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有科學道理嗎?“春捂秋凍”的意思是說:“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冠”,也就是說春天要慢一點脫棉衣,秋天則不要過早穿棉衣,春天穿衣服要盡量保暖,而秋天呢,則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凍,隻有這樣才能對身體有好處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攝生消息論》中就有,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秋季則“寒甚方加棉衣,以漸加厚,不得一頓便多,唯無寒而已”唐代孫思邈也早有此說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春捂秋凍有科學道理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捂秋凍”的意思是說:“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冠”,也就是說春天要慢一點脫棉衣,秋天則不要過早穿棉衣,春天穿衣服要盡量保暖,而秋天呢,則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凍,隻有這樣才能對身體有好處。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攝生消息論》中就有,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秋季則“寒甚方加棉衣,以漸加厚,不得一頓便多,唯無寒而已”。唐代孫思邈也早有此說法。
從中醫“天人合一”觀談“春捂秋凍”中醫理論認為“天人合一”,即人體與大自然是一個統一的的整體。正常狀态下,人體的動态變化規律必須與大自然的變化規律相一緻和同步,這種一緻性和同步性用中醫的概念來表達,即體現在陰陽的變化上,一旦這種規律因外來或内在的因素影響而被打破,即意味着人體健康狀況遭到破壞,任其進一步發展必将發生各種病症。所以無論從養生還是治療的角度看,使人體的陰陽變化與大自然保持一緻是十分重要的。
大自然的陰陽變化節律究竟是怎樣的呢?看看《内經》中是如何記載的。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陽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此循環往複。對應的氣候特點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陽氣在運動變化的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會波及整體。人體陽氣變化同樣要與之相适應。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說春季,一陽初生,冰河解凍,萬物複蘇,初生之陽如剛萌芽之幼苗,當然難以抵禦早春的嚴寒,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使之去寒就溫,對應養生的要求就是要“春捂”,隻有這樣陽氣才能不斷生發,才能與自然界上升之陽氣相合,才會有夏季陽氣盛滿的繁茂景象。“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意思是說到了秋季,氣溫轉涼,大自然陽氣潛藏,人體陽氣也随之轉入收斂狀态,隻有很好地收藏,來年才能有生發的基礎。秋天是肅殺的季節,氣候是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幹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複發,因此也被稱為“多事之秋”。由于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适應,體内陰陽雙方也随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養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
從自然界的陰陽盛衰談“春捂秋凍”春季,陽氣初生而未盛,陰氣始減而未衰,故春時人體肌表雖對應氣候轉暖而開始疏洩,但其抗寒能力相對較差,為防春寒,氣溫驟降,此時,必須注意保暖,禦寒有如保護初生的幼芽,使陽氣不緻受到傷害,逐漸得以強盛,這就是“春捂”的道理。秋天,則是氣候由熱轉寒的時候,人體肌表亦處于疏洩與緻密交替之際。此時,陰氣初生而未盛,陽氣始減而未衰,故氣溫開始逐漸降低,人體陽氣亦開始收斂,為冬時藏精創造條件。故不宜一下子添衣過多,以免妨礙陽氣的收斂,此時若能适當地接受一些冷空氣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表之緻密和陽氣的潛藏,對人體的應激能力和耐寒能力也有所增強。所以,秋天宜“凍”。可見,“春捂秋凍”的道理,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一脈相承的。
用現代科學理論闡述“春捂秋凍”用現代的觀點同樣可以解釋“春捂秋凍”的合理性。春季冷熱多變,氣候變化大,有時一天之内氣溫變化幅度很大,人的機體經過一個寒冷的冬季之後,在禦寒棉衣的保護下,血管處于收縮狀态,整個血液循環相對緩慢,體溫調節系統的功能降低,抗病的能力因而也比較低了。所以,如果春天忙于減衣,穿單薄了,遇到天氣變化或倒春寒就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等疾病。秋季是由夏轉冬的過渡季節,“白露”過後,大緻每隔四至五天,日平均氣溫下降攝氏1 度,一天之内氣溫變化較小,這樣人們晚一點穿棉衣,還可以鍛煉禦寒能力。秋季是氣候由熱轉涼的時候,人體肌表亦處于疏洩和緻密交替之際,此時若能适當接受一些冷空氣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表之緻密,還能增強人的應激和耐寒能力。天氣漸涼時加強防寒鍛煉,可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适應寒冷環境,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靈活看待“春捂秋凍”,不可過于拘泥當然,“春捂秋凍”要靈活看待。“春捂秋凍”的目的是使自身的機體與自然界的變化相統一,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體内的陰陽狀态并不一緻,所以春捂秋凍并非人人皆宜。如果是陽氣偏盛的體質,春天時自身的陽氣足以與自然界相合,也就沒有“捂”的必要了。如果一味追求“春捂”使體内偏盛的陽氣更加亢盛,肯定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理狀況。同樣的道理若自身體質偏于陽虛,一味的“秋凍”隻會擾動體内本身已偏少的陽氣,勢必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理狀況。
“春捂秋凍”也要維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因為古人畢竟是在當時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總結出來的規律,當時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環境相對不變,所以其“春捂秋凍”的程度是很有限的,而現在人們由于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步行或散步時,維持“春捂秋凍”的原則還是可以的,但出門時一定要注意當時的天氣情況,與氣候變化相和諧,否則就違背了養生的初衷。“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總之隻有實時調節自身的陰陽與天地相應,才是最好的養生防病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