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02 09:08:55

作者/靜月驕陽

序引

美滿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千秋,有的因出軌而不歡而散,有的因錢财而一别兩寬,而我和老公,卻因公公的封建愚昧,老公的愚孝,我不能生二胎而離婚,為愛我選擇放手。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抵不過原生家庭傷害不能生二胎的我)1

《聖經》有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所羅門王“智斷親子案”:

兩位媽媽帶着一個孩子來到所羅門王面前,都說自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而對方都想争奪孩子。雙方各執一詞,一時難辨真僞。

聽完二人的話,所羅門王說:“這個不難。不如你們二人各拉孩子的一隻手臂,誰力氣大能把他扯過去,孩子就歸誰。”

兩人剛一拉扯,那個孩子就疼的哇哇叫。

一看孩子哭了,其中一個婦人立刻放了手,哭着求所羅門王說:“我不搶了,孩子歸她吧。”

她一放手,另一個婦人便得意洋洋的一把将孩子奪了過去。不料,所羅門王道:“不,先放手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母親。”

因為深愛,所以不悔。因為不悔,所以放手。愛的最高境界,是放手成全。

親密關系 ,抵不過原生家庭傷害,不能生二胎的我,放手為愛

六年前的臘月二十三,我姐姐結婚,讓我提前從深圳回家,因為是春運高峰期,票很難買,好不容易,買了一張站票,為了不耽誤參加姐姐的婚禮,我還是擠上了回家的火車。

我從深圳一直站到長沙,我站在的走廊邊上,由于太困,我站着迷糊的時候,差點摔倒,坐在裡面的一個男孩子,以為我生病要暈倒,就把他的座位讓我給了,出于感謝,禮貌的和他聊了起來,原來是老鄉,他也是在石家莊下車,也是從深圳回老家的,原來我們還是一個縣城的。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抵不過原生家庭傷害不能生二胎的我)2


就這樣和他相識了,後來回到深圳,我們相愛了,相愛總是那麼簡單。兩年後,我們在深圳生了一個女兒,因我體質原因。 醫生告訴我,以後不能再生育了,老公挺體諒我的,也沒嫌棄我,小家庭和和睦睦,恩恩愛愛。經過我們的努力,加上雙方父母的幫助,總算在深圳買了一套小房子。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抵不過原生家庭傷害不能生二胎的我)3

幸福美滿的生活,随着去年八月份婆婆的去世,戛然而止。老公請假回家守孝一個多月,因女兒小,在老家不太适應,加上我要上班,提前回了深圳。

回深圳沒多久,老公在老家給我電話說,他老爸喝醉了,知道了我不能再生育了(當時沒告訴他家人)非要我們離婚,原因是我不會再生育了,他老爸是4代單傳了,必須要生個兒子才能對得起祖宗。而且,更離譜的是,他老爸已經在老家給他物色了一名未婚女子,算命先生說那個女人肯定能給他生個孫子。還說隻要我同意離婚,深圳的房子就全歸我和女兒。

起初,我以為是公公的醉話,沒在意。後來老公回深圳後,再次給我講起,我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看來公公是認真的。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抵不過原生家庭傷害不能生二胎的我)4

問老公的意見,老公說肯定舍不得我們娘倆,不過,他又不想讓他爸爸鬧心,擔心他铤而走險,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他會後悔一輩子的,更擔心他那90多歲的爺爺受不了刺激而去世。

突然之間,我們的婚姻就這樣被他原生家庭綁架了,被親情勒索了。我覺得孝順父母是沒有錯,錯就錯在,老公對他老爸的要求唯命是從,唯唯諾諾。在利益沖突時,他隻考慮他爸的感受,卻不考慮我和女兒的處境。

如果我不讓步,公公和爺爺以死相逼,老公日子也不會好過,也許他會終日生活在被親情勒索的陰影裡,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我讓步了,我們這個小家就支離破碎了。我該怎麼辦?女兒該怎麼辦?

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婚姻(抵不過原生家庭傷害不能生二胎的我)5

看老公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實在于心不忍,就給公公電話說明我們的難處,公公依然是不依不饒,鐵了心,要讓他兒子和我離婚。百般無奈之下,我又動員我父母去他家裡勸說,依然是行不通。

這種煎熬的日子,大概僵持了半年,我實在是太累了,不想再為此勞力分神,老公弄的焦頭爛額,我也身心疲憊,無奈,我隻好瞞着年幼的女兒答應了離婚,老公把在深圳沒供完的房子留給了我,他選擇淨身出戶。

我和老公再親密的關系,也抵不過他原生家庭的侵蝕和傷害為了愛,為了成全他,我選擇了放手。我無怨無悔。

寫在最後

愚孝的男人,充其量是個“好孩子”,但一定是失職的丈夫和父親。真正成熟的男人會知道,好的婚姻裡,夫妻關系永遠排在第一位,“小家”永遠排在“大家”之前。因為父母和孩子終究隻能陪他走一程,妻子才是和他相伴一生、患難與共,共曆風雨,白頭到老的人。

--END--關注@靜月驕陽,每天收獲不一樣的情感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