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個人與群體認同

個人與群體認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00:19:40

一個人想要走得長遠,堅持底線原則才是最夯實的根基。

個人與群體認同(一個融入群體的人)1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哲學家尼采的那句話:“更高級的哲人獨處着,這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圈子中獨立存在,不融入到“群體”中呢?

終于在看到《烏合之衆》中所說的一句話時,我才真正理解了尼采所表達的意思: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抛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簡而言之,一旦個人融入到了群體,那麼他的價值觀便會被群體所主導。

因而,當一個人融入到群體之後,隻會有兩種結果:要麼被群體所影響,三觀跟着群體走(即便内心并不認同);要麼就隻能成為被群體所攻擊和排斥的對象。

個人與群體認同(一個融入群體的人)2

01:搖擺不定

此前認識一位公司的老闆,從事的是一個新興産業,創業之初讓公司差點提前“退場”。原因很簡單,就是“搖擺不定”。

因為是新興行業,所以并沒有前輩們的“前車之鑒”可以模仿借鑒,公司發展的路子隻能不斷試錯、不斷修正。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這位老闆不斷去接觸相關行業的“群體”,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聽取大家的聲音來給自己找一條适合的路子。

結果群體A說要走這條路,群體B又說要走那條路。每一個“群體”都給出了讓人信服的理由,聽起來似乎真的可以讓公司找到适合的方向。

老闆不斷在各種方向之間搖擺不定,最後讓公司陷入了極大的危機。

就像《烏合之衆》裡所說的一樣:群體隻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如果一個人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那麼群體所提供的所有“參考”都有可能變成落井下石。

同理,隻有在自己堅定的原則之上,群體的意見才能錦上添花。

因為堅定的原則,是我們去僞存真的根本。

個人與群體認同(一個融入群體的人)3

02:随波逐流

當一個人融入到群體之後,他會因為群體的能量假象——或責任分擔——暴露出自己不受約束的一面。

于是個人的獨立性、個性化和責任感便會大大降低,從而對群體産生盲從,甚至是偏執的極端感情。

尤其是當這種感情開始影響了個人思維習慣時,就會變成“随波逐流”,最後失去了自我的原則和底線,也逐漸改變了曾經堅持了很久的價值觀念。

那些剛畢業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之所以在一定的時間後變得越來越“老油條”,歸根結底就是被“環境”所影響。

而這裡所謂的“環境”,就是《烏合之衆》中所指的“群體”。

我們常常開玩笑地說:“這是遭受了社會的毒打之後的結果。”

其本質,就是在群體中随波逐流了而已。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保持初心,堅守底線。

但往往等到我們再回想自己曾經的“初衷”時,才發現早已跟曾經的自己漸行漸遠了。

網絡上有句經典的話形容這種狀态再恰當不過了:“最終,我還是活成了曾經自己最讨厭的樣子。”

個人與群體認同(一個融入群體的人)4

03:羊群效應

說起來,《烏合之衆》中所表達的内容,跟“羊群效應”非常類似。

所謂羊群效應,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從衆心理”。

比喻個體都有從中跟風心理,而從衆心理又很容易導緻盲從,從而陷入騙局或者遭遇失敗。

特别是當個體遇見了一些附帶着“權威光環”的群體時,這種盲從的心理會更加嚴重。

因而《烏合之衆》裡說:“群體的權利固然令人生畏,但有身份團體的權利更讓人害怕。”

我們常常會感歎網絡上很多網友在評價一件事情時“不經過大腦思考”,在缺乏事實依據、沒有經過嚴謹核實的情況下做出“不負責任”的評斷。

這本身就是一種羊群效應。

我在給一些管理企業的朋友聊天時,經常會說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企業的文化,其實就是老闆的文化,同時也是“群體”的文化。

這樣的話用來說個體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堅持原則底線,那麼就會在群體文化中迷失自我,最後因為盲從群體文化導緻自己難以脫穎而出。

我遇到過很多剛開始積極性很高,但最後被群體文化同化變得懶懶散散的人。

與其說這些人不再像以前那麼積極了,倒不如說這些人隻不過是被所處的環境所影響了。

當“羊群”走向深淵時,沒有哪個個體能逃離墜入深淵的厄運。

個人與群體認同(一個融入群體的人)5

結語: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斷。

有一個很經典的幽默故事,說是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參加會議,進會議室後發現沒有落座的地方,便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

于是天堂裡的人都紛紛跑向地獄,于是天堂裡就隻剩下那位石油大亨了。

這時候石油大亨心想,所有人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裡真的發現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自古以來我們都被“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少數服從多數”、“大家都說好那就真的好”等觀念所影響,因而人人都認為“群體文化”是正确的。

可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真正最後走向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少數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定律”。

對于衆人所說的東西,我們不可不信,但也一定不能全信,凡事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長遠、更穩固、更成功。

想要讓自己真正達到保持獨立、個性的境界,就一定要深入了解群體的心理特征。

《烏合之衆》這本書,算是群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對于我們尋找自己未來的路,堅定自己的信心,恪守原則底線來說,是一本難得的佳作,非常值得拜讀研究。

就連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都對此書做出了高度評價:“勒龐的這本書(指《烏合之衆》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态。)”

最後借用《烏合之衆》裡的兩句話送給讀了本文的朋友:

“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于我們自己的内心。”

“在與理性永恒的沖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個人與群體認同(一個融入群體的人)6

—END—

文/知陽 圖/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