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青平
時隔2500多年,仍是全民文化偶像,網絡時代裡的“頂流”,具有如此影響力,環顧世界,難有出孔子其右者。
9月26日至28日,在孔子誕辰2573年之際,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順利舉行。三天時間裡,40多場精彩紛呈的論壇活動,讓國内外嘉賓齊聚孔子故裡,圍繞“人類文明多樣性與人類共同價值”展開一場跨越古今的文明對話。
圖:在“中國手造·山東手造”精品展上,衆多民間工藝非遺傳承人帶來了不同載體、形态以及表現形式的孔子造像。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不管你承認與否,或者意識到了沒有,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待人接物的禮儀、為人處世的原則,已經深深地受到了孔子的影響。特别是在山東,儒學的發源之地,熏陶了山東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等品質,成為了鮮明的印記。這種根生源出的特點,也使得山東人在做事、經營等方面重信守諾,打造出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全省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如今,“好客山東”“好品山東”也已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靓麗名片。
當然,山東的發展狀況還與諸多因素有關,我們也無法細細考證孔子文化的力量占多大比例。筆者倒想從三個維度來管窺這座“文化泰山”。
理論高度,人類社會的一座文化“泰山”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站在山巅的孔子,見到的一定不僅僅是自然風光,更有一種思想上的不一樣的感悟與超脫。
如果人的智識是有形的,可以用高度來量化顯示,一定是“遠近高低各不同”。如同地殼造山運動時出現的一些奇峰峻嶺,在2500多年前誕生于尼山的孔子,其學說無異于人類思想的一座高峰。
孔子述而不作,千百年來,記錄其深邃思想的《論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有無數的學者對其進行了解讀和闡釋,像是一座挖掘不盡的寶庫。
其實,真理往往是樸素的。每個人都知道子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如今,從整個世界來講,這句話已經被确認為世界倫理的金律,揭示出它重要的倫理意義。
和自然界的天體運行、萬有引力等一樣,人類的生存和社會化活動也有着一些行為準則,無疑,孔子是重要的發現者之一,他揭示出了一些規律,使得人類社會活動的良好運轉變得有章可循,故有哲人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很多人喜歡登山,人的思想也要時常“登山”。人的思維高度往往決定着他的視野與見識,所以,要想獲得更好的見地,獲得解決問題的更好思路,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站在更高的高度。
時常讀讀《論語》,就是一種“思維登山”運動,我們需要換一個高地來審視生活在庸常平地的我們,使思想時時拔高,也即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時間跨度,文化具有穿透時空的魅力
10月3日晚,《2022重陽奇妙遊》如約而至。群舞節目《雲窟萬象》選取中國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造像,借助實景與科技手段的融合,呈現了中國石窟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藝術。近年來,中華文明和文化通過系列新穎的表現形式屢屢火出圈。
優秀的文化可以超越時空,具有永不消逝的生命力,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不要挑戰人性》一書中曾說道,相比生命出現的時間,人類社會的道德、規則與文化出現的時間要晚太多,這些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上層建築應與原初生命力和諧共存。
人類文明的生存狀态是“熵減”的,這其中一些對于人性的揭示和約束,對于人類社會活動加以規範的規則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對于個人而言,可以使其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更好地融入社會;對于社會而言,是社會這部龐大精密機器的潤滑油,甚至是汽油。文明本身也是驅動社會不斷前進的一種無形的力量,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有一句名言:“理論一經掌握群衆,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儒風浸潤的齊魯大地的發展一直風景獨特,特别是近些年來,在文化的助推下,勤勞善良的齊魯兒女創造了“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等品牌,也創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奇迹。近日,在“中國這十年·山東”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一組數據格外振奮人心: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連續跨上4個萬億元大台階,增加到2021年的8.3萬億元;“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2021年達到31.7%,四年提升10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2萬家、增長了7倍……新時代十年,齊魯大地的巨變與跨越,激蕩着深沉的曆史回音,彰顯着磅礴的時代力量。
十年來,作為山東龍頭城市的青島,跨越積蓄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新舊動能轉換縱深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曆史性跨越,全市生産總值跨越8個千億級台階,突破1.4萬億元,交出了一份靓麗的成績單。
适用廣度,人類社會一縷和平的曙光
自2010年創辦以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成功舉辦八屆,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廣泛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今年的論壇以“人類文明多樣性與人類共同價值”為主題,向全球發出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山東聲音”。
放眼世界,戰火似乎從沒有遠離過地球,今年的世界似乎尤其需要聽聽孔子的聲音。學者楊朝明曾撰文稱,20世紀80年代,在讨論“面向21世紀”的國際會議上,有西方學者提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緻力于社會和諧、天下大同。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減少紛争、消弭戰亂,需要借鑒中國儒學智慧。
人性是相通的,人類的情感和文化也是相通的,儒學是關于人和社會發展的智慧,不分膚色和人種。真希望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能夠多一些理性和冷靜,認真傾聽一下這2500多年前的金聲玉振,讓世界多一些愛與和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