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

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9:42:20

續前:從具體實踐出發,聊一聊如何學習文言文?(之一)續前:從具體實踐出發,聊一聊如何學習文言文?(之二)續前:從具體實踐出發,聊一聊如何學習文言文?(之三)

具體怎麼讀呢?我一般是自己提前很多時間備課,力求自己要弄懂每個字的意思。很多時候,我遍查各種字典,遍查網絡,也想不明白其中某些字的意思,尤其是某些虛詞。我對坊間諸多《古文觀止》版本不滿的地方,就是在虛詞。它們經常無視這些虛詞的存在,遇到難一點的,就想辦法以意譯大法繞過去。還有一些難懂的句式,它們都不作解釋,直接寫上意譯的譯文了事。可是,對小朋友而言,直譯才是真長本事的方法。

還有一個讓人不忍直視的地方在于,這些全注全譯本基本都是團隊合作,導緻有些文章質量比較好,有些文章質量比較差。我手邊經常參照的版本,有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版和嶽麓版。我經常發現,中華版和上古版,優劣之處幾乎同步,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抄誰的。

我首先會固定一個時間上課,比如,我們固定每個周日晚上的7點到9點,這會讓孩子産生一定的儀式感,要遵守上課的紀律。正式開講時,我會讓孩子先拿注音版(我用的是新華出版社的本子)讀幾遍原文。力求讀通順了,不要讀破句子;讀順口了,不要讀得磕磕碰碰。讀完原文,我會讓孩子讀相關的材料,比如,左傳選文,我會把相關的《東周列國志》章回列出來讓孩子讀一遍。然後,我還是不讓孩子使用詳細注釋材料,而是隻拿着注音版,開始一字一句來“蒙”,看看能否蒙出這些句子的意思。蒙出來了,我不吝贊美之詞;蒙不出來,我在邊上作提示,絕不批評。

這個“蒙”的過程很耗時間,但我認為,這是讓孩子思考的過程。純粹的“填鴨”效果有限,隻有激發孩子的潛能去思考,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畢竟,誰都不願意被喂,自己主動去吃,才最有味道。

“蒙”過一遍之後,孩子大概也知道了哪裡懂,哪裡不懂。這時,我們才正式開始一字一句地讀詳細注釋材料。由孩子讀,我在旁邊作補充。比如,剛才“蒙”的時候,你認為是這個意思,但真正的意思卻不是你認為的。某些難的句式,我會拓展一下,給他們講有關這個句式的更多内容。講得後面,我會不停告訴他們,這裡的這個句式,是不是和前面學過的某篇文章的那個類同?某個虛詞的用法,和之前某篇文章的用法一緻,等等。

最後,就是讀一讀名家點評。讓一個讀文言,一個用白話講,逐漸讓他們明白文章的好,到底好在哪裡,為文的方法妙,到底妙在哪裡。

這樣,一篇文章就算是講完了。我本來是希望他們每天抽空誦讀幾遍原文的,但他們就是不讀,我也沒辦法。

當我主導,帶孩子讀完34篇左傳選文後,我的下一步是讓孩子來主導講,我當聽衆,負責提問,以檢查他們是不是真的懂了。這樣重複一遍之後,才算真的學完了。

我家老大是從上初中第一次月考之後開始讀《古文觀止》的。經過這一年半的實踐,我有幾點體會,就是,初中的第一個學期真是忙亂啊,家長和孩子都在适應新的學習節奏。“雙減”之前,學校考試是有排名的,看的是孩子的相對分數,而小學基本上看的是絕對分數。這可謂是壓力陡增。另外一個忙亂就是增加很多新課程,曆史、地理、生物、道法等,這幾門副科雖說中考不考,但要會考算等級,也會影響中考的錄取。倘若孩子更偏理科一些,那麼恭喜你,你中招了。我家孩子就偏理,道法直接躺平,不想學。曆史、地理也超級爛,唯獨生物比較好。

第二點體會就是,從初中開始,孩子就走上了脫離父母的軌道啦。懷疑父母智商、直接怼天怼地怼父母師長、搞CP、不願和父母溝通、情緒過激等等。詳細可參見“我家的‘青春期天坑’是如何趟過的?”一文,這裡不贅述。

第三點體會就是,時間真是太緊張了,整天除了寫作業,還是寫作業。如今的年代,卷子像雪片似地發下來讓孩子做,好象印卷子不要錢似的。無休止的作業導緻的後果,就是會做的題目不停地重複寫,不會做的題目老師也大多不會講。老師的目的,似乎就是要占盡孩子的每一分鐘。每個老師都說,我的作業不多,就幾張卷子,快的半小時就能寫完。語數英史地生道,七門課,每門課半小時,這就三個半小時了。這還是按照優秀學生、專注力強的學生的最快速度來計算的。

我粗略算了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從初一開始讀《古文觀止》,最多也就初一、初二這兩年,滿打滿算兩年也就100周。一周不落,每周學一篇文章,也不過100篇文章。我按照重要程度篩選出《左傳》選文34篇(卷一 卷二),《國語》選文22篇(卷三),《戰國策》選文17篇(卷四),《史記》選文15篇,韓愈選文24篇(卷七 卷八),合計112篇。努力一下,整個初一初二是能讀完這112篇的,初三就完全交給老師去吧。

