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深圳工業區域劃分圖

深圳工業區域劃分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3:20:28

深圳工業區域劃分圖(深圳208)1

6月6日,深圳發展壯大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8個未來産業的系列政策措施發布後,引發了廣泛關注。

從區域的視角來考察,此次深圳就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系統謀劃也勾勒出了相關産業的布局圖,可看出各區在全市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南都記者梳理發現,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中,重點布局寶安區的有15個,南山區14個,龍華區11個,龍崗區10個,福田、羅湖、光明、坪山區皆為7個,深汕特别合作區5個,前海合作區4個,鹽田區、大鵬新區同為3個。詳細的布局情況基本呼應了當前各區相關産業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但未來進一步做大增量、做強産業,在競合發展中“超越自我”“力争上遊”,各區仍然有很大的進取空間。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8個未來産業,發展規模相對于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仍有相當的差距,發展格局還未“定型”,但部分區已經成為“先行者”,力争在一個或多個未來産業中建立先發優勢。于各區而言,産業的演進更叠将帶來“換道超車”改寫産業格局的機會,誰能代表深圳參與未來産業競争、為大局多作貢獻,誰就能提升在全市的戰略地位。

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深圳工業區域劃分圖(深圳208)2

(點擊看大圖)

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

深圳工業區域劃分圖(深圳208)3

(點擊看大圖)

——23份文件構成系統謀劃——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布局未來産業

建設先進制造業園區

6月6日,深圳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布局未來産業進行部署,涉及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細分領域、8個未來産業重點發展方向,即“20 8”。

随同《意見》一同發布的還有分别針對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20份培育發展行動計劃、《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産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及《深圳市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23份文件共同構成了深圳對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未來産業和先進制造業園區的系統謀劃。

近年來,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在現代産業體系中扮演着“主力軍”的角色。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合計1.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39.6%。深圳将力争2022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1.3萬億元,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在論及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時,各個産業集群都提出支持某幾個區建設相應的産業集聚區,目的是立足區域資源禀賦、發揮各區比較優勢,統籌優化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土空間布局。此外,具體到單個産業集群,在支持某幾個區建設集聚區的同時,還會在對應的培育發展行動計劃中,進一步提出細化的空間布局、差異化的發展重點,以此構建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功能協同、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格局。

以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集群為例,《意見》中提出,支持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建設集聚區。《深圳市培育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進一步提出,要形成“東部矽基、西部化合物、中部設計”全市一盤棋的空間布局。相關6個區中,龍崗兼具研發設計和生産制造功能,南山、福田為研發設計,寶安、龍華、坪山為生産制造。南山和福田區定位為設計企業集聚區,重點突破高端芯片設計,鞏固深圳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優勢。寶安和龍華區定位為化合物半導體集聚區,打造從材料到芯片制造到器件應用完整的寬禁帶半導體産業鍊條。龍崗和坪山區定位為矽基半導體集聚區,重點推進一系列矽基集成電路重大項目落地,布局從前端研發到芯片制造的産業鍊條。

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競合中各區有進取空間

梳理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在深圳各區的重點布局情況可見,《意見》中論及各個産業集群時,都提出支持某幾個區建設相應的集聚區。

唯一特别的是海洋産業集群,提法是以深圳西部海岸—東部海岸—深汕合作區為主軸,構建“一軸貫通、多區聯動”海洋産業區域協同格局。南都記者查閱深圳各區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寶安區、南山區、鹽田區、大鵬新區、深汕特别合作區皆提出要着重發展海洋經濟,這也與深圳西部海岸—東部海岸—深汕合作區主軸呼應,再加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确支持前海建設現代海洋服務業集聚區,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這些區域都将海洋産業作為重點布局。

值得留意的是,《意見》在支持建設産業集聚區部分,除了“10 1”區外,還特别列出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梳理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在全市的布局情況、各個區獲支持建設哪些産業集聚區,可以勾勒出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版圖,考察各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在全市大局中的位置。

