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問,科學家們能夠看到億萬光年的恒星,怎麼就看不清距離很近的恒星有沒有文明和生命呢?
這個問題過去我們讨論過,現在用最普通的常識再來說一說。
看到的東西并不等于看清楚了的東西,看到的大東西并不等于看到了小東西。比如,你看到了腳下的一隻螞蟻,并不等于看到了别人腳下的一隻螞蟻;你看到了1公裡遠的一棵樹,你能看清那棵樹有多少根樹枝嗎?更别說一根樹枝上有多少樹葉、一片樹葉上有幾根葉脈了。
在太陽系我們還可以這樣比喻,因為太陽系的行星與行星之間距離,與宇宙恒星之間距離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比如我們相隔最遠的行星海王星,距離地球也不到30個天文單位,即約45億公裡。
海王星是一個直徑49532千米的球,與和我們距離的比例為90000分之一,也就是說在地球上看海王星,就如同我們看一個90公裡外1米直徑的球,也差不多從3公裡看一枚3.3公分直徑的硬币,即使用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看清細節。
如果用光年做單位,則隻有2102分之一光年。這單位太大了,所以太陽系天體一般用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來衡量,而不用光年。
而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則有4.22光年,就是比鄰星,如果把它縮小到一枚1元硬币,我們就相當于在5000公裡看這枚硬币。
在我們銀河系,恒星的平均距離比例相當于1000公裡的兩枚硬币。
盡管由于恒星大小不同,這枚硬币有可能是5角的或1元的,但豈能夠看清細節呢?我們想象一下,距離我們1000公裡挂着1枚1元的硬币,有什麼望遠鏡能夠看清楚呢?
這還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如果距離我們上百光年的恒星,就如同觀測月球上甚至火星上的一枚硬币了。
而文明一般在行星上出現,一顆行星則是這枚硬币上一粒灰塵。比如我們地球質量為太陽的0.000003,直徑隻是太陽的109分之一,體積隻是太陽的130萬分之一。
地球比起太陽來,不就像硬币上的一粒灰塵嗎?
而如地球這樣的人類文明,隻是在這粒灰塵上做出來極小極小的改變,怎麼能夠發現呢?
說了這麼多,既然遠方的恒星這麼小,人類怎麼能夠發現,并且還發現了幾千個系外(太陽系外,後同)行星呢?
這是因為恒星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是恒星發出的光。
由于恒星距離我們太遠,不管是肉眼還是望遠鏡,看到的恒星幾乎都隻是一個亮點。據我所知目前唯一能夠看到恒星圓面(一個圓球)的隻有參宿四,因為它太大,距離我們隻有400光年,但直徑約有太陽1000倍。
而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比鄰星由于太小,直徑隻有太陽的1/7,亮度又低,所以人肉眼看不到,望遠鏡也隻能看到一個紅色的亮點。
現在人類觀測到的系外行星幾乎都不是“觀”看到,而是“測”到。這個“測”主要是從行星對恒星的遮光現象和引力攝動得到的。
行星在恒星系裡,雖然就像一粒灰塵,但它圍繞着恒星公轉,還是會對恒星發出的光有一定的影響;而且有行星存在,由于萬有引力作用,恒星運行也會不同。
科學家們根據這些情況,就可以用現有理論通過計算機建模,知道這顆恒星有多大,距離恒星有多遠。
目前尋找行星都隻能在銀河系裡距離我們較近的恒星中尋找,雖然也發現了一些上萬光年距離的行星,但還有很多距離我們比較近恒星的行星也還沒有發現,如比鄰星的一些行星還在陸續發現中。
有人又要問了,有的恒星距離我們幾十億光年,甚至上百億光年,怎麼還能夠看到呢?
實際上,一般來說,發現銀河系以外的恒星都是比較大的恒星,更多的河外天體是星系和黑洞等大型天體。
迄今為止發現最遠的一顆恒星距離我們90多億光年,這顆編号為LS1的透鏡恒星昵稱叫“伊卡洛斯(Icarus)”,是一顆宇宙形成初期的恒星。
我們有幸看到它,是因為太空中巨大星系團形成的引力透鏡效應,把這顆恒星的形象放大了幾千倍,才被哈勃望遠鏡捕捉到的。
引力透鏡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現在已經被證實,在太空中廣泛的存在。
現代科學能夠通過各種望遠鏡觀測來自宇宙可見和不可見的光,來了解廣袤宇宙中的各種天體,并且根據光譜分析,得知這些天體的各種秘密。
比如知道遠方的恒星有多大,什麼成分組成。但要直接觀察到文明還沒有這個能力。
不能夠直接觀察到文明,并不等于不能夠發現文明。隻不過現在尋找遠方恒星系統存不存在文明,隻能找遠遠高于地球人類的文明,這種文明活動能夠改變或者影響到恒星的變化,比如戴森球(宇宙二級文明的标度)現象等,才能夠被人類所捕捉。
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活動的證據。
就是這樣,歡迎讨論。
時空通訊專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所發文章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關注支持與合作。,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