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種植油茶的條件?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創稿,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貴州種植油茶的條件?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創稿
“路通老黃沖,産業不放松,山林變茶林,比鑽刺蓬行。”
冬日,群山綿延的貴州省岑鞏縣龍田鎮代店村老黃沖組翠冷紅衰。在新開挖出來的一片裸露山頭,50歲的唐春蘭和十幾名村民一起,栽下了一棵又一棵的油茶苗。“栽油茶是80元一天,比進刺蓬窩挖老虎姜賣強多了。”盡管勞作辛苦,唐春蘭卻享受着回報的甘甜。
老黃沖組是代店村最為偏遠的村組,這裡山大溝深,林地面積廣,森林覆蓋率高,适宜的地理氣候,孕育了大量的野生油茶。多年來,由于交通的滞後,村裡産業發展受限,村裡的年輕人外出務工創收,老人們則在家守着一畝三分地,靠種植水稻、玉米讨生活。冬閑時節,和唐春蘭一樣,很多村民都會進山刨“野貨”來賣補貼家用。
2020年,岑鞏縣确定将油茶産業作為全縣重點發展的主導産業之一來抓,出台了《關于加快油茶産業發展的意見》,組建了高效油茶基地建設工作專班及高效油茶基地建設技術專家組,制定了發展油茶的幫扶政策,并成立了農業現代化指揮部,構建了縣、鄉、村“一抓到底”的聯動聯抓體系,全力推進全縣油茶産業快速發展。
栽下政策“梧桐樹”,“歸雁還巢”促振興。2020以來,龍田鎮搶抓油茶産業發展機遇,通過引進種植大戶,以代店村老黃沖組為示範點,啟動了千畝油茶項目建設。
“基地目前已投入資金80多萬元,完成土地開挖900畝,種植油茶200畝,現在每天至少需要10多名工人務工,目前已支付勞務費6萬多元。基地全面建成後,每年撫育管護需要 2000多人次,需付出勞務費16萬元左右。”老黃沖千畝油茶基地的主人樊會軍是龍田鎮的緻富帶頭人,之前一直在杭州打拼,随着年紀漸長,家鄉交通條件根本改善,産業發展政策利好,他選擇了返鄉創業,從“歸雁”變成了“頭雁”,實現了一人創業、數人就業。龍田鎮可開墾的“沉睡”山林迎來了重煥生機的“春天”。
“油茶栽種5年後開始挂果,每畝一年可采摘鮮果400—500公斤。進入盛果期後,畝産茶油35公斤以上,按茶油每斤60元保守計算,每畝年産值達4000元以上。”樊會軍說,這裡野生油茶多,适合種植油茶。發展油茶産業,政府不僅有技術人員做培訓指導,還每畝投入林業整合資金800元,用于購買油茶苗、肥料和土地開挖,好政策“靠山”助力青山加快轉化成了治窮富民的“金山”。
“村民以山林入股的方式參與油茶産業發展,在油茶種植5年見效後,我們以每畝50元的保底租金付給入股農戶,并按照三七比例和入股農戶共享産業收益。” 樊會軍說,為了解決油茶長期管護與短期收益問題,将通過“油茶 中藥材”“油茶 蔬菜”等以短養長産業模式,全面發展“油茶 N”立體林業經濟,打破了長效産業生長周期空缺,實現“近期得利,長期得林,長短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 。
近年來,龍田鎮将雜稻制種和油茶産業作為全鎮主導産業來發展規劃,不斷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子。如今,通過政府引導、能人引領、大戶帶動等,全鎮共培育發展油茶種植4000餘畝,其中,已建千畝示範基地1個,有30畝以上種植大戶14戶,涉及全鎮8個村600農戶,目前,全鎮油茶陸續進入挂果期,油茶樹逐漸成為群衆增收緻富的“搖錢樹”。
“既要綠水青山美,更要業興百姓富。” 龍田鎮林業分管負責人蔣大明介紹,油茶産業經濟價值高,又能涵養水源,是一個綠色富民産業。該鎮将按照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的發展思路,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集中發展,加大技術推廣,強化科學管護,延長油茶加工鍊,帶動二産三産融合發展,把油茶産業打造成為強鎮富民的特色産業,真正實現産業興、百姓富、生态美。(圖/文 周燕、吳國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