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雅砻江終點

雅砻江終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20:53:19
文|趙睚眦

懸崖之上,是數不清的“榮華富貴”。

懸崖之下,是心系安危的一家老小。

天色漸暗,老手藝人餘成明此時正在峭壁之上,全身的重量僅靠一根繩子來維系,渾身已經濕透。下面就是萬丈深淵,一着不慎就是萬劫不複,他默默念叨:川主、土主、藥王,三聖保佑,我餘成明一年隻來一季,絕不多取!

50多歲的他越來越感到有心無力,他暗暗咬牙:大兒、二兒長起來了,綁也得綁來給我學這個手藝!

可兩個兒子為何不願意學他這一門“絕學”呢?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

金絲燕和它的窩

01 即将失傳的手藝

老餘家将要失傳的手藝,就是采燕窩。

燕窩來源于哪裡?有一種鳥叫金絲燕,它們喉部的黏液腺特别發達。築巢時,能分泌出豐富的唾液,而這唾液有粘性,能在空氣中形成固體,以粘合燕巢。

金絲燕叼來苔藓、海藻及柔軟的植物纖維,再混合自己掉落的羽毛,用唾液将它們膠結成巢。這就是燕窩的來源了。

金絲燕喜歡在潮濕而黑暗的環境中生活,懸崖上的天然洞穴是它們的庇護所。住在陡峭的壁洞中,可以躲避蛇、鼠、蜈蚣等的攻擊。

但對于采燕窩的人來說,要找到這些崖壁上的洞穴,處處都藏着危險。

50多歲的餘成明,在四川雅砻江從事這項工作已近40年。盡管如此,每一次攀爬絕壁,仍需萬分小心,否則随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2

攀岩圖

每次攀岩探洞,至少要有兩人組隊。一人進燕洞,另一人則負責放繩。兩人不僅要有十足的信任,配合也要非常默契,否則就可能害了同伴。

有一次,餘成明系好繩子剛下到洞口附近,正準備向後退,再蕩進洞裡時,意外出現了。

他的手忽然沒了力氣,還沒來得及重新抓穩晃蕩的繩索,整個身體就直接撞向了岩壁。

以肉身撞硬壁,他痛得幾乎暈過去,忍不住發出“哎喲”地慘叫。幸好搭檔一直在關注他的動向,慌忙把他拉了上去。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3

餘成明被攙扶着,慢慢走了回去。一檢查才發現,肋骨斷了一根,大腿上也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還有一長排尖石擦挂的血印。

這一趟本來就一無所獲,雪上加霜的是還要休養身體,耽誤了采燕窩的好時機。因為做這一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隻在4月采第一窩。

餘成明說,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吃絕食,總要給燕子留下繁衍的機會

金絲燕用唾液築成的燕窩并不大,基本隻容得下一兩顆鳥蛋,夠孵化就行。而唾液築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4

洞穴裡的金絲燕

燕子夫婦每天都要吐抹,堅持45天才能完成安家大業。雌鳥一般産卵兩枚,如果燕窩被破壞,它們就會加班再重新築巢。

等再過45天,重新生育的話,很可能雌鳥就隻能生下一枚卵了。而它們還要面臨蛋從懸崖掉落的意外,以及天敵的入侵。

最終幼鳥的存活率,還不到一半。不過度摘采燕窩的行規,也是在遵循自然法則,不能随意破壞。

所以,養傷的餘成明,心急如焚,但也隻能眼睜睜地看着時間滑過。

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餘成明的身體勉強恢複好,他便迫不及待地再次上山。

一行人順着山裡的小路,爬了3個多小時,終于到了山頂的懸崖邊上。餘成明熟練地打開背上的包,拉出繩子,紮實地綁在腰間。

搭檔拉住繩子的一頭,系在旁邊粗壯的樹樁上,再用雙手緊緊地握住繩子。他心裡清楚,必須萬分小心謹慎,因為另一頭牽着的是同伴的命。

餘成明眼看着準備工作已做好,他立馬雙手抓住繩子,靠着身體的重力,慢慢往下滑。放繩子是個技術活兒,講究既穩又準。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5

若放得太短,餘成明連洞口都進不去;若放得太長,下崖人蕩進洞時,則可能因把握不準距離而發生危險。

即便順利進洞,洞穴裡也黑暗而潮濕。餘成明每次都要頭戴礦燈才能照明,而且他必須迅速摘采燕窩。因為洞内氣溫很低,很快全身就會濕透。

餘成明出洞後,會拉動繩索以示提醒,崖上的人就會第一時間把他拉上去。每次探洞都是一次涉險,最讓人沮喪的是,還有可能一無所獲。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6

