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齊白石的十裡蛙聲畫作

齊白石的十裡蛙聲畫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2:20:32

齊白石的十裡蛙聲畫作?【畫家寶松 答網友問】齊白石《蛙聲十裡出山泉》這幅畫好在哪兒?,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齊白石的十裡蛙聲畫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齊白石的十裡蛙聲畫作(齊白石蛙聲十裡出山泉這幅畫好在哪兒)1

齊白石的十裡蛙聲畫作

【畫家寶松 答網友問】

齊白石《蛙聲十裡出山泉》這幅畫好在哪兒?

很感謝被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

衆所周知,白石先生是我國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出現并載譽史冊的文人畫巨匠。他的畫作之所以享譽中外,通俗地講,正是由于先生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好的中國畫”!然而,這個“好的中國畫”“好”在哪裡?為什麼“好”?如何來呈現出這個“好”?這的的确确是所有繪畫者在畢生追求、探索并為之奮鬥的!

當今社會上介紹白石先生的各類書籍很多很多。但真正能将先生畫作中那種表現出來的“好”談透徹、談明白的卻是鳳毛麟角。我不想用那些深奧難懂美學詞彙,也不想用刻闆教條的“教科書”式語言來談這個問題,而是想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說一說白石先生畫作中的“好”。

在繪畫中的這個“好”字,實質上是指繪畫藝術(也包括其他所有藝術)的“真谛”。而什麼是這個“真谛”呢?(可在我的文章《再說藝術的真谛》中看到比較詳細的解讀)許多人弄不懂。甚至有的人畫了一輩子畫卻始終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畫”!他們僅僅是在從事着“繪畫這件事”,而其作品卻根本稱不上“畫”!

白石先生在這方面是有着獨到見解的。他說:“畫”(指作品)要在“似與不似之間”。何其玄妙!理解這一點是要有悟性的!白石先生進一步言:“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如果将“畫”(指作品)畫(指行為)得太似(似到精緻無比無懈可擊)則媚俗(注重了外在形象,失去了對内在精神的發掘)。反之,如果将“畫”畫得不似(風馬牛不相及、照貓畫虎、似驢非馬)則在欺世盜名!然而,看看當下之畫壇,又有幾人能通曉這其中哲理而不是在那裡僅僅從事着“繪畫的這件事”呢?

從這個話題講起,就無法繞開“中國畫”、“文人畫”、“意”這樣幾個重要的内核。如果弄不懂這些,估計由此帶來的結果十有八九會是:一輩子兢兢業業努力繪畫,到頭來辛辛苦苦徒勞無功。

首先,“中國畫”是指:出現在華夏大地上,以毛筆為主(亦或手指等)在絹、帛、紙(也可在牆壁、木材等)上用墨(和各種礦物質顔料)來繪制的畫作。它的出現和産生,是我們華夏先民數千年來在與大自然既奮鬥又融合的過程中,發現了“美”的内容(樹、山、花、雲、人等)和可以描繪“美”的介質(動物毛發、樹枝、竹子、礦石等),于是,經過數千年無數人的努力(我們的先人先後發明了紙張、毛筆、墨、硯台等并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文字和中國繪畫)。同時我們還形成了一整套屬于華夏民族“審美”情趣和思想的“中國畫”,而我們的先人們将這種“審美”淋漓盡緻地體現在了“中國畫”的創作始終。

“中國畫”之所以能在世界繪畫藝術領域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就是因為她與“西畫”有着本質上的不同:中國畫注重的是“意”,而西畫注重的是“實”;中國畫體現的是“神韻”,西畫體現的是“場景”;中國畫表達的是“哲理”,西畫表達的是“故事”;中國畫最終令你“思考”,西畫最終令你“激動”……這種種的不同不僅僅是畫風和技法的不同,而是東西方人對文明和文化的理解、認知不同。西方人通過透視、光線、色彩、結構、遠近大小和質地材料來觀察事物,而中國人則通過是非、善惡、陰陽、因果、長幼尊卑和神韻道理來洞察哲理。西方人用“科學”的眼界看世界,中國人用“哲學”的眼界看世界。這一切便構成了“中國畫”的核心:意。

那“文人畫”又是指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文人用繪畫來抒發自己内心深處的情愫和思想的作品。這首先要求繪畫者應該是“文人”。很難想象,一個胸無點墨、腦滿腸肥、一肚子屎尿屁、滿腦子男盜女娼之人如何能畫出“文人畫”?這是毫無可能的!那麼,除了這一部分人以外,其他人畫的就能稱之為“文人畫”嗎?也不盡然!既然“文人畫”首先要由有文人情懷的人來完成,他還必須在畫作中能體現出文人那種清高無媚骨、灑脫有豪情、遠庸俗揚正氣、喻情趣唱風流等豪情,才可稱之為文人畫。

“意”是根本。畫作沒有“意”便沒有生命,沒有靈魂。這便是中國文人畫之精要!多少繪畫者,如果不能參透此道,終将一事無成!看看現在畫畫的芸芸衆生們,隻要駐足在其畫作前觀看,如果該畫作能夠引起你的激動、思考和遐想,這件作品便有了生命和靈魂,便有了“意”。

這幾點談過之後,書歸正傳,談談題主的問題:讓我就齊白石老先生在91歲時為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蛙聲十裡出山泉》談談感想。

1951年夏天,老舍到白石先生家做客,老舍随手翻閱案頭上的一本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次實君溪邊步月韻》,特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裡出山泉”,請齊白先生用此詩句作畫。這是兩個文人之間的一種“雅鬥”。這種“雅鬥”自古有之(鬥茶、鬥詩、鬥酒、鬥文等等)。而在這次的“雅鬥”中,大文豪老舍給大畫家白石先生“挖了一個大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老舍明明知道畫面無法表現聲音,所以故意出了一道難題:讓大畫家白石先生畫出能表現聲音的畫作來。這能難倒中國畫大師白石先生嗎?可想而知,肯定是難不倒的。試想:如果用“西畫”的方法來畫,此題材會将大多數西畫畫家打倒在地。因為他們很難用寫實的表現手法來畫出“蛙聲十裡出山泉”的!如何用透視的方法畫出“十裡之遙”?如何用遠近的方法表現出十裡開外的蛙聲?還有從十裡之遙的遠山間湧出的山泉……想想都頭大,簡直就是不可能!然而,在白石先生的筆下,一幅飽含神韻、神采飛揚的精美之作躍然紙上!在畫面中你可以看到:一股清泉從遠處的山坳裡自上而下涓涓潺潺由遠而近,幾隻蝌蚪歡快地在泉水中遊動……這時,你似乎能真真切切地聽到月色下那遠在數裡之外青蛙的叫聲……多麼奇妙的構思!多麼神奇的手法!完全不用西方那種透視和遠近,更不用那種所謂真實的色彩和結構,隻是寥寥數筆,白石先生便将詩句當中所有要素表現的出神入化!這裡的神奇更在于其中之“意”!這便是文人畫中的“意到筆不到為上品,筆到意不到為下品”之理。也正是中國畫寫意畫法之妙處所在。同時,“畫外之畫”的意境最終使得中國大寫意文人畫在全世界獨步天下、獨領風騷!

再看看當下的畫壇,那些隻繪外在形象不展内涵;隻求精細有餘毫無神韻;千人一面題材單一;惡俗龌龊文理不通;裝腔作勢故弄玄虛;徒有虛名濫竽充數之人在白石先生的畫作前一定會露出猥瑣、現出半瓶子醋的原形的。

2021.2.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