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站起來走路,邁出一小步,卻是人生一大步,孩子看到的世界更廣,能追逐的目标更多。如何讓寶寶正确學走路,是每個爸爸媽媽關心的問題,做得對,能幫助寶寶更快更好地走起來,做得不對,會損傷寶寶幼小的身體。今天我們讨論一下寶寶走路的問題。
寶寶多大學走路?
小區廣場是遛娃大軍的集散地,李奶奶護着小孫子走路,小家夥走得踉踉跄跄,大家很吃驚:“這孩子看着很小,會走路了?”李奶奶自豪地說:“是啊,才10個月,走路很早。”張姐看着自家1歲3個月的娃,還不會走路,心情很郁悶,不知道孩子發育是不是有問題。
《希爾斯親密育兒百科》認為,寶寶在15個月内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據統計,隻有大約一半的寶寶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10-15個月會走路都正常。
寶寶的大運動遵循一定的規律,簡單說來就是,“三翻六坐八爬周走”,每個寶寶發育情況不同,不會完全一樣,隻要在大緻的範圍内學會,就沒有問題。
很多媽媽咨詢孩子不會爬直接學走行不行?最好是讓寶寶先爬,因為寶寶多練習爬行,可以促進骨骼肌肉發育,增加寶寶運動協調性,将來學走路也會更穩,不容易摔跤。
寶寶學走路的步驟
一般情況下,寶寶4個月時,扶着寶寶的身體,他能站一會,但是雙腿力量不足;6個月時,扶着寶寶的腋下,他會有邁步的動作;8個月時,他會爬行;9-10個月,他可以扶着東西走幾步路;1歲,寶寶可以獨立走路。
爸爸媽媽在訓練寶寶走路時可以分幾個階段:
1、爬行期,為走路做準備。
家裡準備一塊空地,鋪上爬行墊,讓寶寶趴在上面,媽媽拿一個玩具在前面吸引寶寶,讓寶寶爬過去拿。寶寶爬得熟練後,可以不局限在墊子上,讓他在屋裡爬,多多鍛煉。
注意:寶寶會爬後,在床上要特别小心,他可能爬幾下就到床邊,家長要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跌落。在屋内爬時,要把尖銳的桌角包上防撞條,盡量把不用的東西收起來,擴展活動空間。
2、扶着走階段。
慢慢地,寶寶不滿足于地面,會對高處的東西産生興趣,會試着站起來,扶着沙發或者桌子移動。
注意:寶寶這個時候需要輔助物品站立,稍有不慎會摔倒,最好讓寶寶在爬行墊上練習,家長在旁邊看護好。
3、獨立行走階段。
如果寶寶爬行時間長,遲遲不會自己走路,家長千萬不要急,不要過多地幹涉寶寶,強制寶寶練習走路,家長兇寶寶,會使寶寶産生害怕情緒,抵觸走路這件事。最好的辦法是,讓寶寶在爬行和扶着走中,腿部肌肉力量增強,四肢變得協調,孩子的興趣充分調動,自然而然地會走。
注意:寶寶蹒跚學步,步态萌萌哒,但也很容易摔跤,可以給寶寶戴個帽子,或者買個頭部防護裝備,同時把地面盡量騰空,尤其是各種尖銳物體,以免寶寶摔倒時劃傷。
學走路的誤區:學步車
我記得十幾年前,學步車是個很時髦的東西,哪個寶寶擁有一個,簡直就是“土豪”,惹得滿院子的家長和小朋友羨慕不已。
學步車輕便靈活,孩子坐在裡面,腳點地,可以在光滑的地闆随意轉動,家長覺得孩子能跑來跑去,離會自己走路就近了,而且把孩子放在車裡,家長能騰出手來幹别的事。
但是,學步車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學步車很輕,孩子控制能力差,稍有不注意就會摔倒,發生悲劇。
2015年,宿遷9個月女嬰手指被飼料攪拌機絞斷,起因是爸媽忙,把她放在學步車裡,好奇的寶寶被攪拌機吸引,導緻悲劇發生。
2017年,一個9個月大的寶寶在學步車内,從二樓樓梯摔下,當場死亡。
2019年,一個女孩在學步車裡,意外碰倒桌子上的開水壺,發生大面積燙傷。
我們衛生部發布《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中提出:不安全消費品是導緻兒童跌倒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嬰兒學步車。美國兒科學會也提示嬰兒學步車有危險。
有些人要說,這些危險都是家長看護不當造成的,我小心點就沒事了。那麼學步車本身對孩子有無壞處呢?