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中,重點布局寶安區的有15個,南山區14個,龍華區11個,龍崗區10個,福田、羅湖、光明、坪山區皆為7個,深汕特别合作區5個,前海合作區4個,鹽田區、大鵬新區同為3個。

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各區獲支持建設的産業集聚區,基本呼應了當前各區相關産業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比拼重點布局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各區在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但不應以單一指标覆蓋全貌,還需要結合各區的發展定位、資源禀賦來看。

舉例來說,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快速,是全球産業競争的重要賽道,許多重要城市都把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在全市布局中,寶安區以15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居首,但其中沒有生物醫藥産業集群,而布局了3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大鵬新區,其中一個就是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可見各區在全市大局中,都能找到屬于自身的位置和機會。

此外,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之間還存在相對強弱的差異、後續發展重點的差别。未來進一步做大增量、做強産業,在競合發展中“超越自我”“力争上遊”,各區仍然有很大的進取空間,從全市大局來看,也呼喚各區有更大的擔當作為。

據悉,深圳将鞏固寬帶通信與新型網絡、軟件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等産業發展優勢,補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等産業短闆。提升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産業發展能級。增強工業母機、精密儀器設備、智能機器人等産業創新能力。培育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節能環保等新增長點。壯大前沿新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産業。推進海工裝備、海洋電子等海洋産業高端化發展。

未來産業

“6 5”核心承載區布局下各區皆有“勝出”機會

至于8個未來産業重點發展方向,可以說是“潛力闆”“生力軍”,被寄予成為新的産業增長點的厚望,對于搶占未來意義重大,但當下相關産業整體發展規模相對于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仍有相當的差距,區域發展格局也還未“定型”。

《意見》在論及8個未來産業時,未逐一對應重點支持區域,隻在《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産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提及了相關的核心承載區。

深圳将堅持全市統籌、差異布局、協同發展,以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部濱海國際生物谷、紅嶺新興金融産業帶和深圳國家高新區南山園區、坪山園區、寶安園區、龍崗園區、龍華園區作為未來産業“6 5”核心承載區,根據核心承載區資源禀賦與産業創新基礎,優化整體布局,合理規劃産業發展,提升未來産業發展能級。

可以看到,上述未來産業“6 5”核心承載區幾乎涉及到了深圳所有區,意味着當下發展格局并未“定型”,各區皆有機會,猶如“賽馬”,看誰能脫穎而出,在一個或多個未來産業發展中率先建立優勢。當然,整體來看,未來也會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

根據《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産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合成生物、區塊鍊、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四個未來産業,5至10年内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産業;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四個未來産業,10至15年内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産業。

目前來看,部分區已經在特定未來産業發展上成為了“先行者”。比方說,光明科學城在合成生物領域發展上走在了前列,建設了合成生物研究的重大創新載體,發布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鍊産業鍊融合發展若幹措施,建設的專業化産業園已經吸引了一批相關企業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着力發展量子信息,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深圳基地順利落地,謀劃做強“量子谷”,推動量子信息技術轉化成果加速落地。

産業的演進更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改寫産業格局的關鍵力量,“換道超車”的故事過往已經一再發生。未來産業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性力量,于各區而言,未來産業不單牽涉到自身發展的問題,也是誰能代表深圳參與未來産業競争的問題。

先進制造業園區:

20個園區分布于8個區為産業提供空間保障

深圳土地空間有限,寸土寸金,但官方多次對外釋放明确信息:隻要是符合深圳産業方向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優質項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為完善産業空間保障體系,《意見》中提出,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制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裡左右的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

《深圳市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顯示,深圳規劃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别合作區等8個區選取産業基礎比較好、具有空間保障能力的區域打造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其中寶安區(含前海)4個、龍崗區3個、龍華區3個、坪山區3個、光明區4個、鹽田區和大鵬新區合建1個、深汕特别合作區2個;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0平方公裡,按照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有計劃釋放工業用地面積約60平方公裡。此外,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也有各自重點布局的産業集群方向。