所以,我建議後來的家長,可以避開我們踩過的累,把讀《古文觀止》的任務下沉到從小六開始。這樣多了一年的充裕時間,完全可以讀得更好、更深入,而不是像我現在這樣讀得那麼匆忙和将就。

到了高一,孩子其實還有一年讀《古文觀止》的窗口期。總的算下來,實際上真正能控制的有效研讀時間,也就是小六、初一、初二和高一這四年。小六之前讀不太懂,初三、高二和高三,我們都要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一上大學,孩子就飛走了。等到他再想起要讀《古文觀止》,恐怕要等到他們的孩子上學的時候了。

第四點體會就是,讀了《古文觀止》,一定會覺得課内的文言文相對比較簡單,我帶的幾個孩子都表達過這樣的意思。王力先生說過,讀個50來篇真正好的文章,已經很不錯了。我想,但凡認真讀完《左傳》選文34篇和《戰國策》選文17篇的孩子,應付中考或高考文言文部分的題應該是綽綽有餘了。但我想更進一步,就是希望孩子們讀到的這些頂尖議論文,能延展并幫助他們寫好高考的作文,這可是60分的大頭啊。巴金先生說,他之所以那麼會寫文章,主要就是腦子裡有《古文觀止》的200多篇範文。我們不求孩子能到巴金先生這樣的高度,我們隻求高考作文能達到55分以上,我們讀112篇《古文觀止》範文,行不行呢?如果這樣不行,那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高考作文一般都要求800字以上,但任何一篇《古文觀止》選文,用白話文擴充一下,哪一篇不是随随便便就超過800字呢?就是像《周鄭交質》這樣100來字的短文章,也是涵蓋了标準時政評論文的所有要素。套用這個結構,幾乎可以輕松寫出無窮無盡、中規中矩的時政或時事評論文。為文之道,先賢已作榜樣,我們後人雖說也能玩出一些新花樣,但普遍規律不遵循,即入旁門左道。

以上就是我想講的全部了,不知道還有沒有遺漏。

我總在想,不管我們讀沒讀過《古文觀止》,都不會太影響我們當前的生活。考學、工作、成家,沒有一件事會受到明确的影響。就像一個人沒有音樂審美能力、沒有美術審美能力、沒有書法審美能力、沒有文學審美能力,這些都不影響生活。但是,窩在沙發上看球,和自己直接下場去踢球,感受肯定不一樣。躺在椅子上聽音樂,和自己親自上台演奏音樂,感受也肯定不一樣。我們聽别人談起文學,談起書法,談起繪畫,我們不明白,這和吃飯、有錢有什麼關系嗎?我們大約隻知道上班賺錢、吃美食、買東西。是的,享受美食,購物,沒什麼不好。但當人對美食和購物都不感興趣之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們是不是“窮”得隻剩下錢了呢?物質的東西,我們可以留給後代,但後代是否真的需要我們留下的這些東西呢?他們難道不會創造更好的東西?他們也許需要我們留下更多精神上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是文字,可以是音樂,可以是繪畫,可以是書法。韓愈當年為了謀求一個職位,向當時的高官寫了好多自薦的文章,他颠沛流離一生,物質生活比高官的千萬分之一都不如,但如今,我們誰還記得那些高官?我們誰還不記得韓愈?誰能不讀韓愈?這就是生活的有趣之處。

我們讀或者沒讀《古文觀止》,也不管我們的孩子讀或者沒讀《古文觀止》,《古文觀止》會一直在那裡。它就像一把鑰匙,靜靜地在曆史長河中等待着讀它的人。我們沒讀,孩子還是要讀;孩子沒讀,他們的孩子仍然要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就是丢不開我們的祖先,因為,那是我們的來處。你可以不認祖先,但祖先永遠都在那裡。他們的所思所想,都化成文字,停留在曆史的虛空之中,亘古不變!

一批又一批的人從這把鑰匙旁邊走過。有的人隻是摸了一下這把鑰匙,覺得太難了,搖搖頭走了;有的人拿了這部鑰匙,打開了祖先智慧的寶庫,但隻在門口往裡張望了一會,心存不屑,也走了;還有的人拿了這把鑰匙,真走進寶庫了,開始翻找裡面的寶貝,出來後,感覺我們的祖先一點都不比别人的祖先差,差的是我們這些不肖子孫,想不通為什麼這麼多人有寶不取,偏偏把一些垃圾當寶。

所以,每次當我想到幾千年前的海昏侯劉賀墓被發掘,當我看到漢文帝的江村大墓被确定的消息,我就感覺自己和祖先們的聯系是如此之近,這真是一種奇異的感覺。原來,所有這些文章,都曾經是活生生的人寫的,那些人,還都是我們的先人。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明,為着我們的子孫計,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為“為往聖既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一些貢獻呢?

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從具體實踐出發)1

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從具體實踐出發)2

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從具體實踐出發)3

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從具體實踐出發)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