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06:15:24

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是我國古代中社會思想啟蒙的關鍵,他們的存在,讓社會的發展形式變得更加多樣,也讓人們的思維變得更加的開闊,把人們從周王朝的統治當中剝離了出來,讓人們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更好的可能,而且也正是因為諸子百家的存在,後世的曆史發展才有了思想的基礎。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1

同時,他們先秦時也為後代提供了一種又一種的治國方案,或者說“救世之道”。沒錯,諸子百家的存在,就是為了改善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崩樂壞的社會面貌,或者說,改善春秋戰國時代比較混亂的社會形勢。

所以,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觀念來闡述着自己的救世之道,目标都是為了還天下一個太平,也為了還平民百姓們一個安穩的生活,因此,他們的目标其實都是一緻的。可是,哪怕是他們之間的目标相同,但彼此之間也有着不少的争論,思想的啟蒙也就在諸子百家的批判與被批判之中成長。

那麼,諸子百家之間,為何在目标相同的情況下還有這麼多矛盾呢?他們的批判又是站在何種角度上進行的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諸子百家之間批判與被批判的關系是如何成型的?矛盾又是因何而存在的?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2

其實雖然諸子百家的目标一緻,但是他們的方式方法卻不相同,如此,就會造成一種疑問或者懷疑,那就是,按照其他學派的方式真的能夠救世嗎?如果不能,會不會導緻這個社會更加糟糕呢?會不會影響自己學派救世的目标呢?所以,他們的批判其實建立在方式的不同上,而方式或者過程的不同,大體可以歸結在兩個方面,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分析。

救與不救的問題

在救世這一問題上,諸子百家有人主張通過“拯救”來拯救,也有人主張通過“不救”來拯救;前者是對社會保持着一絲希望的,比如說儒家,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雖然禮崩樂壞,但是在周王朝傳承過程中,賴以生存的宗法制度卻沒有被毀滅,所以在儒家人看來,這個社會存在着一絲希望,有希望就有可能,所以儒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企圖救世,比如克己複禮,比如仁愛。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3

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觀念,儒家都主張要救,而且要通過各種各樣的理念,來進行拯救。而在儒家之外也有一部分人主張不救,因為在他們看來,當時這個社會已經壞透了,根本沒有拯救的可能,當然,他們所言的“不救”,其實并不是說無所作為,而是不去拯救社會,不去想着改善社會的形式,而是從另一種方面出發來改善人。

比如說,孔子時代的隐士們,他們可以看作是道家的前身,有人将他們稱之為“前道家”,他們主張“避世”,也就是說,不與這個污穢的社會相合作,如果絕大多數人都不與這個社會同流合污,那麼社會不也就自然而然地變好了嗎?

所以,根本不需要什麼複雜的觀念,不需要什麼别樣的手段,隻要人們能夠達到“避世”的要求,那麼其實社會根本就不需要如何拯救了;又或者是墨子時代的楊朱,他就主張不救天下而救自身。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4

道家第一人楊朱

楊朱這個人雖然在古代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在諸多的曆史研究中,都把他當作是先秦道家的第一人,老子都隻能排第二,在之後的第三應該是莊子。這三個人的觀點雖然并不是非常一緻,但是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主張要拯救天下就必須要拯救自己,或者說如果人人都能拯救自己,那麼就不需要再拯救天下了。

他們認為,當時的社會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就是因為很多人連自己都管不了,卻想要去管别人,比如說一些貴族,他們連自己的行為都無法進行約束,卻想着用他們的規矩去束縛平民百姓或者是奴隸,也就是說,為君者不能夠以身作則,卻希望人處處尊奉,扭曲了階級原本的含義,将階級變成了打壓的方式,可是有打壓必定會有反抗,隻不過是反抗的時間問題罷了。

再進一步講,有些人連自己都救不了卻還想要拯救世界,這又怎麼會不造成自身狀态的失衡呢?對于這樣的人來講,自己的能力不夠,管的事越多,導緻的事也就越來越多,結果就是越想拯救世界就越拯救不了。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5

其實他們這樣的觀點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人人都想管别人,如果人人都想拯救世界,那這個世界其實也就亂了,所以,他們的結論很簡單,那就是“不救”;當然,他們的不救也不是真的見死不救,隻是認為不能夠像儒家墨家那樣拯救,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道家會以無為而治為核心觀念的原因。

如此一來,在救與不救的問題上,他們各持己見,自然就會有争論,也會有彼此之間的批判。而且也不僅是在救與不救的問題上有矛盾,主張救的一派也有怎麼救的矛盾?

墨家與儒家的争論

相比于道家,墨家、儒家、法家都是主張要積極救世的,隻不過他們之間的就是理念是不相同的,自然所走的途徑和主張的方式也就不盡相同,如此,彼此之間的争論也就會越來越多。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6

當時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也就是一種無差别的愛,其實墨家的理念很簡單,如果所有人都能夠把别人當成自己來對待,那麼這個社會怎麼還會有争執呢?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争鬥不就是因為利益劃分的不對等嗎?如果自身和他人能夠同等看待,那是自己獲得利益還是他人獲得利益不就沒有區别了嗎?社會矛盾也就得以解決了。

可是面對墨家的這種觀點,儒家提出了反對。儒家人認為,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着着愛自己和愛他人一樣的行為,也沒有人會愛自己的孩子與愛他人的孩子一樣,而且人與人之間正是因為有區别才有秩序,就比如說男女授受不親,如果男女沒有了差别,是不是人就可以“妻吾妻以及人之妻”了呢?

