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聖經,很多歐洲家庭都存有兩部經典,一是《聖經》,二是《道德經》。據聯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在世界上的發行量與聖經齊名。不知道我們中國人家庭中又有多少人家裡有《道德經》呢?
《道德經》對于我麼普通老百姓而言卻是高大而又陌生,讀過《道德經》的朋友,往往又覺得艱澀難懂,以至于這樣一部中華文化的寶典,一直很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那麼道德經究竟說了什麼呢?接下來為大家分享《道德經》的核心主線,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明白這麼一部中華文化經典帶給我們人生的啟示。
關于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我想從四個方面來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
第一方面:道德經就是在講道德。
看到這裡,也許大家會失望,很多人會說,我們從小就聽長輩們的道德說教,道德有什麼好說的呢?可是《道德經》為什麼又讓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備受推崇呢?其實,老子所講的道德,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道德,老子的道德揭開了天地萬物與人生的一個秘密:那就是宇宙萬物與人類都是一種叫做“道”的的力量所造就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萬物的源頭,是萬物之母。
大道生育了萬物,萬物則成了呈現大道的載體,所以,我們能通過觀察萬物的客觀規律,來了悟大道的規律與存在,也就是聖人所講的“格物緻知”,世間的一草一木都隐含着大道的存在,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感悟。比如通過大自然中的“水”我們能了解到的人生規律是,柔弱,利他,無私,不争等。
看看我們的現實,我們為什麼會痛苦、糾結、迷茫、郁悶甚至失敗,原因就是我們不懂得規律,如果懂得了規律,我們身上的困擾就會煙消雲散,這才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所以生育萬物的源頭和隐藏在萬物中的規律就是“道”,而按照規律去做事的人就是“德”,道在外是客觀規律,道在内入心并驅動行動便是德,道是客觀規律,德是人心悟道,若是違背客觀規律,當然會受到懲罰。
第二方面:道德與我們的真面目。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我真的是好心對你的,而你卻不能理解”等等,為什麼我們好心做一些事情,卻會出現好心沒好報的局面呢?
其實要做成一件善事,首先我們要有善心,其次我們要有善法,善法就是正确的方法,順道而行的方法,比如,對别人好要以别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對他們好,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一個善良的人,不順道而行,依然會做出錯誤的事情。即使是你認為自己是好人,也未必是懂得規律和悟道的人,那就有可能也不會按照規律做事,當然也就沒有辦法把事情做好做大做成。用一句話來說,自認為的好人,并不一定就是悟道者。至于說壞人,首先已經背離了天地人間正道,即使掌握了一些術,得到的不是受益,而是罪證,失敗是必然的,這又有什麼好羨慕的呢?
由此可見,壞人背道而馳是顯而易見的,但好人也并不等同于就是悟了道。說到這裡,也許你已經看清了自己和壞人的真面目,也就知道了,人生唯有悟道,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第三方面:什麼是悟道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明白了大道就是外部的客觀規律,所以,悟道就是讓我們的主觀認識與外部的客觀規律完全一緻,可是我們的主觀卻不是這樣運作的,我們主觀最典型的運動方式是:把有限的知識當成真理,把個人的認識當成普遍真理,把有限的經驗變成永恒的真理。我們平時一想事兒,肯定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我們平時一說話,肯定是在說“我認為”“我以為”“我覺得”等等,都是我們的主觀在說話。而這些主觀的認識卻不一定是對的。
所以我們很多人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不會溝通甚至在生活中發生很多矛盾,那是因為:我們隻相信自己的道理,不相信别人的道理也是道理,更不認客觀規律。
道在客觀事物中,悟道就是将客觀事物的道或者規律,裝進自己的心中,讓自己的主觀認識和客觀規律合成一體,人一旦知道了客觀規律,并按照客觀規律去做,自己的生命生活和事業,就會步入正軌,就會走向幸福和成功,知道、信道、修道、悟道、行道、得道,這就是我們幸福成功的人生軌迹。
第四個方面,“玄德”是最大的保險。
雖然在成功者中屢屢出現重大的失敗者,但在成功者中也有常青樹,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如果一個人隻是一味的想追求成功,卻不知道失敗的秘密,那也許他所追求的成功,正是在向着失敗前進。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吓人呢?
在生活中有些人成功了,就過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變得傲慢,自負,如果堅持這樣,這種成功的轉态就不在了,有些人失敗了,就沮喪、郁悶,洩氣,消沉,那他永遠得不到成功,所以古人教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失态。就是不能讓自己的狀态偏離正常的心态,一旦自己變得驕狂,他就不再需要其他的敵人了。所以,成功者中的常青樹,都是時刻以自己為敵的人,都是能夠最終戰勝自己的人,都是取得了精神對物質勝利的人,都是有效管控自己自大的智者。
用老子的思想來說,就是不管得到什麼或者遇到什麼,自己的本心不變,不會讓自己成為權力、成功、榮譽與财富的奴隸,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玄德”:越是成功,就越是低調和謙卑;越是富有,就越是簡樸和真誠;越是榮耀,就越是冷靜和自知;越是位高,就越是驚恐和自律;越是受捧,就越是自省和改過。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解讀,
你能夠抓住老子道德經中的精髓與核心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