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脈脈社交是啥意思

脈脈社交是啥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3:09:29

脈脈社交是啥意思(脈脈放下社交立地點評)1

文 | 極點商業,作者 | Cindy,編輯 | 楊銘

脈脈是什麼?一款基于職場關系的社交軟件,還是互聯網人的“茶水間”?抑或是互聯網“紀檢委”?

近期,脈脈聯合創始人王倩給出了新答案,用“點評内容 榜單聚合 職位”,幫助求職者認知破圈,成為職場人的求職内參。

成立9年,經曆了“匿名闆塊”關閉的風波後,脈脈終于找到了一條似乎邏輯還能行得通的路徑,即以用戶的點評幫助求職者做職業選擇,讓自己成為 “職場版”的“大衆點評”。

職場點評的鼻祖是美國求職服務公司Glassdoor。2018年5月,沖擊上市失敗後,Glassdoor被日本招聘公司Recruit 以12億美元現金收購。

據此前報道,脈脈一直在為新一輪私募融資或者沖刺上市做準備——早在2017年C輪融資時,脈脈創始人林凡就透露稱脈脈将于2019年上市,當時預想估值為100億美元,但在次年脈脈被約談後,上市計劃擱淺至今。

新故事登場,也能視為這家“職場社交”賽道幸存者在資本市場上的又一努力。隻是對脈脈而言,新故事是否能成為新出路,還有待觀察。

01 職場社交的“最後幸存者”

在轟轟烈烈的Copy to China時代,Linkedin是繞不開的标的。Linkedin模式基于職場關系形成線上網狀社交網絡,通過廣告、招聘等服務變現。在擁有超過4億工作人口的中國,中國版“Linkedin”是一個很大很美好的故事。

然而,從2004年的天際網算起,中國版“Linkedin”無一幸存,即便是Linkedin中國自己孵化的“赤兔”,也在2019年7月底正式下線。

脈脈社交是啥意思(脈脈放下社交立地點評)2

職業社交在中國“翻車”,有人認為是互聯網普及率不高,也有人認為是中國人沒有職業化場景社交的習慣,還有人認為是微信完全滿足了職場社交功能。不管原因如何,結果是“中國沒有職業社交”。

事後看,脈脈之所以能幸存并非因為社交,而在于内容。脈脈中有匿名闆塊,職場人匿名可以吐槽公司、領導,交流薪資待遇等。這正是這一功能,讓脈脈提供了差異化的價值。從哀鴻遍野的“職場社交”賽道中幸存。

但幸存是一回事,融資與上市又是另一個命題。在近10年的發展中,脈脈做了多種基于職場社交的嘗試。

2018年,脈脈完成D輪2億美元融資,當時的脈脈便有了從互聯網走向全行業的野望,推出“天梯計劃”拓展覆蓋行業——預計投入10 億元,與各行業的1000 個合作夥伴進行深度合作。兩年後,林凡在媒體上總結“自己花了10億元成本買來的教訓”,彼時脈脈的對外認知仍是“互聯網茶水間”。

脈脈還曾做過職場“内推”,這一項目同樣被林凡定義為“失敗”。

在2020年上半年,脈脈亦曾出現管理層變動,包括聯合創始人兼商務副總裁張偉、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市場官胡琛、首席技術官姚金毅、聯合創始人原CTO蔣又新、内容廣告高級總監崔堯等五位高管先後離職。

據此前媒體報道,“脈脈講了再多的故事,其實骨子裡就是一個披着領英外衣的Secret(一個匿名社交App)。”在一篇文章中,赤兔創始人沈博陽認為,脈脈是踩中“自帶流量”的匿名社交才火了起來。

職場社交屢戰屢敗的同時,脈脈的匿名區——“職言”風生水起。随着匿名區彙集越來越多的大廠員工,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100個月工資、阿裡巴巴收購優酷土豆、陸奇從百度離職、拼多多員工猝死等互聯網大事件,都陸續從脈脈爆出。知名KOL半佛仙人更是直言,“脈脈匿名區成了互聯網大爹”。

真真假假的消息,以及作為平台對内容審核、篩查和管理責任的不夠到位,讓脈脈成為互聯網大廠“公敵”,頻頻被諸多大廠投訴,甚至多次坐上被告席,把自己卷入輿論風暴中心。

在2020年,脈脈也投入了更多人力與資源到“職言”,新增了“同事圈”等功能,未掀起太大水花。而在2022年春招季,職場點評成為脈脈市場宣傳的關鍵詞。

02 會成為“職場版”大衆點評嗎?

業内人士認為,以内容見長的脈脈放下社交執念,轉向“點評”,是一種順勢而為的樂觀轉變。

職場信息流動的需求,散布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在早期的天涯論壇上,“剛剛應聘了華為的客戶解決方案測試,請問這個工作怎麼樣”,類似這樣想了解某家公司、崗位情況帖子的帖子不在少數。與此同時,年輕人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行動前先看點評。大衆點評等點評平台成為現代人吃喝玩樂的風向标杆。

這樣的背景下,脈脈的定位也逐漸清晰——公司點評。并在公司點評内容中找到了一條邏輯上更為可行的商業模式:讓求職者點評來種草企業,完成廣告變現。

此時距離脈脈第一次踏上社交之路,已經9年過去了。

不過相比于大衆點評、小紅書是人對“商品”、“服務”的評價,公司點評涉及人對人、人對崗位、人對工作氛圍等更多主觀維度的評論,對平台的考驗更大。

而對于上市的目标,不管是職場點評鼻祖Glassdoor還是生活服務類的“大衆點評”,發展至今都将近20年曆史。與脈脈同一年成立的小紅書,迄今也專門做了9年的内容積累。現在才開始做職場點評的脈脈,相當于“慢步進場”——如果需要用這樣一樁慢生意去說服資本市場,仍有商榷的空間。

回到職場點評與招聘的關系,當前脈脈的主要活躍用戶仍是大廠員工,構成求職招聘市場主體的大多數長尾企業仍需覆蓋。據QM數據,脈脈2021年12月MAU在380萬左右,與行業第一梯度尚有相當距離。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同期MAU均超過1000萬,主打精英人才的獵聘MAU亦超過600萬。

脈脈對招聘抱有厚望。2020年7月,脈脈稱招聘服務的營收已經超越2019年全年總和。2021年,林凡為脈脈招聘收入定下了增長270%的目标,從林凡最新表态來看,“在過去一年,脈脈招聘商業收入較去年同比增長了259%,用戶發帖量達570萬、共發生86億次信息消費”,雖然增長比例未完全實現,但對招聘市場的渴求卻顯而易見。

不過,從各大社交平台反饋來看,目前無論是HR、獵頭,還是求職者,對脈脈的招聘功能褒貶不一。

有熟悉脈脈的互聯網資深HR人士就表示,“求職招聘最重要的是溝通效率,但即便給脈脈交了不菲會員費,也無法通過電話直接聯系到求職者,隻能在脈脈内發聯系,用戶反饋速度也不及時。”這也是求職者此前在脈脈的煩惱。另外,從招聘的簡曆管理等功能上來看,脈脈也還不夠完善,目前難以成為行業内招聘主要選擇渠道。

前述人士認為,在互聯互通的背景支持下,招聘行業未必要多造一個輪子。如果有大型的招聘平台與脈脈合作,打通“點評”與“交易”的閉環,或許是更雙赢的結果。

這一切的前提,還需要脈脈能成功撕掉“大廠茶水間”的标簽。以及,“點評”是否足夠真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