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過生日,有的地方分陽曆和陰曆。但農曆又是怎麼回事?農曆不就是陰曆嗎?不是的話,這二者又有何區别?
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
陽曆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等于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
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
所以農曆是加入陰曆成分的陽曆,帶有陽曆因素的陰曆。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曆是我國獨創,它閃耀着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農曆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曆法,曾長期在我國使用,該曆法中強調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而節氣對于農業生産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民間也有稱為夏曆、陰曆的。
在 1912年以前,我國曆代一直沿用這種曆法作為正式曆法。而真正的陰曆是最古老的曆法,現今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中使用的回曆,就是陰曆的一種。
農曆與陰曆都是中國現存的紀年曆法。在許多場合,不少人将二者混為一談,認為農曆就是陰曆,陰曆就是農曆。其實,二者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主要區别如下:
兩者編訂的主導思想不同
中國的農曆和陰曆均選用月球的運動作為參照,每月的日數近似等于月相的變化周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兩月平均後每月日數為29.5天,這與朔望月的長度基本相當。此為二者的同源之處。
因此二者都能準确的反映月相的盈虧:月中為望月(滿月),月初為朔。但中國農曆的節氣還能夠反映四季寒暑的氣溫變化,如平常所說的“五黃六月”、“寒冬臘月”等詞彙。
說明農曆中的“五六月”是小麥成熟的季節,氣溫較高;“臘月”是隆冬,氣溫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氣溫的過渡季節。
由于二十四節氣中的時段,是依據太陽在公轉軌道即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因此,中國的農曆帶有陽曆的某些特征,能夠用來指導農時,安排作物輪茬。常說的陰曆隻能反映月相變化,不能反映氣溫變化,因而它是純粹的“陰曆”,不能指導農時活動。
兩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中國的農曆把日月合朔的時刻所在日期定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來,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當天晚上肯定沒有“月亮”。
回曆紀年所用的陰曆的月首按教規以新月始生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後,相當于農曆的初二或初三,當天晚上可見到“新月”。
兩者的“年”有區别
中國的農曆由于選用了恰當的“置閏”原則,使平均曆年長度的近似值等于回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因而,農曆的“年”與陽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曆紀年中陰曆的“年”隻有12個陰曆月的簡單積累。
其長度為29.5×12=354天,和陽曆“年”之間有着約 11日的差異。因而,長度積累後,月份和寒暑往來會出現颠倒現象。農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陰曆的新年則可能在暑期到來。
總之,中國的農曆比之陰曆所包括的地理意義要豐富得多,是一種陰陽曆,與陰曆之間是有一定差别的。
中國的農曆由于能夠反映寒暑往來和月相的盈虧變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在中國及東南亞華人聚居地得到廣泛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