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千辛萬苦生完寶寶,坐一個保質保量的月子是每一個媽媽都期待的。無論是對媽媽自身還是對小寶寶而言,月子裡的飲食都尤為重要。
台灣月子餐近幾年受到很多新媽媽的推崇,因為台灣的月子中心早已規模化系統化,月子餐更是有講究,對于“坐月子”這件事可謂經驗豐富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台灣月子餐講究一排二補三調,除了食材做法講究,裡面的配料也暗藏玄機,今天小福就給大家講講月子餐裡的營養秘密——胡麻油。
胡麻油為什麼會被用在月子餐中?
我們常常聽到胡麻油的營養益處,那麼它為什麼在月子餐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胡麻油有生肌、長肉、止痛、消腫、下熱毒的作用,對剖腹産手術刀口愈合有很大幫助;胡麻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調節新媽媽内分泌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溫暖子宮,促進生殖系統的恢複;胡麻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聯合作用,可以分解體内脂肪,從而使新媽媽盡快恢複身材;還能給産後虛弱的新媽媽提供熱量,可祛風、益肝、養血益精、益氣力、堅筋骨。
看來胡麻油對新媽媽的好處多多,其實它對新生寶寶的益處也是很多的,胡麻油中的EPA、DHA有助于腦細胞的形成、生長和發育,對寶寶提高智力、保護視力有重要作用,是新生寶寶最為安全的補腦、健腦良藥。
所以,胡麻油就成了月子首選專用油!
其實胡麻油不是單單被用來做月子餐的,因為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營養師和專家都建議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吃,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古人認為:常食胡麻籽可去除一切痼疾,還有返老還童、長生不老之功效。如與米做成飯食用,民間則稱為“仙家食品”。胡麻油的功效與作用由此可見一斑。而它在台灣的民間藥膳食補裡更是常客。冬至進補的姜母鴨也要加些胡麻油,有祛寒補身的功效。
那麼小福就為大家介紹幾種胡麻油美食吧!
麻油雞
台灣民間家庭最常烹制的
藥膳菜肴,為婦女産後
做月子必吃的補品,
同樣的做法亦可用于做
麻油腰子、麻油雞丸等
以為男性滋補之用。
麻油雞的做法
用料:
新鮮土雞半隻,切塊;切厚片老姜7~8 片。
調味料:
胡麻油兩大匙,台灣米酒一瓶,味精少許。
做法:
1 、鍋中加胡麻油後以中火熱鍋,置入姜片爆炒至微焦黃;
2、将雞塊加入以大火翻炒,加入少許米酒并炒至七分熟;
3、将整瓶米酒倒入滾煮,再加少許味精調味即可,切記不可放鹽;
若不習慣酒味可用水替代部分米酒;煮熟後雞肉可沾醬油吃,米飯淋上麻油雞湯再拌少許醬油,風味一絕。
三杯雞
台灣特色藥膳中唯一不以
湯汁作為特色的菜肴,
所謂的三杯指的是
胡麻油一杯、醬油一杯及
台灣米酒一杯。
三杯雞的做法
用料:
新鮮切塊大雞腿兩隻,切厚片老姜7~8 片,蒜頭10 瓣,辣椒兩個切片,九層塔少許。
調味料:
胡麻油一杯,醬油一杯,台灣米酒一杯,味精少許,砂糖一匙
做法:
1、将姜片置于砂鍋底部,置入蒜頭、辣椒及雞塊;
2、将糖、味精等調味料置入米酒中溶解;
3、将黑麻油、醬油、米酒倒入鍋中;
4、蓋上鍋蓋以大火炖煮,待滾後以小火焖煮約30 分鐘至湯汁收幹;
5、加入九層塔後,蓋上鍋蓋即成。
成品色澤亮麗、口味獨特,雞塊、姜片及蒜頭皆是一絕。
胡麻油娃娃菜
胡麻油娃娃菜的做法
用料:
娃娃菜250克,胡麻油、高湯、豉油汁、蔥絲、姜絲、紅椒絲、清水、鹽、雞精各适量。
做法
1、将娃娃菜改刀,從根部向葉部縱切成每棵6條(根部相連)
2、鍋上火,加入高湯、清水,加娃娃菜,用鹽調味。
3、将娃娃菜煮至剛熟,立即撈出裝盤,撒上蔥絲、紅椒絲、姜絲,倒入豉油汁。
4、鍋内倒胡麻油燒至六成熱,關火,将油澆在菜上即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