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7:12:55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1

劍,

大家可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

人人都見過它那修長的樣子,

武士俠客舞得呼呼生風、周天寒徹,

不用時則斂鋒入鞘,

行走在身。

陌生,

是因為隻有在古裝影視劇中才能看到,

現實生活中,

隻能看到作為體育器材的無刃劍,

背在鄰居老阿伯的背上,

或持在打太極的老太太的手中。

今天,

我們要“亮劍”,

真正的鋒利無比的劍,

冷兵器時代中的劍,

出自名工名匠手中的名劍!

丈夫遇到技術難題 妻子投爐解決

我首先就想到幹将(gān jiāng)莫邪(mò yé)劍,這是分不開的雌雄雙劍的名稱:雄曰幹将,雌曰莫邪;是由一男一女兩位鑄劍名匠鑄造出來的,男曰幹将,女曰莫邪,是一對夫婦。劍以匠名,匠以劍著,劍匠合一,天下莫能與之争鋒!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2

幹将莫邪夫婦鑄幹将莫邪劍的故事,出自多典,我取東漢趙晔著的《吳越春秋》“阖闾内傳”所載:

幹将夫婦是吳國人。幹将奉命為吳王阖闾鑄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金屬的精華),候天伺地,陰陽同光(十五月兒圓),百神臨觀,天氣下降”,于是開爐冶煉。煉了許久,卻總不見金屬熔化,而規定的三月期限将到,幹将大愁。莫邪說:“老公啊,我聽說神物的成就,都需要人的奉獻。我們是不是奉獻精神還不夠啊?”夫婦倆圍繞這個話題對話許時,最後是,“幹将妻乃斷發剪爪投于爐中”。幹将一邊恸哭,一邊緊“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就熔了(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雄雌兩把,雄的就叫幹将,雌的就叫莫邪。雄劍刻以龜紋,雌劍則水紋。

一代名劍、一雙神劍就是這樣誕生的。

“幹将妻乃斷發剪爪投于爐中對于這句描述,有不同理解,一般認為,莫邪是先剪了頭發指(趾)甲投于爐中,然後将全身都投進爐中,再也沒有出來。也有人解為,莫邪隻是将頭發和指(趾)甲投于爐中。然而大部分人都認為,莫邪是全身投爐,轟轟烈烈地死了。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3

這是一個神秘和驚悚的故事,經想象加工了的。然而我們要學會解讀其中含蘊的關于中國制造的精神,并要特别留心其中關于冶鐵的“黑科技”。

冶鐵,首先我們要認識鐵。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4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鐵,我們大家也很熟悉。随便一看,就看見許多鐵制的東西。然而關于鐵,其實我們也還有許多“冷知識”需要重溫。

我從小就認得鐵,知道它是硬的,摸起來是冷的,還會生鏽。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鐵還有生熟之别。指着鐵鍋,我們懂得說:“生鐵做的。”生鐵是脆的,可以砸爛,所以有“砸鍋賣鐵”之說。村裡有少數家長常常會說:“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除了鐵鍋,犁铧的鐵也是生鐵。與鍋和铧不同,制成鐮刀、鋤頭、挖镢、鍁等農具的鐵就是熟鐵,是鐵匠打出來的。熟鐵砸不爛,經打。

我們常把“鋼鐵”連用,成一詞。後來我知道,鋼與鐵也有區别,鋼比鐵厲害。通過煉,鐵就變成了鋼。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為此真的把鐵鍋砸了。還知道有一句俗話說:“恨鐵不成鋼”還有一句:“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裡慌。

關于鐵的知識,我小時候就知道這麼多。但忽然發現,我現在知道得并不更多。所以趕緊惡補了一下。

有“鐵血”之說,還有一種“貧血”叫缺鐵性貧血,所以我想純粹的鐵,大概隻存在于我們的血液裡吧。而在自然界中,鐵是以鐵礦石的形式存在的;經人工冶煉後,也隻是鐵碳的合金。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5

