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理學部某年級大會上有這樣一張截圖,反映了本年級學生的GPA情況:
@博雅數據庫将它進行了整理,如下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GPA>3.3的一共137人,占比70.3%。那麼,GPA3.3,也就是第138人,學院排名在70.8%之後。
GPA3.3的話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也完全可以申請國外的大多數的學校了,但是這在北大,也就是排在中後段。
在北大GPA3.3,排名處于70.3%之後,有可能申請到留學,但top30肯定沒戲,top50的希望也渺茫。能獲得保研資格,但不一定穩保北大。
那麼北大是如何計算GPA的呢?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北大GPA算法公式》
課程績點=4-3(100-X)2/1600
(X指成績,60≤X≤100)
課程學分績點=課程績點×學分數
平均學分績點(GPA)=所學課程學分績點之和÷所學課程學分之和
根據北大的計算公式
成績81分,績點3.32。
成績84分,績點3.52。
績點從3.3到3.5,成績要從81提升到84分。
那麼成績提升3分,則需要超越21%的同學。
看來這每一分都是至關重要,而這每一分的含量需要付出的努力我們也可想而知。
那麼GPA到底有多重要呢?
老生常談的GPA對留學的影響我們就不談了,衆所周知。
另外美國大學招生條件中的重要材料就是GPA、托福以及課外活動等各種軟實力和硬成績标準,GPA無疑是比重最大的一項。也有很多公司在招聘流程的最後一步都會要求學生提供一張他們的成績單。
那麼GPA對于求職的影響呢?
從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NACE) 對超過200名的雇主的調查結果來看,67%的公司表示他們會根據GPA來篩應聘人的簡曆。
其實很容易理解為什麼GPA會成為各大公司篩選人才的門檻之一。GPA承載了你學習時期在所修的專業課及選修課上的全部表現。除了在學術上的表現包括大小考試,論文作業,實驗實踐外,也包含了你課上的參與度,與教授的溝通情況,與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等等。
所以,GPA雖然看起來隻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但卻很直觀地将你的四年呈現了給了你的面試官,同時反應出了你真實的學習能力。
當然,也會有學生以3.5的GPA打敗擁有3.9GPA的申請者。但往往前者是因為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同一領域實習,在工作經驗豐富的背景下也拿了并不差的GPA。
在北大GPA3.3是什麼水平想必大家有了大概的認知,我們或許無法和北大的這些精英們去比較,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以理想的學校或者工作為基準,努力是自己達到該基準的GPA就好,畢竟所有的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來源:中财蹦豆綜合UniCareer、博雅數據庫,轉載請獲得授權并注明出處,更多有價值的内容關注中财蹦豆公衆号,下載蹦豆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