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07個護士節。護士的日常工作狀态是怎樣的?她們碰到事情是如何處理的?作者采訪了從事護理工作二三十年的幾位資深護士,她們都得過不少行業獎,其中有今年“左英護理獎”的獲得者。
■ 戴琳峰在接待老年護理專家團
這一天,她都忙了些啥?
早上7:30,戴琳峰已經換好了護士服,坐在了辦公室。她微微一笑,看起來像三十出頭的模樣。
25年前在上海市第二醫科大學高級護理系(現交通大學醫學院)完成5年本科學習後,戴琳峰成為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招收的第一位本科護士,直到現在仍然在這家醫院的這個護理崗位。
她還沒坐穩,值班護士長就來到了辦公室,簡述了昨晚值班的重點事項,尤其是危重病人的護理情況,護士的具體調配,晚間夜查房是否有異樣等等。
“左英獎”獲得者、一婦嬰東院護士長厲躍紅對産婦進行分娩前健康教育和指導
産房守護者
我在見到的護士之中,顯得比較年輕的群體大概就是産科護士了,因為她們每天迎接着新的生命,看到一張張充滿期待與向往未來的神情,新生兒成功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又平添了一份快樂。但是,快樂的背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
今年“左英護理獎”獲得者厲躍紅:産房是一個高風險、高成就的地方
今年的上海市衛生系統“左英護理獎”獲得者(第四屆)之一是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護士長厲躍紅,她的優異表現在:1.探索低危孕婦助産士主導的個性化照護模式;2.以安全為核心不斷開展管理創新;3.搭建互聯網 科普平台;4.進行助産士規範化培訓。有不少數據,比如:每月産後訪視滿意率由2007年的95%上升到2017年99.9%,助産士門診從2011年1325人次到2017年9102人次,産後裸貼率從2013年15%上升至2017年95%,舒适分娩産程中自由體位率從2013年15%上升到2017年86%……
厲躍紅在一婦嬰東院産房工作,位于浦東,這裡處理應急手術相對比較多。就在我采訪的前幾天,有位孕婦胎心下降得很慢,破了羊水,但卻是沒有血性的羊水。因為護士平時各種臨床模拟實訓,立即意識到有問題,火速通知醫生手術,診斷發現是胎盤早剝。厲躍紅說:“幸虧我們反應迅速,手術很順利,晚的話就不敢想象了。”
厲躍紅的手機24小時開着,在單位是開震動,怕影響病人休息,在家裡調成響鈴,怕錯過工作上的要事。去年11月28日是她女兒生日,家裡飯菜剛上桌,就接到醫院電話說有産婦碰到問題了,請她速去解決。厲躍紅一聽,二話不說直奔醫院。到了之後才發現,是一個産婦發生羊水栓塞,幸好搶救及時脫離了危險。
厲躍紅說:“産房其實是一個高風險的地方,為了防止分娩過程中産生的意外,我們每周都會讨論分析病例,每月還有演練,重點在于搶救、突發和團隊配合。隻要母子平安,就很有成就感。”
一婦嬰護理部主任江會告訴我,厲躍紅是護理團隊的佼佼者,獲過上海市“十佳護士”、全國“美國天使”等諸多榮譽。
劉宏教寶寶出生後裸貼的方法
護士學起了手語
去年底有一則新聞轟動上海,《聾啞産婦分娩不再愁 “90後”助産士繪出指導畫》,講的是一婦嬰西院一名90後助産士為了幫助聾啞孕産婦在分娩過程中減輕痛苦,手繪了一套漫畫,整理成圖文版的分娩攻略,不僅給聾啞孕産婦帶來了便利,還為一些“老外”孕産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幫助。
其實這也是一婦嬰西院導樂陪伴分娩的特色延伸。作為上海著名的生孩子地方,長樂路的這個地方很多上海女人都難以忘懷,而1985年從盧灣區衛生學校助産班畢業後來此工作的西院護士長劉宏當了33年助産護士。她說:“作為老院區,我們更注重人文關懷。比如說助産咨詢,發現有焦慮者,就跟蹤、幹預、溝通,加大關注力度。我們提供同伴教育,進行孕産婦之間的經驗交流,打消顧慮。通常,孕婦怕痛怕癢,擔心自然産中間轉剖腹産,我們會制定分娩計劃,做好充足準備。目前我們也在推廣無痛分娩,與國際同步,倡導‘溫柔的分娩’。”
劉宏有耐心,會安慰人,解決過不少難題。之前碰到過一個老外家庭的産婦,身高1.50米、年齡大、患過大型子宮肌瘤(懷孕前手術過,疤痕子宮)、胎兒個頭不小,家屬堅持自然分娩。手術前醫院做足了準備,為預防子宮破裂,還準備了一套應急方案。生産過程并不順利,老外堅持順産,并且把其他人都趕了出去産,最後隻剩下劉宏一個人為孕婦減壓。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孩子終于生出來了,并且在劉宏的努力下直到分娩都沒有推過藥,整個過程還是屬于快樂分娩。本來一定要親自剪臍帶的老外爸爸,最後将剪刀交給了劉宏,将全部信任與最高獎賞給了這名助産護士。
而現在,劉宏帶領她的團隊學起了手語,拍成了視頻便于大家學習。
劉宏很喜歡她的職業:“助産士被稱為最好的分娩夥伴,每天都在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她們當了母親,她們生的女兒再來生産,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不過她也表示,對痛的忍受度,現在的女生遠不如當初,都想無痛分娩,她覺得值得思考。
進行血透治療的畫家杭英在512護士節前夕将親手繪制的團扇贈送給護士
365天不打烊的人生大舞台
有人說:産房是365天不打烊的人生大舞台,每天有演不完的喜劇、正劇、鬧劇、甚至悲劇。在這裡工作,你得有牛一樣的身體,豬一樣的胃口,貓一樣的敏捷,狗一樣的嗅覺,還得有鐵打的神經。經得起,熬得住,拿得起,放得下,無論經曆什麼,依舊懷有夢想。
一婦嬰南院護士長崔萍面對的大多是VIP客人,産前産時産後一路保駕護航的個性化模式,半點馬虎都容不得。這裡的護士都是多面手:待産室、産房、導樂室、手術室,甚至急診室,都要跑斷腿。去年有一次崔萍開車到了浙江出差,剛坐下來準備吃飯,電話來了,說同時有兩個産婦大出血。她立即開車回來,晚上開了近3小時到達,立即投入到搶救工作,結果成功了。據說,兩年多光夜間趕回醫院搶救就40多例,半夜從家裡被叫到醫院為産婦分娩陪伴、接生更是家常便飯。
一年要接生多少個孩子?江會回答說:“最高是2016年,3.4萬多個,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附屬婦産科醫院才9000多個。”
段濤醫生曾經在他的微博中這樣寫道:
如果産房的女主角是産婦,那麼産房的最佳女配角就是助産士。她會幫你做所有的基礎護理:打針吃藥、擦汗、接生,給你安慰。多數情況下她們是溫柔、耐心、細緻的,但她們有時也會強悍,會對着來輪轉的不知所措的住院醫生吼,會對着很不配合或差一口氣就可以生出來的産婦吼。請相信我,她們作如此“獅子吼”的原因不是她們喜歡這麼做,而是為了産婦的安全,為了小醫生的成長,吼完了,她們很快就會笑靥如花。(家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