△制圖/工人在線

含碳量最高的鐵合金,就是生鐵,其含碳量在2%-6.69%之間,又稱鑄鐵。生鐵裡除含碳外,還含有矽、錳及少量的硫、磷等;生鐵最硬,隻可鑄不可鍛。

所謂熟鐵,就是含碳量最低的鐵,含碳量在0.02%以下,是用生鐵精煉而成的比較純的鐵,又叫鍛鐵、純鐵,其中碳、磷、硫等雜質元素含量也很低;熟鐵最軟,易鍛打,冶煉難度較大,用途也較窄(就現代而言)。

我們常把“鋼鐵”連用,成一詞。其實“鋼”“鐵”有不同,但鋼也是鐵的一種。所謂鋼,含碳量介于生鐵和熟鐵之間,即含碳量在 0.05-2% 之間的鐵,稱為鋼。鋼,即堅又韌,用途最廣。

鋼是衡量一國工業化程度的支柱性原材料,所以我們國家一度“以鋼為綱”,發憤“趕英超美”,以至于家家砸鍋煉鋼。那個年代,做一名鋼鐵工人是很光榮的。同齡的朋友記得嗎?在我們曾經經手的錢中,有伍圓面值的人民币,就印着手持鋼釺捅洪爐的鋼鐵工人的形象。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6

△第三套5元紙币(1962年4月20日發行)

要充分弄懂幹将莫邪是如何鑄出幹将莫邪劍的,我們還要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不是指那本小說,我們現在進入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物理和化學。

進一步看,鐵礦石中含的鐵,也不是以單質金屬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所謂煉鐵,就是将金屬鐵從含鐵礦物中提煉出來的工藝過程。簡單地說,從含鐵的化合物裡把純鐵還原出來。但實際生産中,純粹的鐵不存在,得到的都是鐵碳合金。這個大約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還知道,煉鐵要用爐。對,這是煉鐵的主要方法。我們還樸素地知道,煉鐵要加炭,有煤後就加煤。我們大概隻認為,炭和煤就是燃料,卻不知,炭和煤除了是燃料外,還是還原劑,參與還原反應,最終目的是将鐵給還原出來,即“煉”出來,以“鐵水”的形式流出來。其化學反應式為: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7

亦即炭或煤中的有效成份一氧化碳和鐵的氧化物(三氧化二鐵或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鐵碳合金)和二氧化碳。

說了煉鐵,還要說煉鋼。煉鋼就是把生鐵投爐(高溫條件),用氧氣或鐵的氧化物把生鐵中所含的過量的碳和其它雜質轉化為氣體或爐渣而除去。與煉鐵相反,煉鋼主要是氧化反應,需要氧化劑的參與。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8

雌雄神劍中的“黑科技”

經過以上基礎知識的培訓,現在回到幹将莫邪的鑄劍。

幹将莫邪為吳王阖闾鑄劍,阖闾是春秋末期吳國君主。這說明,在春秋末期,中國已進入鐵器時代,鐵已經代替青銅成為器物制造材料的主流。鐵犁已經普及。鐵劍則正在成為“新銳”。鐵的硬度比銅高得多,鐵制農具就比銅制農具更易開荒犁田,而鐵劍的鋒芒也使得銅劍相形遜色。可以說誰握有鐵劍,誰就自信可以一統天下。春秋末期,東邊的吳越兩國異軍突起,鑄劍技術領先列國,鑄劍名師如星光燦爛,幹将莫邪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而莫邪是一位女性,這是尤其令我們眼前一亮的。

鑄劍先須煉鐵。幹将采“五山之鐵精”。這是用品質最好的鐵礦石用于煉鑄劍之鐵。此時期,中國的人工冶鐵技術已經成熟。冶鐵術首先由古代地中海沿岸人民發明出來,但他們煉出的隻是塊煉鐵。所謂塊煉鐵,即鐵礦石在較低溫度(800-1000℃左右)的固體狀态下用木炭還原而得到的鐵。說白了就是把鐵礦石包起來燒燒燒,燒完了得到呈海綿狀的“鐵疙瘩”,雜質較多,含碳量低,質軟,要反複鍛打為熟鐵後才能用之造物。隻能煉出塊煉鐵,是因為不能掌握達到更高溫度的爐火技術。最初,我國工匠也隻能煉出塊煉鐵,但到春秋中期,我國工匠已經發明生鐵冶煉和鑄造技術。這期間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造事件是,公元前513年,晉國鑄造了一隻鐵鼎,用以銘刻國家的刑法。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9

