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橋邊,溪水潺潺,頓覺物我兩忘,暫時忘卻世間俗事煩惱,尋得心靈清靜空明!溪水灘頭往往是古代隐士賢明遁世處所必要的場景之一,陶淵明隐居桃花源避于亂世,伯牙子期留高山流水而成千古絕曲。中國曆史中無數騷人墨客留下衆多關于溪水的詩詞篇章。
來吧!請跟随中國好詩詞一起來聆聽潺潺流水、欣賞溪水靜流的安然!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桃花溪
唐-張旭
隐隐飛橋隔野煙,石矶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颠,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别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号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迹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桃花溪兩岸多桃林,暮春時節,落英缤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裡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裡,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思婉曲,情趣深遠,畫意甚濃。
這首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清溪行/宣州清溪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注: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詩,是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秋後李白遊池州(今安徽貴池)時所作。池州是皖南風景勝地,景點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縣,仿佛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經貴池城,與秋浦河彙合,出池口彙入長江。李白遊清溪作有許多有關清溪的詩篇。這首《清溪行》主要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詩人喜清厭濁的情懷。
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注:戴叔倫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今屬浙江)令,蘭溪(又稱蘭江,是富春江的上遊支流)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創作的。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溪居
唐-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谪。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遊覽時,發現了曾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愛其風景秀麗,便遷居是地,并改名為愚溪。
這首詩表面上似乎寫溪居生活的閑适,然而字裡行間隐含着孤獨的憂憤。如開首二句,詩意突兀,耐人尋味。貶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詩人卻以反意着筆,說什麼久為做官所“累”,而為這次貶竄南荒為“幸”,實際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閑依”、“偶似”相對,也有強調閑适的意味,“閑依”包含着投閑置散的無聊,“偶似”說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閑适,“來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畢竟也太孤獨了。這裡也透露出詩人是強作閑适。這首詩的韻味也就在這些地方。沈德潛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别裁》卷四)這段議論是很有見地的。
青溪/過青溪水作
唐-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萬轉,趣途無百裡。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将已矣。
注: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閑。
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隽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郁的統一,活潑與安詳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
尋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尋南溪常道士
唐-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注:此詩寫尋隐者不遇,卻得到别的情趣,領悟到“禅意”之妙處,通過寫道士所居環境的靜穆清幽,襯托了道士的超塵雅潔。全詩之意在于情與景,情景交融,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入若耶溪
唐-崔颢
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岩中響自答,溪裡言彌靜。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餘景。
注:詩人在這首詩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環境的幽靜,正是為了寄托詩人喜清厭濁、好靜惡鬧的情懷。
一、二句,叙寫作者乘着小船進入若耶溪。“輕”、“去何疾”和“已到”這幾個字,傳達出詩人由于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歡快、驚喜之情。三、四句,描寫詩人到達雲門山下,在清澈如鏡的溪水上輕輕蕩槳,暢遊山水風光的情景。但詩人并沒有正面描寫溪兩岸的青山、綠樹、溪花、幽草,甚至也沒有寫雲門山和雲門寺;而是着意抒寫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應與融合。“起坐魚鳥間”一句,是寫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時而仰望碧空翔鳥,時而俯視清溪遊魚;“動搖山水影”一句,則描寫自己天真地用船槳拍擊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動搖、變幻。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的身心無拘無羁,與魚鳥遊翔,與山水嬉戲,完全與美妙的大自然契合無間。這兩句着重寫動态,從魚鳥、山水和詩人自己的活動中表現一種“空靈”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靈動、有情趣。
五、六兩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靜。但詩人并未把它寫成一片死寂,而是以聲音反襯寂靜。詩人谛聽着溪岸山岩中發出的各種聲音,并且饒有興緻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聲。同時,他還感覺到在這清溪裡說話,盡管暫時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靜;但話聲一停,環境越發顯得清靜。環境如此幽靜,使詩人深深感歎“事事令人幽”。此時,即将沒入西天的夕陽,将一束淡淡的光輝灑落在這缥碧澄清的溪水上,詩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槳,面對着夕陽,讓全身沐浴在殘餘的陽光之中。詩到這裡,戛然而止。但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陽光,卻使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蔭蔽天的山崖之間的清靜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随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願為持竿叟。
注: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隐,遊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颀、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适、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适然,後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内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大約是詩人歸隐後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衆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題玉泉溪
唐-湘驿女子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注:湘驿女子:生平不詳。唐代詩人,著有一詩甚為有名。諸多文學作品中均有記錄《全唐詩》作者亦将此詩選編于内。
這首詩語短情深,措辭委婉而造語清麗。詩人善于選擇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種迷離愁苦的詩境。詩中以景襯情,情與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注: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詩人。以征辟為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令。累官至右補阙。後避居于閩,因号“東瓯散人”。與司空圖為詩友,人稱江陵才子。工絕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
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熏陶。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塗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讀者展現出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臨水的村莊,掩着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甯靜、優美的景色,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而透過這一切,讀者還隐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适舒坦的心情。
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
宋-蘇轼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潇潇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發唱黃雞。
注: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蕲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轼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态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宋-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着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注:據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是戲拟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适悠雅的溪橋野漁圖。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這裡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将讀者導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後遊》中的詩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着筆,将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拟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隻将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隐逸風氣的陶潛,遂又随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将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抛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隐逸的主題。
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小溪
宋-李介山
東風滿眼柳花飛,信步扶藜過小溪。
淮甸凄涼春事少,楚天空闊暮雲低。
江山有意憐孤客,桃李無心戀故蹊。
縱使有家歸未得,數聲蜀魄為誰啼。
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元-姜彧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淨無泥。
隻疑誤入武林溪。
兩岸桃花烘日出,四圍高柳到天垂。
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據有關文獻記載,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為河東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視察水利的機會拜谒了晉祠(晉祠在山西太原西南懸甕山麓,為周初唐叔虞的封地,其正殿之右有泉,為晉水發源處),曾作《浣溪沙》二首,寫“目前之勝概”,後來詞被刻成石碑立于晉祠内。此處所選為其中第二首。本詞雖為遊晉祠而作,但并沒有正面描寫晉祠本身,而是放眼于祠外的山水,極言山水風光之美,抒發作者為此而陶醉的美好感受。晉祠本身在詞中雖未一字寫及,但其令人向往之佳處已盡在詞中了。
詞短短六句,以寫景為主,描摹物象鮮明生動,且極富層次感,同時善于融情于景而了無痕迹,雖也直寫情語,然皆出于自然流露。其語言平易而簡潔,風格清新而明快,頗有唐人絕句之意境。
------------------------------------------------------------------------------------------------
中國好詩詞,風雅頌古今!中國好詩詞打造最純粹的詩詞分享平台!品讀、鑒賞經典詩詞歌賦,分享、交流精美原創文學。不一樣的文學閱讀體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中國好詩詞qq274158273,歡迎各位關注,歡迎各位投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