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心理健康的定義傳統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但随着人類科學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認識到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确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它是一種在軀體、心理和社會等各個方面都能保持完美和和諧的狀态也就是說,健康至少應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适應良好三方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心理健康知識介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心理健康的定義
傳統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但随着人類科學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認識到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确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它是一種在軀體、心理和社會等各個方面都能保持完美和和諧的狀态。也就是說,健康至少應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适應良好三方面。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把心理衛生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力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内,将個人心境發展成為最佳狀态。”《簡明不列癫百科全書》中關于心理健康描述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内達到最佳狀态,但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态。”并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為: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2、适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力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準:
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條标準:
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
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評價
3)生活理念切合實際 4)不能脫離周圍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适度的發洩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人在特别惡劣環境中,可能也會出現某些失常的行為。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應從整體上根據經常性的行為方式作綜合性的評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