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渴望成為主角,人們都渴望參與。
如果你曾經做過聽衆,你很有可能在别人的演說中冒出過這樣的念頭:
——哼,這家夥講得那麼爛還在上面,我上去講效果也能比他好。
如果你自己上台演說過,你一定也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你講話的多少和聽衆的興趣有時候是成反比的。
有時,你越費盡口舌聽衆越無動于衷,你不說話而讓他們自己讨論或玩遊戲,他們的興趣反而提起來了(而且我發現越是體力遊戲人們玩得越開心)。這證明演說者絕不要把自己當成主角,不要把聽衆當作滿足自己明星夢的配角。
參與讓人更有活力、更快樂也更健康
第二種情況下,你被告知“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整個住院過程中,你需要做一些小決定,例如早餐吃哪種套餐、晚點睡還是早點睡、什麼時候去看電影等。你還要履行一定的責任,例如為房間的植物澆水、輪流負責關閉娛樂室的電視等。
好了,現在是問題時間:請問你更願意在醫院接受第一種治療,還是第二種呢?
這其實是美國心理學家蘭格和羅丁(EIenLanger& Judith rodin)在1976年所做的實驗研究。通過不同的方式照料康涅狄格療養院的老年病人,他們發現第一種情況下,盡管護士的照顧無微不至,但三星期之後,老人們的自我報告或他人的評價都顯示老人變得更加虛弱;而第二種情況下,三星期後有93%的老人們表現得比以前更機敏、活力和快樂。
研究證明,自我控制的感覺對生活有重大的意義,它讓人更加自信、更多地體驗到快樂,并讓人更加健康。
聽以即使在傾聽别人的演說,聽衆依然會有參與和表現的傾向。
讓聽衆參與和互動的8個技巧(演說破冰八大方式)
(1)暖身。
演說剛開始,對聽衆一尤其是彼此陌生的聽衆來說,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時刻。這源于我們的祖先在叢林中的生存本能,因為不了解他人,所以安全起見會建立心理防禦:臉上保持社交性的微笑,對于别人的提問保持戒備,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态度和觀點,同時在身體上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的狀态并不利于演說的順利進行,此時就需要演說者運用暖身的技巧,營造出安全和輕松的氛圍,讓聽衆放下部分心理防禦,并投入到演說中。
我最常用的技巧,是讓聽衆彼此之間握手問好。這個行為很簡單,每個人都做得到,也符合社交的禮儀,所以聽衆都樂于去做。在不經意間縮短聽衆彼此的身體距離,對降低聽衆的心理防禦有很大幫助。尤其在聽衆人數衆多或劇院式的場地,大幅度的活動和遊戲不易展開的條件下,讓聽衆彼此握手問好是最理想的開場方式之一。
如果聽衆被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大家互相之間進一步作自我介紹,能創造更佳的效果。運用後面将提到的問答交流、遊戲等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暖身效果。
(2)問答交流。
在演說的整個過程中,随時與聽衆保持問答交流,能讓現場活躍,并調動聽衆的積極性。
開始階段,演說者可以提出與主題相關的題,讓聽衆思考和讨論,以引發他們的興趣。什麼樣的問題合适呢?就是難度别太高的,讓聽衆有能力回答的問題。
我的同事在“愛情心理學”的演說中,就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場:“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分别在一年裡和100位異性發生了性關系,請問他們将擁有的孩子數量是否一樣?”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聽衆的第一反應都差不多,但仔細一想就明白:男性會擁有
更多的孩子,而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會面臨十個月的孕期,因此女性每年隻有一次擁有孩子的機會。
接着我的同事順勢引出了演說的重要話題:男性和女性在戀愛時為何有行為上的差異,是因為雙方為此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在演說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可以通過提問來回顧前面的内容、作總結或引出下一個話題。當有聽衆走神的時候,也可以用問題來拉回他們的注意力。
