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點評春夜喜雨?明日歌 錢福,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康震點評春夜喜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明日歌
錢福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将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大家終于明白了吧,這就是很著名的《明日歌》。這首詩很簡單,有點類似于像是一個順口溜,甚至是一個打油詩,但是呢這可不是一首平常的所謂的打油詩,而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警醒我們,督促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一首流傳甚廣的勵志的詩。
這個詩的意思是說明天一個接一個,明天之後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後天,明天有多麼的多。當世人說起明天的時候,總感覺好像還有很多很多個明天在等着我們。好像我們還有很多個明天可以去浪費。
“明日何其多。”有那麼多嗎?“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這一輩子,我這一生,就等着明天再說,明天再辦是吧?一個一個明天就這麼被我等過去了。所有的事都蹉跎了都沒辦成,一輩子到頭來兩手空空如也,一事無成。所以他說,“世人若被明日累。”我們這些人,如果總被這種等明天的觀念所累所束縛的話,“春去秋來老将至。”一年年的過去,歲數一天比一天大了。可是呢,事情一件都沒有辦呐。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早上起來看河水,浩浩湯湯向東流,晚上看太陽,到西邊,慢慢吞吞地往下落。時間不就這麼過去了嗎?水不就這麼流掉了,太陽一天一天的不就這麼落下去了嗎?“百年明日能幾何。”就算是你活一百歲,就算是過一百年又能有幾個明天呢?明天永遠其實都是今天。隻不過我們把每一個今天每一個當下都過成了明天了,就這麼浪費掉了。“請君聽我明日歌!”諸位仁兄,諸位患有拖延症的這些“明日待明日”的人們,你們警醒吧!聽我給你們唱唱這首明日歌。
大家聽明白了吧?這明日歌呀就是唱給你和我這身上有拖延症的人。什麼是拖延症?咱們都很清楚。能等一等就等一等,能放一放就放一放,能拖一拖就拖一拖。能今天辦的就明天辦,能明天辦的咱就後天辦。說白了還是懶惰,還是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還是沒有那種一門心思就要把事辦成的那種堅定的意志。說白了,還是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那股子鑽研的勁頭。
你看這個歌吧大家都很熟悉,那我現在問你,這歌誰寫的?你可能會說你剛才不是說了嗎?錢福,你知道錢福是誰?這一下可能把很多人都問住了。這個歌大家都很熟悉,特别是頭前這四句:“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可是它的作者錢福,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我們真得給大家說一說。
錢福是明英宗天順五年出生在松江府的華亭,也就是現在上海的松江。錢福,自号鶴灘,因為他們家就住在松江的河灘附近。他小時候就特别聰明,天資聰明,才思過人。七歲的時候就能寫一手很漂亮的文章。後來到少年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名秀才了。特别是到了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86年,錢福考中了舉人。到了明孝宗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他又考中了進士。這次這個比較厲害,他不僅考中了進士,而且他是考中了狀元。換句話說,他是明代的一位著名的狀元。
當時因為考狀元,這個就是所謂的參加殿試,皇上親自主持考試。他在廷對的時候不用打草稿,慷慨陳詞,口才非常好,才思敏捷。後來呢,被朝廷任命為翰林院修撰,就是在皇上的身邊工作,替朝廷的起草诏書、起草文件。錢福因為英年早逝,所以在曆史上沒有留下多少事迹,他44歲就去世了。但是在他不太長的人生曆程當中,有幾件事情還是要特别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個中國古代讀書人考試,大體上來說有三關要過。考舉人這是到省城去考。這個是第一關。第二關是到禮部去考試,禮部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教育部主管考試,是考貢士。第三關是殿試,皇帝親自主持考試,考中就是進士。那麼要過這三關。如果是過了這三關,并且在這三關裡每一關都考了第一名,那就叫連中三元。考中舉人的第一名,那叫解元。考中貢士的第一名叫會元。考中進士第一名那叫狀元。連中三元。
當初錢福去參加這個貢士的考試的時候,就是這個會試的時候。當時朝廷的一位著名的大臣叫李東陽,這個人在當時擔任翰林侍講學士,這也是在朝廷的一個很重要的官職,就是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一位大官。他是當時明代茶陵詩派的一個代表人物,一位大文人。他對錢福說,這有個題目,麻煩你給我做一下。錢福就把這題目完成了,寫了一篇文章。等到考試的時候,這個題目其實就是當初李東陽讓錢福做的這個題,考完試之後,李東陽給他說,您這文章寫得好,不過啊我告訴你,這文章你事先做過的,所以考試的時候自然不會費力。錢福說,我進考場之後,原來的文章早就忘了。李東陽聽了以後覺得很不高興,這孩子,年輕人不老實。把他的卷子要來一看,結果發現錢福的這個文章啊的确是重新構思的,而且比之前的寫的還要好。這李東陽啊,私下裡跟别人講,錢福可惜了。沒能考中解元。他的意思是什麼?這個錢福,他考舉人的時候沒有考中第一名,但是他肯定預測,考貢士肯定拿第一名會元,而且未來肯定能得狀元。所以呢可見李東陽通過這件事情,對于錢福的這個才情,敏捷的才思也有領略,所以預測他将來至少能連中兩元。可見李東陽對錢福這是非常欣賞的。
為什麼錢福會寫《明日歌》呢,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曆來就有這種大家寫小書,大家寫小詩的的風範。比如我們都知道的《三字經》,這也是大家宋代的王應麟寫的。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勵志的詩,比方說陸遊寫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錢福應該說啊,在當時雖然名氣很大,而且是位狀元,但是呢他自己也是勤奮學習,一路走來。所以他寫這首《明日歌》啊其實是要勉勵晚輩,勉勵後輩一定要珍惜時光,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錢福本人還曾經寫過一首《愛菜歌》。我們就知道他為什麼會寫出《明日歌》這樣非常通俗的小詩來呢。他自己創作上有這個積累。他寫的這個《愛菜歌》:
“我愛菜,我愛菜,傲珍羞,欺鼎鼐。多食也無妨,少食也無害。古之聖賢都從這裡過,所以造得熟境界。南山芝也在,北山薇也在。四皓與夷齊,有菜不屑買。寒酸不敢望膏腴,自有經天緯地大氣概。士知此味學業成,農知此味倉廪盈,工知此味技藝精,商知此味貨利增。但願士夫知此味,莫教此色到蒼生。假如我愛菜,人愛肉,肉多徒負将軍腹。家常一碗黃虀粥,此生自享清閑福。”
這詩的意思就是說:我很喜歡吃菜,我這個菜呢比你這個山珍海味都要好得多。曆代聖賢都是吃菜,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有了這個菜,士農工商都能夠知道人生的真味,隻是希望呢不要讓這個菜色到了蒼生的生活當中去,也就是不要讓老百姓面有菜色。我喜歡菜,人家喜歡肉。你肉吃多了,你就有了将軍肚了,那我自己呢,喝上一碗黃虀粥。這個黃虀粥啊實際上就是一碗菜粥。詩人其實就是說我們要過一個樸素的生活,不要過那種山珍海味的那種浮華的生活。你看錢福,他寫了《明日歌》,他寫過這個《愛菜歌》。我們覺得一個是珍惜光陰的,一個呢是讓大家過樸素的生活,隻有過了樸素的生活,了解了這個吃菜,粗茶淡飯,一個人可能才能成就事業。
說到這裡,實際上珍惜時光、珍惜光陰,是曆朝曆代的成功人士,曆朝曆代的那些有志之士,他們的共同的一個特點。
比如說漢代的著名的一個大臣叫朱買臣。他自己年輕的時候非常的窮困,一邊挑柴去賣,一邊還在路上大聲的這個誦讀念書,他老婆呢跟他在一塊,她覺得臉上挂不住,她這個太難堪了。是吧?不要讓他在這個路上邊挑着柴邊念書,這個讓人笑話。朱買臣的聲音還更大了!老婆為此感到羞恥,甚至跟他離了婚。但是朱賣臣後來終于成就了大事,一直做到會稽太守。所以我們說像朱買臣這樣的,雖然很窮困,一邊做工,一邊還大聲的讀書,特别的珍惜光陰。
再比方說東晉時候的名将陶侃,也是非常珍惜光陰,他經常地教導他的下屬說,聖人都很珍惜光陰,我們更不用說了,一定不能把光陰給浪費了,不能“逸遊荒醉”。什麼意思?就是不要玩耍,不要天天沉迷在這個吃喝玩樂當中,把時間給荒廢了。
包括明代的著名的學者宋濂,他回憶他小的時候家裡都很窮,沒有書,怎麼辦?就經常向人家借書來看。借完書之後,這因為是要按時給人家把書還回去,所以就用手抄這些書,天氣冷,手指頭都伸不開,那也不敢懈怠,每次抄完書之後,按時給人家送回去!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别人都肯把書借給他,他也因此得以遍觀群書,博覽群籍。
所以我們說中國古代有很多很多這些能人志士,他們都是珍惜時光,珍惜光陰。甚至像司馬光專門用圓木做了一個枕頭,稱之為警枕。稍微小睡一刻的時候,這枕頭一轉,他就醒來了,起來趕緊讀書,這實際上都是古人為了督促自己讀書,抓緊時間念書,不要浪費每一個今天,不要把每一個今天都拖延到明天的這樣一個具體的做法。
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珍惜光陰的詩篇,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說在漢樂府的《長歌行》裡邊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陶淵明說的《雜詩十二首(其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像這樣的盛年,像這樣的壯年的時光不可能再來第二次,一天呢也不可能重複,有兩個早晨。像唐代的顔真卿,他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詩遲”。唐代的杜秋娘寫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唐代的王貞白寫的《白鹿洞二首(其一)》說:“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還有宋代的大哲學家朱熹在《偶成》說:“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宋代的陳著在他的詩中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嶽飛在《滿江紅》裡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等等等。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今天呢我們重讀明代的錢福給我們寫的這首《明日歌》,确實是很有感慨。當今這個時代啊的确是知識更新非常快,每個人都要面臨很多的挑戰,我們隻有抓緊時間,我們隻有珍惜光陰,才有可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做出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抓緊每一個今天,就是不浪費每一個明天,抓緊每一個明天,也就是抓緊每一個當下。所以我們熟知《明日歌》,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的豐富,更加精彩。
【拓展知識點-引用詩篇】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愛菜歌》 錢福
我愛菜,我愛菜,傲珍羞,欺鼎鼐。多食也無妨,少食也無害。古之聖賢都從這裡過,所以造得熟境界。南山芝也在,北山薇也在。四皓與夷齊,有菜不屑買。寒酸不敢望膏腴,自有經天緯地大氣概。士知此味學業成,農知此味倉廪盈,工知此味技藝精,商知此味貨利增。但願士夫知此味,莫教此色到蒼生。假如我愛菜,人愛肉,肉多徒負将軍腹。家常一碗黃虀粥,此生自享清閑福。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雜詩十二首(之一)》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勸學》 顔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偶成(又名勸學詩)》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續侄溥賞酴醾勸酒二首其一》陳著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相逢拌酩酊,何必備芳鮮。
《滿江紅》 嶽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