空間有保障,産業有定位。連片産業空間的釋放,産業集聚效應的顯現,對于穩住制造業基本盤、留住制造業優秀企業具有重要意義,也能為各區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

以深汕特别合作區為例,深汕提出打造超大項目集中承載地,土地空間的優勢為其發展新産業、承接大項目提供了有力支撐。已經落地深汕的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二期項目總投資共250億元,全部達産後預計年産值超過1000億元。該重大項目落地後,還有望帶動更多産業鍊供應鍊上的相關企業到深汕投資興業。

——部分重點區域觀察——

寶安區

領跑者9個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

《意見》中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重點布局寶安區的有15個,數量位居第一。值得留意的是,20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中,寶安有9個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作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主力軍的地位凸顯。接下來,寶安還将繼續在戰略性産業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産業生态主導型企業。

今年的寶安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寶安将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做強領跑。實施“13 2”集群發展計劃,推行一群一策、一群一鍊長制,實現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鞏固智能終端、寬帶網絡通信、超高清視頻顯示、工業母機等産業發展優勢,增強精密儀器設備、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等産業創新能力。支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 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等産業發展。培育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節能環保等新增長點。壯大前沿新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産業。

寶安還将分梯次培育發展未來産業,完成空天技術産業園選址,推動無人産業發展。

南山區

創新強區搶占産業賽道

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重點布局南山區的有14個,數量位居第二,相關産業集群也是南山區“十四五”期間産業培育發展的重點。以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為例,作為深圳生物醫藥産業的創新引領區,南山區正從政策、空間、人才等多個方面發力,着力提升生物醫藥産業創新能力,包括探索設立開放式創新中心和專業孵化器,持續推進小分子藥 CRO 公共平台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去年6月,南山區還發布了《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産業領航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此外,在細胞與基因未來産業的細分領域,南山已湧現出北科生物、賽百諾等一批代表性企業。

南山是科技創新強區,是國内外知名的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當前,南山正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區發展的核心競争力,依托鵬城實驗室、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高新區等戰略科技平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創造策源地、科技創新輻射地。

龍華區

雄厚基礎造就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

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重點布局龍華區的有11個,數量位居第三,可見龍華區在深圳産業布局中的重要性。而對未來産業,龍華區也在區塊鍊、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有前瞻布局。可以說,龍華區具有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良好基礎。

當前,龍華區緻力于打造“數字龍華”,涵蓋數字經濟、數字城區和數字治理。數字經濟方面,龍華梳理出12個産業區塊,包含九龍山、時尚小鎮、大浪、富士康、環鹭湖、君子布、黎光等,覆蓋各類規上企業1700餘家。

在全市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中,龍華區有3個,其中九龍山先進制造業園區聲量頗大,也是外界重點關注的龍華産業片區。2021年,華為産業項目落地龍華九龍山,華為将在相應的産業地塊上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新能源産業等。

龍崗區

産業“尖子生”承擔更多重任

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重點布局龍崗區的有10個。作為深圳的産業大區,龍崗區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之首,實力可見一斑。目前,龍崗已經形成了“IT BT 低碳”三大産業集群,其中IT産業的實力尤為出衆。《意見》中重點布局龍崗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可以對應到龍崗自身的優勢産業中去。

在發展數字創意産業上,龍崗區也走在全市前列。龍崗數字創意産業走廊(以下簡稱“走廊”)是國内首個數字創意産業集聚區,2020年12月,走廊獲得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創建資格,是深圳市首個、也是廣東省第二個此類項目。走廊以影視動漫、遊戲電競、網絡視聽、數字設計、數字硬件等涉及數字創意内容和設備的全産業鍊為核心,并通過數字創意向油畫、珠寶、家具等傳統優勢業态賦能,推進其數字化和時尚化轉型。

此外,龍崗區高标準打造東、中、西三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并圍繞市“20 8”産業布局,積極承接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項目。

統籌:南都記者 王睦廣

采寫:南都記者 顔鵬 陳紫嫣 張馨怡 陳杏花 劉詩豪 謝宇野 王睦廣 見習記者 林敏兒

制圖:陳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