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數字入詩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數學運算,如果運用一至十這十個數來寫詩,一定妙趣橫生,别樣美。如果數學問題也用詩歌形式來表述,也一定是生動活潑,幽默有趣。數學詩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它不僅可以打開人們思維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學到某些數學知識。
把十個數字嵌入詩中,開“十字詩”之先河,首推宋朝理學家邵雍(康節)的《蒙學詩》: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寥寥幾筆,描繪出景色宜人的鄉村畫面,後來成為古代兒童入學寫字描紅本上的詩,也是兒童學習一到十的計數,是數學上的科普詩歌。
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遊山玩水,碰上大雪,觸景生情,口吟數字詩,形象地描繪雪花飄落與蘆花融為一體的情景: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七八九十來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清代女詩人何佩玉擅作數字詩,連用十個一字,不覺重複,所寫的景物亦臻畫境。
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抹黃葉一僧歸。
明代江西吉水人羅洪先,乃嘉靖年間狀元。一次他與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數字聯請對,船夫寫的上聯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
扯起七八頁風篷,下九江還有十裡。
這副對朕,經過了幾百年,竟沒有人能對得出。古人也用十個數字,作成一副概括諸葛亮一生的上聯:
收二州,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隻為酬三顧。
這上聯寫出後,曾長久的無人能對,後來有人運用五方和五行,終于對出下聯: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西拒,中軍帳裡,
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相傳,蘇東坡與學友赴京趕考,因漲大水,船隻行進困難,耽擱時日,眼看應考就要遲到,學友歎曰:
一葉孤舟,坐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漿五帆,
經由六灘七灣,曆盡八颠九簸,可歎十分來遲;
蘇東坡亦用數字入聯勸勉道:
十年寒窗,進九八家書院,抛卻七情六欲,
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上聯從一數到十,下聯又倒着從十數到一,不僅數字使用巧妙得當,而且将莘莘學子寒窗苦讀、赴京趕考的艱難表述得淋漓盡緻。
圖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