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副對聯在小說中都有背景和出處,
但隻有脫離這些背景和出處,
這些對聯中最普遍、
最深刻的智慧才能凸顯出來。
原來,
那都是放之人生而皆準的人間真谛,
句句養心。
01
《水浒傳》
窗外日光彈指過
席間花影坐前移
窗外的日光彈指間就過去了,餐未用畢窗邊花草的影子就移到座位前來了。那些我們以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中,被我們忘記了。
家有餘糧雞犬飽
戶多書籍子孫賢
原文:看那莊院,但見:前通官道,後靠溪岡。……田園廣野,負傭莊客有千人;家眷軒昂,女使兒童難計數。正是:家有餘糧雞犬飽,戶多書籍子孫賢。
讀書多了,容顔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複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駿馬卻馱癡漢走
美妻常伴拙夫眠
癡呆的漢子偏能騎着一匹駿馬,聰明的妻子常常與笨拙的丈夫相伴一生。
在封建社會裡,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婦女失去了自由選擇配偶的權利,一些富有才智的女子,常常所适非人,被迫嫁與粗蠢笨拙之人為妻,就像一匹駿馬,反被癡漢駕馭一樣。婚姻就是這樣,往往颠倒錯配,夫妻才貌不相稱。
生事事生君莫恕
害人人害汝休嗔
以害人始,必将以害己終。自己生事,反被懲罰,不要寬恕他。害人的人最終被害,自己也不要埋怨。
貪觀天上中秋月
失卻盤中照殿珠
人最愛追逐的,是摸不見的。人最易失去的,是在眼前。太多人忽視身邊的美好,而去追求那些虛無飄渺的東西。貪戀于滿足很多欲望,就會迷失自己的靈性。
02
《三國演義》
同心協力,救國扶危
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此聯出自第1回桃園結義中。劉、關、張三人在張飛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祀等項,焚香祭拜而言誓,以上述對聯為宗旨,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大意是,思想一緻,共同努力,救助困難,扶持危急;上可報效國家社稷,下能安定黎民百姓。那些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依然熱血滾燙。流傳千載的人,永遠是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人。
屈身下士
恭己待人
這是徐母對劉備的稱贊。禮賢下士,方能得到人才;尊重别人,才能有好人緣。
三軍易得
一将難求
三軍士兵容易招來,一名将領卻很難找到。形容有領導能力的人十分寶貴。
淡泊以明志
甯靜以緻遠
那般的心态,叫千江有水千江月;那般的心境,叫萬裡無雲萬裡天。隻有心無雜念,看淡名利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筆下雖有千言
胸中實無一策
常言道:說得好,不如做得好。任何事業的成功,從來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03
《西遊記》
花向春來美
松臨雨過青
人要沉得住氣,來等待時機,時機成熟時,自會有所成,就像春天是花盛開的時節;人要經得起挫折的磨砺,苦盡甘來,方成大器。
水高船去疾
沙陷馬行遲
越順,越要小心。越逆,越要使勁。
禅心朗照千江月
真性情涵萬裡天
福氣像月亮那樣千年朗照,永不停止;壽命像那光芒一樣遼闊。
靜隐深山無俗慮
幽居仙居樂天真
深山、仙居隻是機緣,心靜則能隐,不染塵垢則天真。
樹大招風風撼樹
人為高名名喪人
這是教人處世的一句話。前一句話是引子,是講的依據,後一句話是重點,講的是道理。叫人中庸,不要攀高名、圖高利。樹大就招風,而風又可以将樹折斷,疾風中有大樹折斷,而不見小草損傷,就是這個道理。人千方百計想得到的東西,也正是對自己有害的東西。名高就會成為衆矢之的,高名就會引來不安全的因素,成為自己獲罪的原因。
04
《紅樓夢》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裡頭這個真和假的概念有很多層次,不是一個單純的一個真和假,世上的人把假的東西都當作真的了,把真的東西反而把它作為假的了。
世事亦真亦假,才迷了眼;了知亦真亦幻,才悟了心。人活一世,僅此二事。
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世間最難償的債,是情債。欠了外債,可以用金錢去償還。欠了人情可以随時還,人情就是禮尚往來。欠了恩情至少可以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償還或是幫助。若是欠了情債,也許要用一輩子來還。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為誰妍
時光變遷,春去秋來,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是因為自己内心的起伏,而引起的。内心的茫然,不知道自己美麗的容顔會為誰老去,又會為誰嬌豔,這隻是一種少女懷春的傷感。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是在說人的貪念。
明明已經擁有很多了,卻還是不想停下來,繼續為貪念所控制,一錯再錯,直到泥足深陷,才發現已經無路可走,想浪子回頭但為時已晚。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社會生活實踐中才有大學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