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今天我們要拜訪的是重慶黔江的濯水古鎮,古鎮裡的綠豆粉不妨去嘗一嘗。
由于臨水而建,交通便利,自唐宋年間開始,濯水就是渝西南重要的驿站和商埠,吸引着各色商販來此地做生意。在濯水村村口,天地良心碑格外醒目,它見證着濯水商業的興盛。提醒着來往的商販,隻有誠信經營,才能基業長興。在長期的商貿活動中,濯水人将天理良心的含義不斷豐富和升華,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經商、為人處世之道,其中不少因商而興的大家巨族,将這些規矩變成了族規家訓,正式記錄在族譜之中。
汪大叔是濯水汪家第八代孫,他和妻子幾十年來一直做綠豆粉生意。綠豆粉是渝東南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在濯水古街上随處可見賣綠豆粉的門店。雖然在渝東南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綠豆粉,可是濯水的綠豆粉一直最受歡迎,吸引着周邊的遊客。
以汪大叔家為例,每天夫婦倆都要賣出200多斤綠豆粉,其中不少都是外地遊客。綠豆粉的做法并不複雜,它的原料很普通,主要是粳米、綠豆和黃豆。汪少鮮的秘方就在于綠豆和粳米的配比與别家不同。一般來說,做綠豆粉的時候,綠豆和粳米的比例是10:2,也就是10斤粳米配2斤綠豆。可是他每次稱完2斤綠豆後,還要再抓一小把綠豆進行稱重,并把多稱的3兩綠豆和2斤原料綠豆混合在一起。
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什麼呢?汪大叔說,因為這個綠豆的話,它有些是壞的,有蟲子吃的,都要挑出來。還有就是綠豆水泡之後,那些空殼要漂在上面,那種也不要。這樣才能滿足2斤綠豆的配比,這樣的綠豆粉才能保證質量。
原來,多用的3兩綠豆是為了将壞了的綠豆分揀出去。汪少鮮仔細地挑選,把浮在水上的綠豆直接扔掉。在他看來,這些綠豆是不好的原料,是絕對不能拿來做綠豆粉的。分揀還綠豆之後,再将它們和粳米、黃豆混合在一起,用石磨磨成漿。由于保證了綠豆的數量和質量,漿面十分黏稠,這樣在鍋裡甩漿畫圓時,漿面才不會甩斷。據說,汪大叔夫婦最多的時候做過有38個圓圈的綠豆粉。雖然增加了3兩綠豆,可汪家售賣綠豆粉的價格并沒有比别的地方高。
學者解讀,我覺得他們從本質上不是生意人,是老實人,他們給自己做得綠豆粉質量是很好的,所以他覺得給别人做的也應該一樣,他們不想讓任何人虧着因為那樣做,他們自己也覺得虧着了。對他們自己來講,沒想到要擴大規模,沒想賺多大的錢。但在客觀上,它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或者是大量的這種顧客,願意去買一份這樣高質量的貨,買這樣一個誠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