1、學步車不利于肢體發展,不能真正學會走路。
孩子走路需要四肢、腰背部協調用力,是一個全身動作,需要寶寶在爬行和站立過程中鍛煉,把寶寶困在學步車,使寶寶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反而影響寶寶走路。
寶寶1歲前髋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沒有發育完全,寶寶的雙腿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全身,硬是把寶寶放到學步車裡,寶寶隻能腳尖着地,錯誤的姿勢不利于肢體發展,影響日後的步态。
2、影響寶寶平衡能力發展。
寶寶在學走路的過程中,難免掌握不好平衡而摔倒,在反複的練習中,平衡能力得到提升,而在學步車裡,寶寶不管自身的平衡能力怎麼樣,因為有框架的保護,寶寶都不會摔倒,寶寶會錯過鍛煉平衡能力的機會。
身體平衡能力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機能,與前庭功能、小腦、協調性都有密切關系,平衡能力差對孩子身體素質和機能發展有不良影響,會導緻感統失調,寶寶出現容易摔跤、注意力差、語言能力差等。
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不要給寶寶用學步車,讓寶寶順其自然地掌握每一項技能,包括爬行、站立和走路。
寶寶學走路要不要穿鞋?
關于寶寶學走路要不要穿鞋,各方說法不一。一方觀點認為穿上鞋子,會使寶寶的腳在彎曲時受到阻礙,不利于抓地,會使寶寶更容易摔倒,不利于寶寶平衡力和協調能力的發展;另一方認為寶寶的腳骨70%都是軟骨,彈性大,容易變形,而且角質層很薄,面對複雜的地形,容易受傷,所以需要穿上鞋子。
其實,說的都有道理,家長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如果是在室内,地面光滑,有的甚至是在墊子上活動,可以不穿鞋子,但是最好穿上襪子,因為地面涼,要注意寶寶腳部保暖。如果去戶外,最好穿上鞋子,外面地面髒,地形複雜,穿上鞋子對寶寶稚嫩的腳是一種保護。
寶寶的鞋應該怎麼選擇?寶寶穿上舒适合腳的鞋子,既能保護寶寶的小腳丫,又能讓寶寶更好地學走路。寶寶在學步階段的鞋可以細分為步前鞋和學步鞋,适合不同階段使用。
步前鞋顧名思義,是在學步前期穿的鞋子,适用于8-15個月的寶寶,處在爬行期及學步前期,開始嘗試站立及學步,它的鞋底很輕薄、柔軟,幫助寶寶增強抓地力。
學步鞋适用于16-36個月的寶寶,這個階段的寶寶走路機會多,路面情況複雜,鞋底稍硬可以更好地保護腳丫。
- 家長給寶寶選擇鞋子有幾個要點。
一是大小要合适,鞋子的内長要比寶寶的腳大0.5-1厘米,可以買專門的寶寶腳長測量儀,寶寶的腳後跟放在儀器上,根據腳尖的位置調整尺子,測出腳長。如果沒有測量儀,可以拿出一張紙,讓寶寶站在上面,标記腳後跟與腳尖的位置,畫出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就是腳長。
給寶寶穿上新鞋子後,用手插進鞋裡,确保鞋幫和腳後跟間有一個手指的距離,說明大小合适。