冶煉生鐵或鑄鐵,必須使鐵熔化變成“鐵水”。鐵的熔點1535℃,而錫青銅的熔點才800℃,所以以冶煉青銅的爐火技術冶煉鐵,是不行的。但先代工匠從燒制陶器到冶煉青銅,爐火技術一直在進步,到了必須冶煉鐵時,就摸索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溫度。鐵的熔點1535℃,這是純鐵,但是當鐵中溶入硫、磷、矽、錳,特别是碳後,就可以使熔點降至1150℃左右,所以冶煉生鐵,大約将爐火燒至1150-1300℃之間,就可以化鐵成水了。

和冶銅一樣,我國的冶鐵術也是後來居上。歐洲一些國家發明塊煉鐵後,經兩千年,才能生産鑄鐵。也就是說,我國最早生産鑄鐵,早于歐洲國家1900餘年。

幹将煉的鐵,必須是鑄鐵,方可鑄劍。

冶煉鑄鐵所需要的更高爐溫,需擴大和改進鼓風設備才能達到。春秋末期,冶鐵爐已經用上了一種叫做排橐的大鼓風設備。這是一種特制的大風囊,皮制,囊上裝柄,以人力推動,有竹制輸風管通往冶鐵爐。所以莫邪投爐後,趙晔寫到,幹将“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三百人齊心協力,可見這排橐之大,也能想見那是一座洪爐。

亮劍中的三大槍手(亮劍之幹将莫邪)10

在《道德經》第五章,老子比喻說: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龠,原指吹口管樂器,這裡借喻橐的輸風管。本句大意為:“所以說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癟,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老子必是觀摩過煉鐵爐後,才寫出他的著名比喻的。那是戰國時期。

幹将夫婦通共才鑄了兩把劍,要那麼大的爐子幹什麼呢?這個不可拘泥理解。《吳越春秋》叙述春秋末期故事,但成書于東漢,趙晔必是把漢代已很成熟的冶鐵技術、規模已經很大的冶鐵生産場面代入了。這樣代入的描寫也符合這篇故事誇張神化的風格。

幹将鑄劍,光煉出鑄鐵還不行,還必須進一步煉出鋼。其法主要是使用固體滲碳制鋼技術,即将鑄鐵工件和滲碳劑(木炭加促進劑組成)一起裝在密閉的滲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熱爐中加熱到滲碳溫度,并保溫一定時間,使活性碳原子滲入工件表面。這是一種最早的滲碳工藝。這項技術又遙遙領先于西方。鐵劍為什麼比青銅劍堅韌而銳利?必須滲碳成鋼,或煉鐵成鋼。

幹将遇到了技術難題——鐵很難熔化。在妻子的建議下,他改進了鼓風設備,溫度升高了。

而瑞典冶煉史專家丁格蘭(曾任北洋政府農工商部礦業顧問)認為,莫邪“斷發剪爪投于爐中”,實質是加入相當的“磷”質,從而為滲碳成鋼起了催化的作用(丁格蘭《中國鐵礦志》第二編《中國之鐵業》)。她幫丈夫解決的是成鋼難題。

幹将鑄劍,除“采五山之鐵精”外,還采來“六合之金英”。另有專家解“金英”為含碳較高的滲碳劑。所謂“金鐵乃濡”,“濡”是相互滲透的意思,是說“金英”的碳分不斷地滲入到“鐵精”中(參見楊寬《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下編第一章第一節),鋼就成了。

以上解釋都很科學、很寫實。然而大部分《吳越春秋》的讀者似乎還是甯願接受莫邪舍身投爐的結局。投爐是對一場生産安全事故的變相書寫?或者說,當時鑄劍,果有以人祭爐的野蠻風俗?但我認為,這個意外事件毋甯說是寓意着鑄劍工匠們的獻身精神。很顯然,工匠們把誠信、名譽、産品、品牌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正是将這種獻身精神鑄入劍魂,才亮出了幹将莫邪驚世神劍!

撰文 | 獨孤放牛(詹船海)

編輯 | 李冠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