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每逢佳節胖三斤”,可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人在家都隔離了10天20天,睜眼吃、閉眼睡,倒頭就是沙發和零食的生活成了不少人的常态。如此一來,長胖已成為不争的事實。
擔心再吃下去家裡壓箱底的牛仔褲就穿不上了……很多自覺的小夥伴們已經在考慮少吃幾頓減肥。可這幾天,有專家表示,抗疫期間,大家不應該減肥,要保持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消息一出,立馬在網上引起廣泛熱議。
有網友表示吃貨們終于可以胖得心安理得了!那麼,疫情期間,真的不能減肥嗎?還是我可以名正言順的大吃大喝了?且聽小編給你支招——
怎麼肥都不讓減了?
從流行病學的數據可以發現,肥胖人群其實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一方面肥胖的人由于長期缺乏鍛煉、存在代謝紊亂,免疫力較低,在疫情期間容易被感染;另一方面肥胖人群在感染後更容易形成重症,通俗點說就是死亡率要比非肥胖的人高很多。
2月13日,上海首批赴鄂醫療救治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周新介紹,在工作中發現肥胖的新冠肺炎病人更容易成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或是因為肥胖者體内炎症反應強烈進而造成對肺部的損傷。
既然肥胖人群在此次疫情中屬于危險人群,那為什麼又有專家喊話不讓減肥、減重呢?
曾擔任兒科副主任醫師、神經科主任醫師盧林表示,非常時期,疾病的消耗非常大,無論是恢複期的病人,還是沒有感染的人,尤其是在武漢的人們,在這個時間都不要減肥。
盧林認為,抗疫期間,人們需要保證身體的免疫力和健康,因此,在這個時候,大家不應該減肥,而應該适當增加維生素與水的補充,這是因為,如果人們想對抗病毒,增加免疫球蛋白,就要給自身提供足夠的原材料,得吃大量的蔬菜、大量的蛋白質,保證足夠的飲水。
包括在發布會上談到這一問題的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豔玲,用詞不是減肥,而是“減重”“節食”,旨在呼籲大家不要用不健康的減肥方法,比如靠節食來減重,這對于人體短期内的免疫力來說是非常有損傷的。
哪種體質需要減肥?
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主任委員陳偉表示,所謂的肥胖并不隻是體重數值高,它的真正定義是體脂高,體内的脂肪過高,而脂肪過高本身就是影響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肥胖人群看着體型挺大,人體是肥肥的、軟軟的,這些“柔軟的胖子”其實抵抗力非常低。
“我們宅在家裡其實要反思自己到底屬于什麼樣的體型?不能簡單地以胖瘦來論,而是以肥和不肥來考量。”陳偉說,如果你是體内脂肪過多的人,那麼應該在宅家隔離期間适度地減肥增肌,來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如果你是體型特别瘦弱的人,就應該盡可能地增加瘦體重(肌肉),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方案也就不一。不能簡單地以“我減”還是“不能減”為判斷,而應該以哪種體質最适合提高免疫力為标準。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呢?陳偉提供了兩條标準:
1、體重指數。可以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以中國标準來說28以上都屬于肥胖,在此期間最好不要讓自己再長體重了,得适當地減一點體重;
2、腰圍。平心靜氣的站好進行測量,平着肚臍眼的這樣一個維度,如果女同志超過85cm,男同志超過90cm,也叫肥胖,也應該适當地減一點重。
陳偉提醒,大家要防止宅在家中成為“沙發一族”,天天躺在那淨等着長體重。因為你一旦不活動,新增的體重70%以上全是脂肪,會降低你的抵抗力,所以這樣來判斷你可能就比較明确到底是該減還是該長。
注意!宅家不宅身
疫情期間,又不能去健身房,又不讓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動,很多人選擇宅在家。陳偉建議,即使在家裡,也要學會吃動平衡,所謂“會吃會動,健康體重。”不能在家裡就完全躺着,而是更要積極的進行活動。但如果這個時候運動還是跟不上,就确實要從嘴邊扣除一點能量,否則的話你會變胖。
“但是帶來一個問題,我扣哪裡的能量?是扣三餐還是扣其他的食物?很多人就選擇我不吃主食了。”但陳偉指出,主食是人類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一個拳頭大小的饅頭就已經達到200千卡,而人體正常每天至少需要攝取1500千卡的熱量。這樣難免得不償失了。
陳偉表示,控制飲食沒有必要去從三餐裡扣除多餘的能量,而是應該從零食裡扣,從過多的水果裡扣。很多人覺得零食量少比不上一日三餐的熱量,而恰恰是零食帶來更高的能量,大多含有碳水化合物、不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容易導緻人們長胖。如果能夠盡量隻吃三頓飯,不吃零食,其實完全可以避免長胖的因素。
“希望大家做到心中有數,了解自己身體的情況,再決定能吃多少零食或不吃零食。”陳偉說,各種零食包括幹果、小點心、油炸食品等,每天總數加起來不要超過25到30克,不然都算超标。相信大家有意識地告别垃圾食品,選擇對的食物,就能夠減少在疫情期間發生不可控肥胖的幾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