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傑裡米·裡夫金
本報記者 張 妮
在暢銷全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美國未來學家傑裡米·裡夫金預言,一種建立在互聯網和新能源相結合的新經濟即将到來,改寫人類發展進程。時隔多年,他在新書《零碳社會》中則聚焦“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零碳圖景,并大膽預測:碳泡沫将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經濟泡沫。“到2028年,價值約100萬億美元産值的化石燃料資産即将擱置,化石能源文明将崩毀,人類将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零碳時代,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生态災難和物種大滅絕。”裡夫金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向零碳社會、生态文明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将有望發揮帶頭作用。
病毒也是氣候變化的“難民”
環球時報:您在新書中援引科學家的預測稱,地球将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在您看來,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将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産生什麼影響?
裡夫金:科學家告訴我們,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燃燒大量化石燃料,人為導緻的氣候變化已将人類和其他物種帶進地球生命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哈佛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表示,人類活動導緻物種滅絕的速度不斷加快,到21世紀末足以使一半以上的物種滅絕。地球上一次經曆這樣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是在6500萬年前。氣候變化災害導緻地球生态系統日趨不穩定,迫使包括人類在内的大多數物種不得不進行大規模遷移。病毒也是氣候變化的“難民”,它們正乘搭野生動物進行遷移,希望在新環境中尋找新寄主。疫情大流行可能會變成新常态。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的報告中發出嚴重警告:為避免跌入惡劣的環境深淵,我們必須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2010年的55%,而我們隻有12年時間實現這一目标。這意味着人類必須史無前例地改變全球經濟及生活方式。新冠病毒在世界的大流行導緻全球經濟大部分活動受到嚴重破壞,成千萬人在這場經濟衰退中失業。全球經濟的崩潰為新的經濟範式——生态文明的出現提供了真空環境,新商機和數百萬新的工作機會也将随之而來。
環球時報:為什麼您預測2028年前後,化石能源文明将崩毀?它将如何改變全球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裡夫金:過去幾年,全球很多領先咨詢機構的研究報告表明,化石燃料工業文明即将在2023年至2030年内崩潰,因為各大重要行業屆時将與化石燃料脫鈎,轉而依靠日趨便宜的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伴随産生的零碳技術。據預測,到2028年,全球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比例将占到14%,全球能源結構迎來拐點。目前,占石油用量62.5%的運輸業正與化石燃料快速脫鈎。2018年,電動汽車銷量僅占全球汽車銷量的2%。彭博新能源财經(BNEF)預測稱,到2028年,電動汽車銷量将占全球汽車總銷量的20%。屆時我們可能會看到化石燃料文明崩潰的開篇。
世界許多巨型電力公司也正在迅速脫離化石燃料行業,轉向綠色能源,并為客戶建立新的能源服務商業模式。越來越多個人将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供自己離網使用或出售給電網。一系列虛拟商品和有形商品的共享是生态文明、循環經濟的基石,它允許我們使用更少的地球資源,并将不使用的資源轉給他人使用,大大減少碳排放量。
重大經濟轉型需具備三個元素
環球時報:完成第三次工業革命轉型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裡夫金:曆史上的重大經濟轉型都需要具備三個元素:通信媒介、能源和運輸系統。19世紀,蒸汽印刷和電報、豐富的煤炭以及國家鐵路系統中的機車結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通用技術平台,從而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20世紀,電話、廣播和電視,廉價石油,與内燃機車融合在一起,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創造基礎設施;現在我們正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數字化通信互聯網、由太陽能和風能提供動力的可再生能源網,建立在物聯網平台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及物流互聯網,正在聚集合并,由它們構成的綠色智能基礎設施是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零碳經濟轉型的核心。在這個擴展的數字經濟中,個人、家庭和企業都可以連接物聯網,訪問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遍及全球的大數據。然後憑借自己的分析能力創建自己的算法和應用程序,提高自身的總體效率和生産率,大幅減少碳排放量。
環球時報:向零碳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存在哪些阻礙?
裡夫金:主要障礙是那些用于審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的過時的法規、标準和激勵措施仍在使用。同樣具有挑戰的是工業文明根深蒂固的商業利益。此外,全球綠色新政經濟的大部分投資将來自金融部門和機構基金,特别是公共養老基金和私人養老基金,這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資金池,價值超過40萬億美元。為促進養老金、保險基金和其他機構基金在全球綠色新政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中進行再投資,世界各國政府需要建立能夠向各地區提供資金的國家綠色銀行。這些綠色銀行可發行綠色債券,鼓勵養老基金和其他機構基金用于規模化投資第三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治理方式的巨大轉變
環球時報:在實現零碳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就業形勢将發生什麼改變?
裡夫金: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過渡将是艱巨的。在約20年中,我們将停用和拆卸所有擱淺的化石燃料、核能的基礎設施并進行綠色智能基礎設施的擴建。這将需要由半熟練、熟練和專業工人組成的龐大勞動力來完成。綠色基礎設施全面運行後,将逐步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進行管理,由少量技術和專業人才對其進行監督。到本世紀中葉,大多數就業者可能會遷移到非營利部門、公共部門等,在教育、公共衛生、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彈性就業”。
環球時報:您如何評價中國在構建生态文明方面的實踐和舉措?
裡夫金:2018年中國政府将“生态文明”寫入憲法,這标志着中國治理方式和世界觀的巨大轉變。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建立良性循環,同時解決中國三個重點目标,并使其相互促進:一是建立長期個人财務保障,優先考慮通過一項經過修訂的國家養老金計劃,為數億退休人員提供财務保障;二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繁榮,投資這些養老金用于建立綠色基礎設施,從而推動強勁穩健、生産率高的“互聯網 ”經濟,創造充足的收入來實現“中國夢”;三是發展生态彈性,建設零碳生态文明,保障人類未來,保護地球生命。這三大重點目标相互關聯、相互促進,是中國21世紀未來經濟計劃的核心,也是世界其他地區在相關方面的發展藍圖。
2017年,中國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保能力和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助力沿線各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随着亞洲各地啟動大規模綠色基礎設施項目,中國正在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