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被稱為種在地裡的肉,優質蛋白少不了它,加工成豆腐、豆腐幹、豆腐皮,鈣含量也比較豐富,每天能吃點豆制品最好了,今天跟大家分享分享我家的一種吃法。
具體分享之前,先看看大豆和雜豆的區别吧,問這個問題的小夥伴太多了。
一、大豆和雜豆的區别
說營養前我們要先了解大豆隻包含黃豆、黑豆、青豆、褐豆和雙色大豆。
它們的蛋白、脂肪和碳水含量分别在34%~36%、15%~16%、10%~16%。
可以用來做豆制品比如豆漿、豆腐、豆腐絲、豆腐皮、豆腐幹、腐竹、豆腐乳、豆豉、納豆、豆芽,也都可以用來榨油。
而其它豆比如綠豆、赤小豆、豌豆、鷹嘴豆、小扁豆、芸豆、蠶豆等都屬于雜豆,這些豆的澱粉含量高達55%~66%,這個碳水含量在各類食物中僅次于五谷雜糧,所以雜豆常用來替代部分主食吃。
這下分清大豆和雜豆的區别了吧。
二、大豆的營養
大豆不僅是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也含有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大豆低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發現,食用大豆可以降低乳腺癌、骨質疏松、二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這裡強調一下,食用大豆的女性乳腺癌患病率顯著低于不吃大豆的女性。
三、大豆的誤區
大豆這麼有營養,可是很多人卻聽信了大豆的各種誤區,而不敢吃大豆。
男性喝豆漿會變「娘」?
錯。
豆漿中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可在體内發揮雌激素的活性,不過,它的活性很弱,隻有雌激素活性的1/100000~1/1000。
另外,它在體内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也就是說:當體内雌激素水平低時它可以發揮雌激素的活性,當體内雌激素水平高時它可以抑制雌激素的活性,因此男性喝豆漿也不會變「娘」。
痛風病人不能吃豆制品?
錯。
雖然豆腐、豆皮、腐竹、豆漿等豆制品都屬于高嘌呤的食物,但是研究發現,它們跟痛風發作無明顯相關性,完全可以适量食用。[1]
雞蛋和豆漿不能一起吃?
錯。
有這個說法是因為大豆中富含胰蛋白酶抑制劑,它會影響蛋白的消化,可是各種豆制品都經過了高溫加熱,胰蛋白酶抑制劑基本都被滅活了,也就不用擔心會影響蛋白消化。
豆漿不能空腹喝?
錯。
有這個說法是因為豆漿中含有蛋白,據說空腹喝,蛋白會去提供能量,沒法去構成和修複組織,也就浪費了。
事實是,雖然你覺得是空腹,可上一頓飯未必被完全消化吸收利用完,豆漿裡的蛋白也未必浪費了。如果真去供能了,那說明當下身體急需能量而非蛋白,那供能就供能了,免了身體挨餓;下頓飯适量多攝入一點蛋白去構成和修複組織就是了。
四、大豆的吃法
大豆吃法多多,但是最好别整粒大豆吃,因為整粒熟大豆的蛋白消化率僅為65.3%,加工成豆漿就可提高到84.9%,做成豆腐就能提高到92%~96%。
另外大豆和谷物搭着吃可以提高蛋白的利用率,這是因為大豆賴氨酸含量較多,但是蛋氨酸含量較少,谷物的氨基酸組成則正好相反,所以兩者搭着吃,氨基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蛋白利用率就高了。
另外大豆吃的要适量,因為它富含的大豆低聚糖可以被微生物發酵産氣,吃多了排氣多,就郁悶了。
吃多少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平均每天大豆和堅果加起來吃25~35克,我們可以分配給堅果5~10克,分配給大豆20~25克。
25克的大豆對應的豆制品有多少呢?大概等同于:
特别提醒3點:
1、日本豆腐也叫玉子豆腐,主要成分是雞蛋,不是大豆,并不是名副其實的豆腐。
2、有的豆腐皮和豆腐絲鹽含量太高,不太建議選。
3、如果你不方便做飯,還要吃到豆,可以選包裝好的豆奶(其實就是豆漿哦),也可以選豆奶粉,不過最好别選加糖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昨天的午餐。
豆漿、豆渣白面餅、清炒四絲(胡蘿蔔絲、菠菜莖、圓白菜絲、雞蛋絲)
豆漿制作小提醒:
1、做豆漿時建議提前一天晚上泡豆。
這樣做是因為大豆種皮中含較多植酸,會影響礦物質吸收,不過植酸溶于水,所以建議提前泡豆,把泡豆的水倒掉。
2、我們家的豆漿機是好幾年前的老款,打出來的豆漿有豆渣,直接喝口感不好,我們會用濾網勺過濾一下,這樣口感會更柔滑,像市面上賣的盒裝的常溫豆奶,喝起來就像牛奶一般柔滑,都是加工時去了豆渣的。
豆渣餅制作小提醒:
過濾出來的豆渣不想浪費,就做成了豆渣餅,豆渣餅有兩種做法。
1、一種是直接往豆渣裡揉面,揉成不粘手的面團,然後揪成小劑子,擀一擀烙就行了,下圖是黑豆豆渣用這種方法烙的餅,吃起來硬硬的。
2、另一種是往豆渣裡加水,加雞蛋、加面粉,還可以搭配點胡蘿蔔、芹菜丁,再加點鹽和白胡椒粉調味,攪打成面糊,用勺子倒入不粘鍋烙,用這種方法烙的餅,軟軟的。
豆渣、雞蛋、面粉、胡蘿蔔、芹菜丁的比例比較靈活,試着做一個,餅可以烙成型就行,如果比較容易散就再加點面粉和水攪勻。
3、豆渣還能怎麼吃呢?
可以炒着吃,用紗布瀝掉豆渣中的豆漿,然後熱鍋涼油,搭配點彩椒丁、胡蘿蔔丁,放點豆瓣醬或辣醬,炒一炒也超級下飯的。
清炒四絲制作小提醒:
其實不一定是這四種食材的,像白蘿蔔、西葫蘆、紫甘藍、黃瓜、黃豆芽、綠豆芽、彩椒、洋蔥等都可以的。
我家選擇胡蘿蔔、菠菜、圓白菜,是因為冰箱裡就剩下這些可以搭配着切絲炒的啦,至于加了個雞蛋皮,是為了調和顔色,好看一點,也為了增加點蛋白。
作為營養師,做菜時的食材搭配都很靈活,往往是看看冰箱裡有啥,就搭配着做了,大的原則做到主食、蔬菜、蛋白都有,一頓飯菜大概1/2或更多,主食和蛋白差不多都1/4就好了。
主食也不是頓頓粗細搭配的,比如這頓飯的豆渣餅,用的是精面,沒有搭配粗糧,可是搭配了豆渣,豆渣膳食纖維含量豐富,也算是「粗細搭配」了,哈哈。
參考文獻:
[1] 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共識專家組. 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 中華内科雜志, 2017, 56(3):235-248.圖片來自圖蟲,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删除。
撰文|谷傳玲
編輯|Emily
制作|大燕子和谷傳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