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7 00:20:08
一,曾經盛行一時的“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種土地制度,因為土地阡陌縱橫、齊整劃一,因此叫做“井田”,甲骨文的“田”字就是如此演變而來。井田制在實質上是一種村社土地制,是原始社會原始公社土地的延續。因此,我們首先來先了解公社土地制度。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1

氏族時代,生産力水平低下,還沒有産生私有産品。當時的一個氏族的成員就共同勞動,其産品平均平均分配,是一種其樂融融,平等和諧的社會。孔子将之稱為“大同”,老子将之稱為“小國寡民”,而現代學者稱為“原始共産主義”或者“氏族公社”。公社土地的産品雖然是平均分配,但并非所有的産品都會分配,還需要留下一部分作為村社的祭祀、婚喪、戰争等活動的公共開支。

随着生産力的發展,私有制開始出現,社會出現了階級分化。一部分人成為了社會上層,也就是貴族。他們建立強大的公共權力,出現了國家組織。從此,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貴族利用強大的國家權力開始向其他的氏族征收貢賦,也就産生了剝削關系。于是過去公社逐漸成為了村社,過去留作氏族公共事務開支的産品就會作為貢賦上交給貴族、國家。土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2

實際上,井田制就是這種村社制度的理想狀态。根據《谷梁傳》和《孟子》的記載,我們大概知道了“井田制”的内容。土地被分為了私田和公田兩部分,理想中的公田大約占據九分之一。村社的成員必須先耕種公田,然後才能夠耕種私田。公田的産品作為貴族的食祿,私田的産品分配給村民。文獻中将這種貢賦方式叫做“助”或“借”,也就是“借民力于田”,實際上是一種勞役賦稅。

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孟子》

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谷梁傳》

井田制下的土地以最基本的村社為單位,名義上歸屬于國家、天子,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通過分封的形式,将這些土地分給諸侯,諸侯又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分封給士。這樣,就形成了層層的貴族。一個貴族以若幹村社作為自己的食祿範圍,成為社會的“寄生蟲”。直到秦漢時期,這種殘餘依然存在,如“千戶侯”“萬戶侯”等。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3

集體耕種

在井田制下,人民被分為了兩部分。在村社從事生産的被稱為“野人”,而在城市、食邑生存的貴族被稱為“國人”。國人是國家的公民,具有參政、當兵、教育等權力和義務;而野人沒有公民權,隻負責生産。人們将這種制度稱為“國野制”。

二,井田制破壞的開始——公田的荒廢

井田制,是一種集體耕種的制度,也就是《詩經》中的“千耦其耘”。集體耕作是生産力低下的産物。因為是集體耕種,使得村社基本就是一個血緣家族,小家庭的單位還沒有完全獨立而出。

春秋時期,生産力出現了巨大的進步。首先,生産工具上,出現了鐵犁牛耕,大大增加了耕作的效率。過去用于祭祀的牛,開始成為田間的勞動力量。鐵犁牛耕的出現,使得人們單家單戶的耕作成為了可能。人們可以用鐵農具開鑿溝渠,修建水利工程,完成一系列的農業生産活動。另外,生産方式也進步了,出現了壟作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鐵犁牛耕、壟作法的出現,推動了中國農業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4

單家單戶的生産具有可能後,一些人家就開始開墾更多的荒地,私田的數量大大增加了。由于春秋時期戰亂不斷,禮崩樂壞,公田的管理也逐漸松弛了。村社的居民也不願意在公田上消耗精力,也就導緻公田逐漸荒廢了。《公羊傳》何休注說:“民不肯盡力于公田。”

公田的荒廢,對于國家的财政收入是一個很大的危機。一些諸侯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改變過去的剝削方式,采取“履畝而稅””,無論公田還是私田,一律按照土地數量征稅。管仲在齊國推行“相地而衰征”,也就是按照土地的貧瘠好壞來确定征稅的标準。此後,還有魯國推行“初稅畝”、“用田賦”,楚國推行“書土田”,秦國推行“初租禾”,鄭國的“作丘賦”等。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5

諸侯國相繼推行稅收改革,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表明,國家開始承認土地的私有。于是,原本荒廢的公田也無關緊要了。諸侯國甚至将公田分給黎民,以增加糧食産量。晉國的晉國韓氏、魏氏、趙氏等為了招來移民,收買民心,将土地分發給人們耕作,而不增加賦稅,使得人們“歸之如流水”。

三,在農戰政策的推動下,井田制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戰争,破壞着社會生産,但是又記載刺激社會的快速進步。井田制和國野制的廢除,和戰争有着密切的聯系。春秋時期,王權衰落,禮崩樂壞,各諸侯上演了你争我鬥的争霸戰争。随着戰争規模的不斷擴大,戰争次數的不斷頻繁,過去的軍事制度已經不再滿足戰争的需求了。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6

根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45年,秦晉戰于韓原,晉師慘敗,晉惠公被俘。惠公重返晉國後,為了解決“兵甲盡矣”的危機局面,開始“作爰田”,随後又“作州兵”。“爰田”就是“轅田”,就是将土地私有化。“作州兵”,也就是要求野人當兵,先秦時期的“州”是鄉下的意思。“作爰田”是給野人的優待,換取的讓野人也當兵。這樣,就改變了隻有貴族當兵了傳統,擴大了兵源。在此後的一百年時間裡,晉國的軍隊從一軍擴張到了六軍,為晉國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作爰田”也就是國家層面肯定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此後,諸侯各國都有類似的措施,如魯國就“作丘甲。既然野人也加入了軍隊,各國就開始編戶齊民,将野人納入國家戶口管理體系,野人正式成為了“國民”“公民”。

到了戰國時期,列國之間的戰争更加頻繁,戰争規模進一步擴大。于是,各國開始推行“農戰政策”。所謂的“農戰”就是在經濟方面,将農業放在第一位,盡量增加國家的糧食、人口、賦稅;在政治層面,将軍事放在首位。農業發展和軍事緊密結合,農業為軍事提供物質基礎,軍事為農業提供保障。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7

在農戰政策的推動下,列國不斷招來移民、開辟荒地,以增加耕地面積。過去的井田制就成為了農戰政策的阻礙,必須廢除。為了增加農民開墾的動力和壓力,國家一方面獎勵農耕,重農抑商;另一方面頒布法令,強制要求大家族分家,于是一個個的小家庭出現了,集體耕作也就徹底演變為了個體耕作。

最早推行農戰政策是魏國的李悝,随後商鞅在秦國推行,其他的諸侯國也或多或少地實行了。商鞅變法實行“廢井田,開阡陌”,标志着盛行三代的土地國有制在法律上正式被廢除了。當然,東方六國的變法并不徹底,井田制的殘餘還大量存在。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使黔首自實田”,核查全國的土地,統一征收“口賦”“田賦”等,使得土地私有制在全國推廣開來。至此,井田制就基本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評價

土地國有制的廢除,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社會發展的表現,也推動着社會的發展。此後的2000年,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中國形成了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傳統農業的基本經濟形态。這種經濟長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是國家賦稅、徭役、軍隊的來源。

但是,土地私有制确立後,土地的兼并就成為了社會的大問題。《漢書·食貨志》:“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 土地的兼并,造成社會矛盾加劇,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王朝崩潰。當另一個王朝建立後,又在人口大規模減少的情況下,重新分配土地。如此循環不斷,使得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緩慢。

井田制與土地私有制什麼意思(從集體耕作到個體耕種)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