有的媽媽認為,鞋買大一号,寶寶穿的時間長,但是,大鞋子不跟腳,容易掉,會絆倒孩子;而且寶寶穿着大鞋子,為了不讓鞋子掉,腳掌和腳趾用力固定,錯誤的姿勢會損害寶寶腳的發育。
二是不能隻重視顔值,要注重舒适度。走進商場和網店,寶寶的鞋子真是又多又好看,尤其是小女孩的鞋子,顔值非常高,但是家長在選擇産品的時候,一定不能隻看外表,要多關注鞋子的質量,不要選擇太硬的鞋子,材質太差的做工太粗糙的,也不要選擇。
三是鞋底要防滑。寶寶在學步階段,走路不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買鞋要注重防滑性。看鞋底是否有花紋,花紋是否足夠深,家長可以把手放鞋子裡,模拟走路的樣子看鞋子是否容易滑動。尤其是冬天的鞋子,考慮到可能會碰到下雪結冰的天氣,寶寶的鞋子更要防滑。
四是定期更換鞋子。中國兒科協會數據表明,嬰兒平均每3個月,腳長增加0.5厘米,發育高峰期,6-8周就能增大一個碼。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鞋子是否合腳,寶寶年齡小,鞋子小了可能不會表達,但是小鞋子會讓寶寶的腳受傷,長期穿會阻礙腳部健康發育。
現在,不少媽媽喜歡在網絡買寶寶用品,趁着活動大量囤貨,可是鞋子最好還是去店裡買,既可以現場看鞋子質量如何,也能讓寶寶試穿是否合适,因為同一個鞋碼,不同牌子的鞋子大小可能會有差異。
哪些鞋不建議給寶寶買?
市場上寶寶鞋種類很多,家長認真篩選,可以找到适合寶寶的鞋子,但是有幾類鞋子,最好不好給寶寶買。
- “叫叫鞋”或者“亮亮鞋”
有些鞋廠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在鞋後跟的位置加上特殊裝置,寶寶用力踩時會發出聲音,或是有亮光。曾經這種鞋子很火,孩子穿上它就好像成了這條街最靓的仔。
但是這種鞋對孩子并不好,孩子為了讓鞋子發光或是發聲,走路時會使勁踩腳後跟或者跺腳,不利于養成正确的走路姿勢,而且會影響平衡感,對大腦造成沖擊。
孩子穿這種鞋,會把注意力放在光亮和聲音上,不好好看路,容易磕碰、摔跤。
- 洞洞鞋
洞洞鞋鞋面寬大,寶寶的腳足弓淺,起不到支撐作用,腳在鞋子裡晃蕩,容易摔跤,而且容易形成足内翻、足外翻等腳部畸形。美國有個規定,不允許5歲以下孩子穿洞洞鞋搭乘電梯或去遊樂場。
洞洞鞋最先是某知名品牌生産,後來各劣質仿品橫行,多是劣質塑料,氣味刺鼻,不透氣,有損孩子身體健康。
- 人字拖鞋
穿人字拖鞋走路,需要腳趾夾緊豎杠,腳弓吃力,長期穿會使腳弓受力不均,肌肉緊張,影響腳部正常發育。
對孩子來說,這種“慵懶風”的鞋子實在不是良選,夏天可以選擇帶搭扣的涼鞋,不用腳吃力就能牢牢固定在腳上。
- 高跟鞋
有些家長喜歡把小孩子打扮成大人模樣,穿着時髦,再配上一雙高跟鞋,殊不知這是在害孩子。專家建議,兒童的鞋子後跟不能高于2.5厘米,否則容易是使腳趾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有損腳部健康發育。
并且發育期的孩子平衡能力不及大人,穿上高跟鞋更容易摔倒。
孩子天真浪漫,保持本真的模樣就很美,沒有必要像大人那樣打扮,失去童趣的同時,對身體發育也不好。挑選适合孩子的鞋,讓孩子舒适地走出人生第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