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沒有那麼多的戰亂和生離死别,反而很多人覺得活得很累。
為什麼會累呢?除了承擔責任,還有一個很緻命的問題,就是傳承義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争(競争);有紛争(競争)的地方,就有優勝劣汰;有優勝劣汰的地方,就有輸赢;有輸赢的地方,就有貧富差距;有貧富差距的地方,就有不平;有不平的地方,就有禍事;有禍事的地方,就有法度和規矩(規則);有規則和法度,就有特殊群體存在。
有這些特殊群體的存在,就讓其他群體活得很累和艱難。
有愛的地方
于是就有人起來試圖改變江湖競争規則。
但是,要想實現“夢想”,就要懂得什麼是江湖。
但是什麼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什麼是人情世故呢?人情世故是很複雜的,能夠處理就不容易了,要懂全了是不可能的。
最基礎的人情世故就是人生五常。
什麼是人生五常呢?
人生五常之道就是“仁義禮智信”,是一個人做人的起碼标準,也是社會倫理原則,用以處理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組建社會。
人生五常——仁義禮智信
根據五常之倫理原則處之,則能直接溝通;通則去其間隔,相互感應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實際上就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理性的溝通原則、感通原則、諧和原則,即江湖原則。
1、仁仁者,即心德,就是天地良心,為人生五常中的第一“常”,為人生觀的起點。
一個人立于天地之間,要遵循天理、天良,還要懂得推己及人。
仁(二人同立)
所謂仁,從二人相處,人不能離群而獨存,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聯關系。
仁,寬厚仁愛,行仁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恻隐之心,寬裕溫柔。
仁,是人生關系學的重要準則,本指人與人之間互親互愛。
為了傳承“仁”,中國很多地方用“仁”來标注地名。
包括興仁、仁懷等地名,興仁即“一家仁,一國興仁”之意,仁懷即“仁愛天下、懷柔邊民”之意。
興仁與仁懷的寓意
興仁包括貴州興仁縣、四川廣安是鄰水縣興仁鎮、江蘇南通通州區興仁鎮、甯夏中衛沙坡頭區興仁鎮、貴州丹寨縣興仁鎮、黑龍江綏化明水縣興仁鎮等。
貴州興仁市(縣級市)有“十二路古歌”和“八月八”兩個傳統節日,皆體現了“仁”。
仁,其實就是過去常說的“江湖”,放到現在就是“人情世故”的重要體現。
仁是人生觀的尺度。
2、義義者,即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就是要區分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為價值觀的起點。
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
義,繁寫義,公義、正義、大義、仁義、情義、道義、意義、主義,義無窮盡。
喻于義
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财物。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利用别人為自己謀取私利,或者為了自己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或者公衆的利益,是為不義。
曉以大義、大義凜然、義薄雲天、有情有義、俠肝義膽等成語,都是人生重要的是非觀。
義的成語
同樣,為了傳承“義”,中國很多地方用“義”來标注地名。
包括興義、義烏、義和等地名,都跟财富有關系,同時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财富觀。
君子予以義,小人予以利。
不義之财君莫沾,君子愛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義是價值觀的尺度。
3、禮禮者,履也,道德規範的秩序,就是維護人世間人際關系和做人做事的道德準則的規範。
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所以事神緻福也。
禮
出入有秩,進退有序,接人待物有度。
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端莊中正之态,禮也。
禮多人不怪,無禮萬事休。
禮,是接人待物的準則規則,也是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
禮儀天下、有禮有節、禮貌待人、禮貌接物、禮讓三分都已經說出了禮的重要性。
禮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禮通“理”,無禮則無理,禮讓三分就是勸誡“得理不饒人”。
禮由心而發,通過儀而表現出來。
儀,外表裝束,很多時候失“儀”而失禮。
無論古今,都有儀仗,古代由“禮部”管理,現在由外交部或者内務部以及相關功能部門管理。
禮遇禮待
古代的王宮貴胄和高官出行,都有儀仗,也有儀仗标準,常出現“回避”、“肅靜”等,是對古代官員的禮遇。
今天的國與國,人與人的交往都有相關“禮儀”,外國元首來訪有重要“儀仗”檢閱,人與人見面有握手緻禮,揮手緻意等等。
儀仗禮遇
有禮行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禮是世界觀的尺度。
4、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一世,有兩個最大的敵人,一個是無知,一個是自以為是。
這兩個都是“智”方面的缺失。
無知是缺乏對新事物的了解,以無知度有知。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大巧如拙,成大事者,往往都懂得藏巧,不輕易把自己真實實力展示出來。
自以為是則是缺乏對新事物的深度了解,淺嘗辄止以後覺得自己全部掌握。
智者,知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懂得事物本質與運行規律。
智,智慧、才智、聰明,有才能,有智謀,有論斷,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智者明白得與失,成與敗,是與非,功與過等對立與統一的基本規律和道理。
智者與愚者相對,智者在于明道,遇到問題在于變通,采取實際行動解決問題,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愚者在于自擾,遇到問題經常埋怨,怨天尤人自顧不暇,缺乏大局觀念,也缺乏反思和自省,一生碌碌無為。
善斷者,皆是智者;善謀者,未必皆是智者,也有小人爾。
智者與愚者的區别
智者謀變,愚者擅權。智者改變局勢,使局勢越來越有利;愚者隻想通過手上的權利獲得特權和小便宜,常常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智者在于疏通關聯,打破局勢,尋找與強者之間的“強強聯合”,實現互利共赢,是正和博弈的玩家;愚者則害怕自己的東西被别人占據,總是想方設法困住自己,提防别人,很多時候不惜自殘來對抗與比人的競争,這類人經常布局各種“零和博弈”和“負和博弈”的競争局面。
智者示弱,愚者逞強。聰明的人懂得隐藏自己的實力,不與别人針鋒相對,學會退讓和禮讓,往往能夠赢得别人的尊重;愚蠢的人則是鋒芒畢露,處處争強好勝,最終樹敵無數,成為衆矢之的。
拿破侖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距,但是這種很小的差距,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有智慧的人能夠在細微之處有作為,愚蠢的人則看不起底層群體。
智是人生高度的尺度。
5、信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商無信不興!!!
信,一個人說出的話,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道德規範,也是做人需要遵守的準則。
信者,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僞。
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你的話才有信用。
信與知對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從他人言而信,進而守禮以近仁。
“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内容之一。
信用危機
流言蜚語、人言可畏、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出言不遜,其實就是一種信用危機和信任。
不講誠信,不守信用,不遵守承諾,不信守諾言,反複之人,變卦之人,都是在消耗自己的信用。
當前時代,很多法人機構和自然人,為了謀取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各種卑劣手段進行坑蒙拐騙和巧取豪奪。
特别是很多法人單位赤裸裸單方面撕毀合同,公然違背契約精神,就是一種很露骨的信用喪失。
契約精神
仁義禮智信,人生“五常”恰是五行,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也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支撐起一個人的軟實力。
本文講述了仁義禮智信的人生五常,接下來用兩篇文章講述五品“溫良恭儉讓”和五行“忠孝廉恥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