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動畫的内涵該如何表達,中華文化的曆史和傳統精神該如何傳遞給我們的孩子?我想很多時候我們的前輩已經給我們找到方向。
在1980年有這麼一部動畫上映了,它的名字很奇怪,叫做《八百鞭子》。
《八百鞭子》講述的是一個頗具童話色彩的故事,主要故事基調是比較常見的懲惡揚善、弘揚真善美。
本片的主要内容是,在地主劉黑天家裡做工的窮苦少年小亮,因為一次意外得到了神鳥的相助,巧鬥貪官惡吏的喜劇故事。
劇照
小亮是一個勇敢善良的小男孩,一天他在偷偷雕刻木雕的時候,被黑心地主李黑天給發現了.
劉黑天看到之後頗為惱火,揮舞着鞭子就朝他沖了過來,打的小亮皮開肉綻。
小亮流出的血把木鳥都染紅了,突然木鳥在吸收了小亮的血後,活了過來。并把小亮的傷給治好了,劉黑天看見了大感驚奇.
恰逢皇帝生了一種怪病,昭告天下,誰能治好怪病重重有賞,于是劉黑天便拉着小亮和木鳥給皇上治病去了,由此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和鬧劇。是一個讓看看完大聲叫好的喜劇故事。
這部電影采用的是中國早期動畫普遍使用的剪紙畫形式,但人物造型和動作設計的十分細緻,并沒有剪紙帶來的僵硬感和違和感。
這既是剪紙制作人高超技藝的表現,也得益于配音演員生動形象的配音表演。
同時由剪紙風帶來的慢慢的文化特色,也給動畫增色不少,總之是一部制作十分優秀的動畫。同時也是一個适合孩子啟蒙教育的動畫故事。
一、故事情節歡樂,弘揚真善美的同時也是對于黑暗時代的一種無言控訴中國曆史上有很多弘揚真善美的感人故事,也塑造了很多智慧勇敢、嫉惡如仇的少年形象。
劇照
但其實都在表達一個主題,那就是對命運的抗争、對邪惡的抗争和對光明的向往,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百鞭子》中出場的人物比起其他動畫中動辄數十個的出場人物來說并不多。但各自的身份和代表的階級卻十分鮮明,正因為少所以才精。
正因為精所以這個簡單的故事才會讓人大呼精彩。主人公小亮代表的被壓迫卻善良勇敢的平民階級,劉黑天和貪官們則是貪婪霸道的壓迫階級。
而皇帝代表的則是愚昧昏庸的統治者。這三個階級之間的故事注定是具有諷刺性和強烈對比性的。
食不果腹、艱難生存的長工小亮,滿身銅臭的貪官污吏,何不食肉糜的皇帝,這三種形象,仿佛就是整個黑暗時代的特寫。
本片雖是叫做《八百鞭子》,但是全文卻是圍繞着神奇的木雕展開的,在古代人眼裡,老天爺對善良的人注定是鐘愛的.
所以小亮的血讓木鳥活了過來,并賦予了它治病的神通。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而這種人神物一般也不愛搭理。
所以當劉黑天搶過木鳥去給皇上治病時,木鳥并沒有搭理他。但是天下的烏鴉往往都一般黑,守門将軍在看到小亮用木鳥治病後答應讓他進皇宮,代價是賞賜分他一半。
話本
而見到宰相後,宰相答應帶他們去見皇帝,代價也是一半,最後就連負責發賞賜的大臣也要一半。可謂是吃拿卡要,層層剝皮。好一群黑心鬼。
而聰明的小亮看透了他們黑心的本質,向皇帝要了八百鞭子的賞賜,分給劉黑天、宰相、将軍、和大臣等人,所有的壞人都受到了懲罰。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并沒有什麼曲折離奇的經曆,就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甚至聽過多種版本的故事.