面對着儒家這樣的反對,墨家人也是氣得直跳腳,然後拿着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觀念進行反駁,墨家認為,儒家這樣的觀點,其實就是發揚了無差别的愛,畢竟如果人與人之間有差,那麼為什麼要在贍養自己老人的同時,也要去贍養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呢?為什麼要在愛護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也要愛護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呢?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7

對此,孟子說,這其實隻是一種恻隐之心,并不代表着人與人之間的誤差,就比如說,因為男女之間的差别,作為兄弟,要對朋友的妻子保持距離,但是如果你朋友的妻子掉進了水裡,你要不要施以援手呢?當然是要的,而且這還是做人的基本,如果一個人連對别人施以援手都做不到,隻能見死不救的話,那這個人就不配為人。所以,儒家與墨家之間的争論是喋喋不休,像我們上面所言的隻是冰山一角而已。

儒家與法家的争論

而對于儒家的觀念,法家也持着不同的态度,儒家發展自孔子克己複禮的觀念,或者說對于禮樂制度的尊重是到達了一定境界的,但法家人卻認為,單純的憑借禮樂制度對于階級觀念的尊崇,是不可能維護社會秩序的,因為階級其實是一種單方面的壓迫。

比如說,人們之所以不敢去反抗貴族,并不是因為貴族所做的事情是對的,而是因為實力上的差距讓人們不敢去反抗,但随着社會的發展,貴族也會有衰敗的一天,平民百姓們也會有思想解放的一天,如此社會能不出現問題嗎?所以要想社會進行安定,那麼就需要一種手段來約束所有人的行為,表現在法家的觀念裡就是法治。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8

用法來規劃一套人們的行為準則,這一套行為準則無論是平民百姓也好,還是王公貴胄也好,都需要去遵守,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就将全天下的人約束在了同一種框架之下,無論你的愛是有差别也好,還是無差别也好,隻要不觸犯法律,你就是一個好人。

儒家認為法家侵犯“人權”

而面對着法家這樣的觀念,儒家人認為是侵犯了“人權”的,人是自由的,怎麼能用冰冷的制度和法律去約束呢?所以,儒家人認為法家的嚴刑峻法是殘暴的,是苛刻的,這也是為什麼儒家會對後世的秦王朝大肆批判的原因。

我們有時可以看到,在諸子百家之間,關于如何拯救社會現象的态度也是不盡相同的,而他們主張的方式不同,就會出現本能的矛盾與沖突,而且為了證明自身的主張是正确的,他們也在不斷的推廣自己的學說,而在推廣的過程中也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坷,不同的觀點也會出現相互的碰撞,如此,矛盾或者說是争論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多。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9

諸子百家對人性的“認知”不同

除了“救與不救”、“怎麼拯救”這兩個方面之外?他們對于人性的認知,也是出現争論的一大要素;很多人認為,對于人性的争論其實存在兩個方,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孟子所主張的是人性向善,也就是說,人本性是有着向善的方面走的可能,孟子從來沒有讨論過人性天生如何。

孟子:人性向善

因為孟子認為,人不可能是一個單純的人人自出生開始就會與各種社會行為相結合,單純讨論人的天性是怎樣的沒有任何意義,人們能夠讨論的隻是人性有着向哪一方面發展的可能。孟子認為人性是向善的,在孟子的觀念當中可以用道德去約束衆人,因為本身人就是向着善良的方面發展,在這種基礎上,人就有着尊奉道德的本性,如此一來,用道德去約束人們就足夠了。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10

荀子認為人性有惡

意思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性是善惡參半的,關鍵在于這個社會如何去引導,它本身不向善,也不向惡,主要在于接觸的環境如何。所以,如果想要社會安定發展,那麼就必須壓制人性中的惡,可是人性中的惡是原本就存在,因此就需要制度來進行約束,所以荀子對于制度是比較尊奉。

當然,因為荀子承認人性中有善良的一方面,所以,荀子提倡的制度并不是強制性,其與禮樂制度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類似的,不強硬也不強迫,但同樣尊重規則的重要性。

韓非認為人性本惡

他認為人出生下來就是邪惡的,既然是邪惡的,那麼道德等方式就不怎麼管用,就必須讓人們認識到作惡的嚴重性,隻要是作惡就必須受到嚴酷的懲罰,如此來打壓人對于惡的向往,所以,韓非主張的是法治,而且是嚴刑峻法。所以,對于人性的認知也讓諸子百家的觀點出現了分歧,自然也就會導緻更多的争論出現。

先秦諸子百家墨家代表哪家利益(先秦諸子百家儒家)11

結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諸子百家雖然目标是一緻的,為的是能夠改善當時混亂的社會環境,但他們的出發點也有不同,比如,前道家或者後來的道家主張不救,不拯救社會,隻拯救人自身。

而主張拯救社會的一派,像是儒家、墨家、法家,他們也有方式上的不同,儒家講究克己複禮,墨家講究兼愛非攻,法家講究嚴刑峻法,彼此之間的方式不同,也就會出現批判與被批判,而批判一旦出現,争執也就會變多。

再者,他們對于人性的認知也是不同的,而人作為組成社會的關鍵,人性的問題其實是影響社會發展的主流,所以,人性中的善與惡,以及善與惡的發揚與壓制,是導緻社會矛盾的關鍵,而對于這一問題,認知不同,對于社會發展的主流觀念也就會不同,所以諸子百家之間其實是一種思想和行為方式的碰撞,雖然不斷擦出火花,但對後世卻大有好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