餘成明入行很早十幾歲時就跟着村裡的一位彭大爺采燕窩。彭大爺爬懸崖,餘成明就在一旁看着。稍大一些,他就可以協助大人了。

早在清朝中期,村裡人就掌握了這一門采燕窩的技能。這項絕技曾養活了這裡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7

村莊地處四川,附近的雅砻江邊有很多石灰岩,岩壁上因常年流水侵蝕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洞。而這些溶洞,正是金絲燕的栖息地。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退出這一行,餘成明很可能是四川最後一位采燕窩的傳承人了。

采了半輩子燕窩的餘成明說:“這一行,一直都是拿命在換錢”。

可是他轉念一想,這一行也同樣能帶來豐厚的回報,現如今做這行的人越來越少,如果有人肯學習,那身價肯定能夠水漲船高,甚至可以快速地發家緻富......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8

02 燕窩究竟價值幾何?

“燕窩入肺生氣,入腎滋水,入胃補中……是為藥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 清人黃宮繡在《本草求真》裡這麼寫到。

相傳最早吃燕窩的中國人,是明代的航海家鄭和。有一次,鄭和的船隊遭遇飓風,被逼停在一個荒島上。他們在峭壁上掏鳥窩,洗幹淨後煮爛充饑。

沒想到,一段時間後,船員們個個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回到國内,鄭和就把僅存的燕窩當作補品,貢獻給了明成祖。

曆史上愛吃燕窩的名人也不少。乾隆皇帝幾次下江南,清晨都要喝燕窩粥,為的是滋補養身。而慈禧太後也對燕窩情有獨鐘,膳食中長期有燕窩為原料的菜。

燕窩被采摘下來後,要手工清洗。因為金絲燕築巢時,用了苔藓、羽毛和植物纖維等,所以需要細細挑出這些無用的雜質。

清洗燕窩雖然工序繁瑣,但相比懸崖壁洞的摘采環節,卻顯得輕松很多。至少沒有命懸一線的危險,好在燕窩的銷售行情看漲。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9

燕窩

餘成明說:“一個燕窩10克,每克80-100元。” 而他一年能采到500多個燕窩,有時候會更多。

燕窩也按品相分等級,一級貨每斤可以賣到26000元。而這類預定,常常是餘成明還沒來得及叫賣,就被人提前付定金全要了。

所以,他從不擔心燕窩的銷路,一年下來,收入更是不菲,而燕窩的價格還在水漲船高。做了半輩子采燕窩人,他在當地早已小有名氣。外面來收貨的商人,也會輾轉找到他。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0

剛采摘回來的燕窩

餘成明很知足,如果他當年選擇了種地,一年就隻能賺到幾千元而已。而掌握了燕窩的采摘技能,家庭收入翻了好幾倍。

隻是餘成明老了,再堅持幾年也就幹不動了。他急着想把這項絕活傳承給兒子們,但他們并不領情,這讓老餘焦慮不已,不得已,隻能和老伴商量了一下,使了個“手段”。

03 未來将何去何從?

随着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燕窩不再是達官貴人的專屬貢品,越來越多的人也能把它當滋補品了。

雖然需求量增加,但供給量卻在減少。因為像餘成明這樣“飛檐走壁”的采燕窩人,短時間内根本找不到傳承人。

目前市場上一斤優質燕窩的單價,已經賣到了26000元。收入如此可觀,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選擇退出這一行呢?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1

首先,行業本身的危險性。

不是每個品種的燕子築的巢,都叫燕窩。世上僅有6個種類的燕可以産出燕窩,而其中一種就在四川雅砻江邊的岩洞裡。

這些燕洞就是金絲燕的栖息地,天然的洞穴幾乎都生在懸崖峭壁上。要想采到燕窩,就必須以身試險,深入黑暗而潮濕的洞穴之中。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2

采燕窩人往往沒什麼防護設備,一根100多米的長繩、一根15米的伸縮杆、一個蛇皮口袋,就是随身攜帶的全部裝備。

做這一行,仿佛行走在鋼絲上。除了經驗,運氣也很重要,如果是個莽撞人,那很可能就芭比Q了。每次進山前,餘成明都會和家人好好吃一頓團圓飯,交代一些重要的家事。

然後,半夜起身摸黑上山,天亮就可以到處搜索燕洞了。有的岩洞氣溫極低,餘成明已經摸索出一套自我保護的方法。

那就是用舌頭。隻要舌頭在洞裡變得打結,感覺慢慢僵硬時,立馬就要出洞。否則有可能因為身體失溫等原因,再也出不去了。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3