如果你對自己演講的内容非常有信心,那麼可以在一開始就告訴聽衆:歡迎大家随時提問。這樣更能讓他們喜歡你的開放精神。
(3)情境帶入。
在講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可以讓聽衆假設自己是主人公,并參與其中,而不僅僅是聽一個故事。
例如前面介紹的“老年醫院兩種不同照料方式”的實驗,就将聽衆作為主角置于情境中。
如果聽衆能身臨其境地參與故事進程,那麼他們的思想和感受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再和演說者的結論進行對照比較,就更有感悟。
(4)測試練習。
為了證明某些觀點或現象,我們可以在演說過程中稍作暫停,讓聽衆做一些小測試或小練習。在從“聽”向“做”的狀态轉變中,人們能體驗到新鮮和有趣,注意力也會再次提升,例如結合“溝通技巧”的演說内容,先進行份性格測評,再從性格角度分析溝通的障礙和解決之道,會讓你的演說更有說服力。而測評和練習,也滿足人們對自己的了解,以及别人與自己有多少差别的好奇心。
(5)角色扮演。
為了讓一個故事或一個情境更生動有趣請台下的觀衆來扮演故事裡面的人物會是不錯的選擇。例如你在講銷售技巧,就可以由一位聽衆來扮演顧客,你在與他互動的過程中展現你要講的技巧;例如你在講親子關系,就可以請聽衆扮演孩子和父母,來表現特定情境中的親子交流方式。在自然狀态下人們最容易呈現出真實的言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是未經排練的,所以你選擇的情節不能太複雜,最好是每個人都經曆過或看到别人做過的生活中的場景。
(6)遊戲。
在體驗式培訓風靡全球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遊戲的價值。遊戲本身很有趣,能調動人全身的各部分,更重要的是一遊戲能傳遞些無法用語言解釋清楚的東西,例如溝通和團隊精神。有時候與其用語言傳達還不如讓人們在遊戲中親自去體驗其中的真谛。所以在開場時的暖身階段、為了證明某個觀點的時候,為了讓聽衆演練新的技巧的時候,或者是當聽衆開始犯困的時候,都可以用遊戲為你的演說增添動力。
(7)小組讨論與頭腦風暴。
在聽衆人數不多,或分成小組的情況下可以抛出一個話題,讓聽衆自己進行讨論,并得出結論。有時候為了獲得更多的想法,了解人們不同的觀點,可以鼓勵聽衆進行頭腦風暴。
給每個小組發放一張海報紙、幾支馬克筆和若幹“報事貼”,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8)聽衆分享。
有些話題其實聽衆比演說者更有發言權這時不妨讓他們自己來講。例如給企業做培訓,關于目前遇到的問題、用過的應對策略員工的心态等話題,與其讓培訓師在那裡猜測,不如把話筒交給聽衆中的意見領袖。
在遊戲、測試練習、小組讨論以及頭腦風暴後,讓聽衆談談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能讓他們覺得剛才的努力是受到重視和認可的。
與聽衆互動的注意事項: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達成他人的期望,我也不覺得這個世界應該達成我的期望。
——弗雷德裡克皮爾斯( Friedrich salomon Perls)
(1)并不是所有人都想互動。
人們不參與互動各有不同的理由:
有人天生内向、不善表達和交際;
有人不是主動來參加的,可能是下班後被領導要求來聽的;
有人可能隻是情緒問題,比如剛在電話裡和女朋友吵了一架。
每個人的人格、環境、經曆和處世哲學不盡相同,沒有誰可以斷言别人選擇什麼是正确的,選擇什麼是錯誤的。
對于不願參與的聽衆,我的原則是邀請他嘗試參與一下,如果他參與了還覺得沒有意思,那麼他可以不參與,但不要對其他人産生影響。
(2)每個人準備互動的熱身時間各不相同。
我們要區分不願參與互動的聽衆和沒有準備好參與互動的聽衆之間的差别。後者往往是性格内向的人,他們心裡渴望參與,但又不善于主動交流。
我發現很多内向的人,在與一個群體的其他成員熟悉後,會表現得和外向的人沒有差異。所以我認為内向和外向的區别,可能隻是建立關系所需要的時間不同而已。當我在演說中看到那些有點怯場的、内向的聽衆時,不會把他們立刻推到衆人面前,因為那樣反而會讓他們更不願意參與,甚至給某些人帶來傷害。我會說:“對于這個活動,有些聽衆可能還沒準備好,那沒有關系,等你準備好我們随時歡迎你加入。”
搜索關注深圳演講口才新紀元
搜索關注深圳演講口才新紀元
搜索關注深圳演講口才新紀元
獲取課程資料,學習更多演講、說話、人際溝通技巧!更多驚喜内容等你來發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