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重慶詩詞交流平台

重慶詩詞交流平台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08:57:30

不同時代,“愛國”有不同的内涵。在《斯文江南》中,從以筆代戈的魯迅、秋瑾,踐憂樂情懷的範仲淹、家國達天下的顧炎武、引西方科技救國的徐光啟,再到浩然于天地、正氣以長存的文天祥,诠釋了各個時代同樣的“丹心愛國”。節目以圍談承續中國故事,闡發中華文化精神。

重慶詩詞交流平台(斯文江南重走宣城詩路)1

“天才盛氣”和“絕筆家書”,是2月24日晚東方衛視播出最新期文化節目《斯文江南》的兩大主題。四位演藝名家:印小天、沈保平、嚴屹寬、鄭雲龍分别演讀宣城文化英雄:李白、謝朓、杜牧和文天祥,與主持人曹可凡和文化嘉賓黃曉丹、郦波,共同講述了詩路宣城。

《斯文江南》每期設定兩大主題章節,章節内創新地細分為“演讀”與“圍讀”兩個闆塊。簡單說,演讀是古人視角下的史實再現,圍談更多是當下視角下的理解闡釋,二者獨立又關聯地共同講述了江南文化的名人作品和曆史發展脈絡。

文天祥:既是民族英雄,也有舐犢之情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斯文江南》以經典文本為獨白,以隔代唱和為對白,以精心的演讀做戲劇。比如,文天祥和李白出現在同一篇章,看似無關聯,實則二人都曾去過采石矶。采石矶就是二人在節目中的相遇之地。

相傳李白在采石矶醉酒捉月而去,而文天祥相信了這個浪漫的結局,有詩“欲從谪仙捉月去”。

李白之死,曆來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但文化嘉賓郦波給了我們一個更浪漫的說法:“學術史上主流認為李白是病死的,但我們願意相信李白就是捉月而去。因為他是誤落紅塵的詩仙、一點雜質都沒有的李太白。雖然這個現實是悲慘的,可是我們願意給他一個浪漫的結局。”

月亮是中國的,中國文人都有一種月亮情結。郦波解讀說,“其實西方也寫月亮,你看莎士比亞寫四大悲劇、四大喜劇,但他們是好的時候歌頌月亮,不好的時候罵月亮。而中國人不一樣,我們是一種時間延續性文明,我們對月亮的熱愛是無與倫比的。”

重慶詩詞交流平台(斯文江南重走宣城詩路)2

“人們很容易認為《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的絕命詩,事實上不是。”黃曉丹說,“在他處死之後,在他的衣帶間,據說發現了一首詩,就是《自贊》。這才是他的絕命詩。”

我們都知道文天祥是抗元民族英雄,但他也有兒女、也有家庭,作為父親、丈夫的文天祥是什麼樣的呢?文天祥的演讀人鄭雲龍用一封家書為我們還原了更豐滿、更動情的文天祥——

“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好做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這封在獄中的家書其實給我的感觸還是蠻深的。因為我能從文字裡感覺到他對家人的一種愧疚感,就是這麼偉大的一個英雄人物也會有動情落淚的時候。其實這種最真實最凡人的情感會更加打動人。”鄭雲龍感慨道。

黃曉丹很贊同,“我覺得這是非常人性化的部分,因為我們很少會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後,那麼你對家庭和孩子是怎樣的?但是我覺得文天祥是非常經得起這個拷問的。因為我們看他的家書和他的《亂離歌》就會發現,他對女兒是有很細微的愛,還有很多的愧疚。正因為有這樣的一種沖突掙紮,所以他的舍身取義才顯得更加的可貴。”

重慶詩詞交流平台(斯文江南重走宣城詩路)3

杜牧:一個有着宰相之志的天才詩人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當嚴屹寬說出這句話時,所有觀衆都知道他演讀的角色是“杜牧”。

杜牧,是唯一一個被寫入《資治通鑒》的詩人,而且他的政論文還被采錄了四篇。他出身好,有才氣、眼界高,一出道便是一篇《阿房宮賦》,震驚文壇,至今仍是高中課本必背課文。那一年,杜牧剛剛23歲。

“各位23歲時在幹嘛?”主持人曹可凡笑着問道,“我23歲時還在醫科大學讀書。”

老戲骨沈保平說,當時的他正在演話劇《雷雨》,“我演周家大少爺周萍,我的23歲就生活在曹禺先生用文字建構起來的周公館裡。”而23歲也是鄭雲龍的關鍵年,他第一次演原創音樂劇男主角就在23歲。

重慶詩詞交流平台(斯文江南重走宣城詩路)4

《阿房宮賦》究竟好在哪兒?文化嘉賓黃曉丹說:這篇賦是史才、議論、詩筆三者的完美結合。“我們現在一讀這篇賦,就來講它的聲律文辭之美。但杜牧自己他不是很在意這個,他在《答莊允書》裡說,寫文章立意才是第一位的。隻要你立意足夠好,你的文辭越簡單越好。

《古文觀止》說,這篇賦的重點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後面的議論部分是講後人應該接受秦國亡國的教訓;而前面他寫鋪阿房宮的部分,不是杜牧羨慕喜歡那樣的華麗,而是在警示。之前在蘇州站講的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其實就受了這種寫作方法的影響。”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載之遺韻。更多天才氣盛、絕筆家書盡在由東方衛視、南瓜視業聯合打造的《斯文江南》。每周四晚22:00在東方衛視播出,一起聆聽文辭之美,解鎖生命美學之燦爛。

來源:河北網絡廣播電視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