其次,其他補品的替代性。

像餘成明這樣到山洞中采摘出來的燕窩,叫“洞燕”。它們基本都是在自然繁衍中留下的,雛鳥的存活率較低。

為了保護生态環境,以及提高燕窩的采摘率,人們利用新型的材料,搭建了專有空間,以吸引金絲燕前來築巢,然後進行保護性的人工采摘。

而人工采摘的這種燕窩,叫做“屋燕”。随着人工燕屋規模的不斷擴大,攀爬懸崖的采燕窩人也逐漸退出了舞台。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4

屋燕

與此同時,各種補品不斷被開發出來。以前能滋補身體的東西沒這麼多,燕窩就顯得異常珍貴。

而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補品的選擇,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很難再像之前那樣,隻鐘情于一種補品。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5

最後,收入來源的多元性。

餘成明當年若不冒險采燕窩,就隻能種地求生,而種地所得的收入,一年僅幾千元。因此村民們才前仆後繼地學采燕窩絕活兒。

到了他兒子這一代人,則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賺錢方式越來越多元。哪怕是出去打工,也能養活自己和家人。更何況一些農村的年輕人還有當網紅的,也有靠着助農直播,走出了一條新的康莊大道。

餘成明曾一意孤行地逼兒子跟着自己學攀岩技能。在他傳統的思想觀念裡,兒子們還沒成家,需要攢老婆本,他們得有一技之長。

有天,餘成明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然後神秘兮兮地對老婆使了個眼色。老婆就從紫黑色的木櫃子裡掏出幾個鐵飯盒來,打開後裡面全是厚厚的錢,足足有三十多萬!

兩個兒子頓時愣在那裡,在他們的印象中,母親每天都很辛苦地勞作,父親經常要進山做着有危險的工作,兩個人都絲毫不出奇,也從表露出很有家底的樣子,原來父母這麼有錢!

餘成明喝了點酒,有些醉意地說:“老大老二啊,你們既無學曆,也沒學什麼本事,以後怎麼立足,怎麼找老婆?老爹雖然幹的工作不太露臉,但卻是真正的技術,你們知道現在一斤好燕窩值多少錢嗎?”

兒子們都不知。

餘成明笑笑說:“兩萬多!你爹我一年能采10斤!”

大兒子、二兒子頓時兩眼放光,原來這采燕窩這麼掙錢,爹爹他們原來一直都在保守着秘密。兩個人頓時躍躍欲試。看到如此光景,餘成明心裡美滋滋的,喝着喝着就喝多了。

晚上老伴還埋怨他,吹牛吹大了,哪有那麼多優質燕窩讓你采,足足讓你多誇出去一半收入。

餘成明才不管呢,隻要老大老二肯學藝,吹破大天都行。可剛剛做着兒子們子承父業的美夢,就被驚醒了。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6

果然,兩個兒子都跟着父親學了一陣兒采摘絕活兒,可惜均未出師,根本就不是這塊料!

大兒子直言,陡峭的懸崖至少100多米,甚至有的深不見底。自己雙腳站在崖山,心跳得厲害,連說話都哆嗦,恨不得馬上下山。

二兒子稍好一些,跟着父親探過燕洞,烏黑一片的洞穴,又冷又濕,全靠體力支撐。當他濕漉漉地出了洞,就說再也不想進去了。

就這樣,兩個兒子不約而同地拒絕了繼承家業。老餘讓老婆去勸兒子,沒想到,老婆擔心兒子安危,反過來勸老餘放棄,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7

寫在最後

50多歲的餘成明,幾乎是堅持到最後的采燕窩人。那些年飛檐走壁的辛勞,為他創造了比身邊的同齡人更富足的生活。

雅砻江邊的金絲燕群,曾是他們一家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

所以,在餘成明心裡,他對金絲燕懷着感恩之情。而多年攀爬岩壁,至今平安的他,也對大自然充滿敬畏。

雅砻江終點(雅砻江最後的采燕窩人)18

若采摘燕窩的人真的增多,勢必在一定程度上,破壞金絲燕的生存環境。這也是他不願看到的。金絲燕一年産卵三次,他每年都隻堅持采一次燕窩。竭澤而漁不可取,堅持可持續性采摘,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才是永久的創富之路。

事到如今,兒子怎麼也不肯繼承他的這手絕活兒。他曾不甘心,想再找人當徒弟,而年輕人自己的想法太多,也很怕吃苦,所以漸漸地他也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年過半百,守着平安和健康,才是最重要最幸福的事。


本文為趙睚眦原創手打文章,歡迎關注,願君三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