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所道出的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朽,以及官員們皮囊下的赤裸裸的欲望,卻是讓人膽戰心驚的。
正是角色上的成功刻畫,才能讓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給人們造成這麼大的沖擊。
可以說這些人物都是社會各個階層的一個縮影,是整個社會黑暗的濃縮,為這個美好的童話故事,披上的充滿現實主義和諷刺意味的外衣。
二、剪紙畫濃郁的文化特色讓人眼前一亮,細膩的場景和人物造型更加突出時代内涵除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之外,這部動畫的重頭戲還在于其剪紙風格的文化特色上。
剪紙動畫最開始是借鑒了中國傳統皮影戲的藝術基礎,在結合了民間剪紙文化等傳統藝術發展起來了的。
皮影戲
剪紙動畫主要以表現人物的側面造型為主,同時每一面都要做好幾套造型設計,來應對不同的場景,所以絕不會出現從頭到尾一個造型的呆闆情況。
劇中的主人公小亮的造型設計,參考的是大多數總角孩童的造型,圓嘟嘟的臉蛋,兩個圓圓的發髻,男漢子氣的眉毛和五官。
都符合很多傳統故事中對于男孩的描寫。而衣服上的補丁則突出了他貧困的生活狀況。
當然除此之外還少不了臉譜元素的體現,作為國産動畫的中參與人物設計的常客,臉譜在本劇中也有體現.
地主劉黑天眼睛周圍的塗白,借鑒的是京劇中醜生的形象特點,一雙綠豆眼和那猥瑣的三撇胡子更是突出了一個活脫脫的奸詐的地主老财形象。
而那兩個守門将軍的造型更是誇張,面部直接用的就是京劇裡武生的臉譜。
一白一紫,一個面貌醜陋,一個性格奸詐。而那誇張的大嘴,配上額外小的頭,更像是擇人而噬的怪獸。尤其是這兩人在看向小亮,向他索要報酬時的醜惡嘴臉更是讓人不寒而栗。
秦始皇
除了這兩個将軍,剩下的像是皇帝、宰相、大臣之類的角色統統都是白臉和賊眉鼠眼的相貌。
可以說正是與臉譜元素的巧妙結合,才使得這部動畫能在人物塑造方面如此成功,臉譜文化作為傳統戲劇文化的一大精髓,其所表達的靜态語言也是相當豐富的,同時也使得這部動畫更加具有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反貪官不反皇帝,封建社會底層人民的命運反抗不過是皇權思想下的一次無力呐喊本劇中主人公小亮對于命運的抗争,不過是一次“水浒傳”式的“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的不完全抗争。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自秦始皇一統天下起,便決定了中國延續上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之路。
古代君王為了穩固政權,強化專制,總是絞盡腦汁地采取各種措施,極力散布忠君思想,使臣下死心塌地遵從。
我國古代的忠君思想出現的時間比較早,但是真正以盲從、愚忠為特點的忠君思想.
是随着封建制度的出現而逐漸形成的,全面貫徹這一思想的是秦始皇,秦始皇所提出的一整套封建專制的措施,使人臣對君主的盲從、愚忠制度化了。
到漢武帝時,董仲舒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出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袁紹
對忠君思想又進行了更加肆意的解釋:“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之君天意之所子也”。
要求人民必須絕對服從皇帝,這是天意,君權神授,不能違抗。于是忠君思想就開始“永遠高踞于封建思想的頂峰”,無可比拟。
這就導緻了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哪怕是想造反,沒個好借口都沒人跟你玩。
獻帝興平二年,袁術已有稱帝之心,他召集手下試探性地問道:“如今劉氏朝廷勢力微薄,而我袁氏乃是四朝公輔,民心所向,何不順應天命,各位以為如何?”。
順應天命的言外之意就是篡權稱帝。衆人都不敢回答。
隻有主簿閻象立即代表大家起而駁之:“漢室雖然勢微,但也不是袁氏可以圖謀的,何況袁氏乃四世公輔,如何能夠造反呢”。明确表示反感,袁術雖“嘿然不悅”,也隻好作罷。
而到了清朝,這種封建忠君思想更是到達了一個頂峰,清朝的官員對于皇帝,都有着一種奴才之于主子般的馴服,把忠君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且看當海瑞聽到把自己投入大牢的嘉靖死訊的表現。當時海瑞直言上書痛罵嘉靖帝昏庸,而嘉靖帝直接把海瑞下了大獄。直到嘉靖帝死後才被放出來。
海瑞
而海瑞聽到嘉靖皇帝的死訊後并沒有高興,反而以頭搶地,痛哭流涕比死了父親還悲痛。
而這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對嘉靖皇帝隻有忠而沒有仇恨,忠君思想已經深入骨髓。
結語:這種内化成基本的政治道德規範的忠君思想,嚴重影響了封建官僚的政治人格,在對君主的膜拜中他們喪失了理性。
封建時代的忠君思想無疑是流毒無窮的,這種迂腐的充滿奴性的思想,是束縛在當時人們道德上的一把枷鎖。也是封建時代下的一個悲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