞水平高,可是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不得不說還是導演有遠見,他當初的一句話說得挺對。
當初張一山因出演《鹿鼎記》被全網群嘲時,導演就曾仗義執言,張一山是最适合韋小寶的人選。此後導演說的另一句話卻被漸漸淡忘,“我這不是拍給90後和80後看的,受衆是00後以及10後”。簡單一句話,卻反映出一個淺顯的道理,不是《鹿鼎記》不好看,可能是你跟不上時代了。
翻拍史上,電視劇版的《鹿鼎記》一共有5個版本,1984年梁朝偉版本評分7.5,1998年陳小春版本評分8.9,這也是很多人對《鹿鼎記》的經典印象。後續2008年黃曉明版本和2014年的新版,都沒有太高的評分,直到張一山版創了曆史新低。
可是話說回來,張一山出演的《鹿鼎記》,不論從畫面到服飾還是場景設置,都比較契合當下觀衆的口味,而這樣的設定更容易吸引年輕觀衆,沉溺與經典中的陳舊思想已經不在導演的考慮範疇。其實想想也是,現在的年輕觀衆,追劇都追不完,又有多少人會回看經典老劇,況且還是畫面和觀感都稍遜一籌的老劇。
不得不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敢翻拍就是一種勇氣,要想超越經典隻能看運氣。其實我們都懂,翻拍超越經典不是努力就行的,可換個角度思考,這何嘗不是演員傳承經典的一種方式呢?畢竟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也是要經過比較的,孤零零的一部戲,恐怕也難稱之為“經典”。你們說,對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