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蓮”為何取代《詠鵝》成為一年級學習的第一首古詩?
《漢樂府·江南》是一首民間小調升級上來的古詩。詩最早的起源就是民間歌詞。在西漢初詩開始脫離音樂獨立存在,成為徒歌,但是和樂演唱其實一直也在延續,所以有樂府詩集。一直到晚唐才慢慢被曲子詞取代,成為高大上的純粹文本文體。
《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這是一首平白如話的寫江南女子采蓮的小詩,其實也就是一首民歌。這首詩雖然題為江南,其實隻是取了首句的前兩字而已,實際上是寫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可是并沒有具體寫誰在采蓮,而是寫蓮葉田田。江南可以采蓮了,蓮葉擠擠挨挨,重重疊疊,迎風蕩漾。接下來是不是接着該寫采蓮了?依舊沒有。“魚戲蓮葉間”,又去寫魚兒在蓮葉之間遊來遊去,中間、東、西、南、北就這麼重複了五句。
中國的古詩在兩漢時期就奠定了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不是指音韻、平仄、格律,是指不同于現代詩和其他體裁作品的感情表達方面。中國古詩的表達方式是含蓄的,隐藏的,不明說,但在字裡行間你可以感覺得到。
而《漢樂府·江南》文字質樸、卻将這種含蓄中出意象的表達方式展現得明明白白。
我們讀這首詩,會下意識地跟着吟唱,腦海中自然産生畫面。不但沒有繁複的感覺,還能通過方位的反複感覺到采蓮的少女的靈動,一邊采蓮,一邊東張西望,看着這些魚兒歡快地到處遊動。
這就是中國詩歌的特色,隐藏的意向構建,無一字寫人,人卻活了,無一字寫事,事卻說完。而且這是一首民歌啊,那少女一邊采蓮,一邊看着魚兒,一邊輕輕緩慢地唱着這首詩,那種歡快的心情躍然紙上。
這是一種什麼水平?這是一種原始的、質樸的、沒有被華麗詞藻污染的文采。
簡單、樸質、樂感、意象、聯想也許就是新教材選用這首詩給一年級的小朋友啟蒙的原因。因為孩子們同樣簡單、樸質、陽光、想象力豐富、心靈純潔。
《詠鵝》也不差。《詠鵝》是對鵝的一種具體的描寫,這種描寫形象而生動,對小孩子的文字能力也是有幫助的,可以教會小孩子如何去觀察形容一樣東西。但是要說七歲的駱賓王寫鵝就能表現出遠大志向,應該更多是大人的附會。
而且《詠鵝》現階段基本上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了吧。随着時代的進步,小孩子們的智商也在飛速增長,升階進入小學了,接觸點稍微不同,卻又不難的其他詩歌不也挺好嗎?
對小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年級教學的重要職責,現在已經有了為這首《漢樂府·江南》新譜的曲,也就是說即使作為一首兒歌,也是可以快速幫孩子們搞清楚東南西北和培養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漢樂府·江南》是真的不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