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高手如雲,但這些高手的成名之路卻各不相同。如果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裡的人物來作比的話,大概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像楊過這樣的,從小就是個奇才,武功也沒練多少年,但卻極有天賦,練啥都能成。這類人裡有年紀輕輕就成名的王勃,有從蜀地突然冒出來的奇才李白,還有一群一生隻寫了一兩首詩,就名垂史書的幸運兒。
另一類是像郭靖這一類的,從小就不算是個奇才,甚至有點兒“笨笨”的,但是人家肯努力、勤奮,靠着這樣他們也一樣能成名成家。這類人裡賈島、孟郊、張籍等人。
在這兩類人裡,第一類人是天才,第二類人是普通人。對于天才,一般人倒是不會說什麼,畢竟可望而不可及。但對于普通人的成功,後世不少文人卻總有點兒文人相輕式的刻薄。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後世對孟郊的一些說法。
公元796年,進士及第的孟郊寫了一首《登科後》,這首詩大家應該很熟悉: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寫得很有水平,還誕生了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兩個成語。如今,這首詩也入選了課本。這首詩曾出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當時考了這樣一道題。“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中哪個字是錯誤的?這個題挺簡單,連場上的小選手都答出來,“急”字錯了,應該是疾,表示馬跑得快,不是指馬很着急。
本來題這麼簡單,導師們也就沒有必要解釋了。但是台上的康震老師卻對這首詩頗有感觸,他表示對這首詞,宋代很多文人的評論完全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接着他的一番趣解,讓場上的董卿和蒙曼都為他鼓掌。
原來,這首這麼經典的七絕,在宋代時曾被一群文人批評,他們是這樣說的:
宋代文人國材表示:失意處牢騷幽憤過甚,得意後便爾驕穉放蕩,何語未免寒态。
宋代文人葛立方表示:非能自持者,其不至遠大,宜哉。
宋代文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表示:一第之得失,喜憂至于如此,宜其雖得之而不能享也。
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概括起來就是說,孟郊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自己沒有中進士前落魄得很,可是一日金榜題名後,就思無涯了,得意得不得了,還說什麼要一日看盡長安花。作為一位文人,他前後變化差距如此之大,喜憂如此之甚,完全是一個情緒無法自控的人,顯得完全沒有氣度,這樣的人就算是中了進士,也難以成就大事。
宋人這樣評價此詩後,明、清也有不少文人都持這樣的觀點。于是,孟郊好好的一首詩,卻成了很多文人墨客嘴裡的一個笑料。
對此,康震老師在這期詩詞大會上,表達了對宋代這些文人的不滿。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首先,在唐代中個進士不容易,唐代幾百年間,出的進士總共不到1萬人,中個進士比現在考個北大、清華的難多了。其次,孟郊家貧,多年來一直是老母親在背後默默地支持他,所以他高中後才會比一般人更開心。
康震老師的這番話,是值得咱們點贊。若是不了解孟郊的生平,确實是無法理解為何他中了個進士,就會如此開心。
公元751年,孟郊出生于湖州,父親是一名小吏,走得早,所以他自小家貧,家中幾個孩子都是靠母親拉扯長大的。年少時,孟郊四處求學,也四處碰壁。他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詩人,到41歲時,他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得以進京城趕考。
在京城,他雖得到了韓愈的推崇,但卻兩次落榜。此時孟郊心灰意冷,是老母親安慰和鼓勵他,讓他第三次入京考試。此時,他已經是46歲了(古代一般說虛歲)。對于他這樣的家庭,能考試考到46歲,母親和其他家人為他吃過的苦可想而知。就是這一次,他終于高中了。其實理解了這些,咱們也就能理解為何孟郊在當了官後,會寫下《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就是寫他對母親的感恩。
确實,如宋代那幾位文人所言,孟郊後來在仕途上并沒有什麼大的起色,一生隻做了幾次芝麻小官。但這又如何!至少人家孟郊在文壇很有名氣,他一生留下了500多首詩作,還得了“詩囚”之稱。他的《遊子吟》、《勸學》等作品,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這一點,批評他的那些宋代文人有幾個做到了?
孟郊不是一個天才型的詩人,但他的詩作在唐代詩壇絕對是有分量的。這首《登科後》,之所以會流傳至今,并誕生兩個成語,就在于寫得夠真實、夠率直。在筆者看來,倒黴了大半輩子的老實人孟郊,開心起來,其實很可愛。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