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朱萬平 郭榮村 梁枭
策劃人 何強 每經記者 朱萬平 郭榮村 梁枭 每經編輯 楊夏
“锂電企業愛紮堆”,但如果一定要在國内選出如今锂電池産業之都或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随着全球動力電池産業規模的持續擴大,我國锂電産業的集群效應也越來越強。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各區域也正在逐步凝結出具有代表性的锂電産業鍊聚集地。
在西部,四川正在悄然崛起。
今年7月,全球锂電“霸主”甯德時代(SZ300750,股價429.50元,1.05萬億元)宣布與成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甯德時代将在成都構建西南研發運營總部。而此前,甯德時代已宣布在宜賓投資640億元,建設全球最大單體锂電池生産基地項目。9月21日,總投資120億元的創明新能源項目簽約暨開工儀式在綿陽舉行。該項目将建設全自動電芯生産線及配套PACK生産線,規劃建設儲能闆塊生産制造基地。
除兩大巨頭外,近兩年包括中創新航、億緯锂能(SZ300014,股價90.03元,市值1709億元)、蜂巢能源等國内锂電出貨量排名前十的企業,紛紛在四川落地建廠,投資規模約數千億元。此外天賜材料、貝特瑞、杉杉股份等一批锂電産業鍊企業,也在用真金白銀“押注”四川。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的實施意見》,提出将通過七大方面22條舉措推動全省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加快實施制造強省戰略。《意見》提出,将優化動力電池産業鍊供應鍊布局,圍繞行業領軍企業完善跨區域産業生态圈。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
各大锂電産業鍊企業盯上同一片地區,這當然不會是一種巧合。它們“加碼”四川的背後,其實是整個锂電産業鍊西遷的縮影。那麼,為何四川會成為锂電企業布局的熱門地區?未來,它是否有可能超越長三角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锂電産業聚集地呢?
8月的成都平原,驕陽似火。在成都西南方向,距離成都市區西南50公裡的成都市新津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津時代)廠區,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不時可以見到懸挂“閩J”車牌的大型拖挂貨車從廠區進出。“閩J”是福建省甯德市的車牌号,而新津時代正是甯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據新津時代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廠區已投産多時。除了新津時代外,此次甯德時代計劃建設的西南研發運營總部同樣落址新津。
成都市新津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梁枭 攝
下遊新能源汽車發展超預期,對上遊锂電池的需求猛增。
“锂電池出貨量即将進入TWh時代,2023年全球出貨量預計超過1TWh(TWh是電量單位,1TWh等于10億KWh,1KWh即日常所稱1度電)。2025年中國锂電池出貨量會邁過這一門檻,産值超過1萬億元。”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預測稱。更有行業報告指出,未來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需求雙核驅動下,預計到2050年全球锂電池出貨量将超過14TWh,形成超十萬億級的巨量市場規模。
面對未來十萬億級别的市場,在全球锂電池巨頭掀起了“擴産潮”,全球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今年初登陸韓國資本市場,募集資金110億美元,誓言要把甯德時代拉下全球第一的寶座。蜂巢能源更為激進,其宣稱一年之間将目标産能翻10倍,到2025年産能達到600GWh,屆時将産能超越比亞迪,與甯德時代并駕齊驅。
手握大把“鈔票”且雄心勃勃的锂電池廠,急需尋找項目落腳地。而四川成為這些企業重金“押注”的重鎮。
近日,億緯锂能成都動力儲能電池項目建設啟動,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分兩期建設年産50GWh锂離子電池生産基地。而除億緯锂能外,如今四川已聚集了甯德時代、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為首的锂電産業集群。此外,杉杉股份、德方納米、貝特瑞、格林美等數十家産業鍊企業紛紛在四川落戶建廠。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投資規模超過1900億元。
蜂巢能源四川基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梁枭 攝
衆多企業紛紛來川投資,體現了動力電池産業鍊西移的大趨勢。
據GGII數據,2021年華東地區動力電池已投産産能達300GWh,全國占比超60%,排名第一。四川在内的西南地區産能占比12%,排名第二,但未來随着動力電池企業在四川的投産,四川動力電池産能将超過350GWh。
在各大锂電産業鍊企業紛紛重金“押注”四川的同時,有關锂電池産業向西部轉移、向四川轉移的聲音在業内也已出現。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便斷言,國内锂電池産業鍊發展的趨勢一定是向西部轉移,特别是四川。
“我前幾天,也看到過一篇有關锂電池西遷的文章,深以為然。”近日,一家四川锂電池産業鍊上市公司的高管在微信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四川在主要生産要素成本,特别是電費、氣價、供應鍊配套和綜合營商環境等方面都具備一定優勢。
産業鍊西移的背後,其實也是锂電池行業話語權不斷向上遊轉移。許多人可能還記得,在7月下旬的2022世界锂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SH601238,股價12.88元,市值1348億元)董事長曾慶洪調侃自己是“給甯德時代打工”,而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卻吐槽“碳酸锂(價格)短期暴漲”,暗示了自己也在給上遊礦企“打工”。
“誰給誰打工”的争論,體現的就是目前行業話語權的變動。據Wind數據,2022年9月1日國内電池級碳酸锂價格為49萬元/噸,和去年同期的11.7萬元/噸相比,漲逾3倍。
在碳酸锂等上遊資源價格飙升的背景下,锂電池産業鍊的利潤向上遊集聚。根據天齊锂業半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20.05億元,同比增長超百倍。據贛鋒锂業半年報,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73.5億元,同比增長402.51%。
如果說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那碳酸锂價格高企和上遊礦企盈利大增的情況,都說明了锂電池上遊資源正處于“賣方市場”,整個産業鍊的“話語權”也正在向上遊轉移。
所以說,锂電池下遊相關企業布局四川,也是意在加碼上遊資源、搶奪“話語權”的一種方式。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四川礦産資源富集,锂輝石資源占全國57%。根據融捷股份(SZ002192,股價118.05元,市值307億元)2021年年報,我國供給量最大且最具開發潛力的锂礦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壩州,四川省锂礦探明锂資源儲量按氧化锂計約189萬噸(折LCE約468萬噸),且目前達到勘探程度的資源占比僅31%,增儲空間廣闊。
“這種布局會加速四川锂礦開發進度,加大産業上遊資源和中下遊産業鍊整合,有助于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張孝榮說。
而在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看來,锂電池行業看中的四川省資源優勢不僅局限于锂礦,還有磷礦及水電資源等。
從磷礦等資源角度,祁海珅在微信采訪中向記者表示:“四川是我國的能源化工及有色金屬産業重地,尤其是磷礦資源豐富、磷化工及锂電池新能源等産業基礎也比較好,規模效益明顯。而新能源汽車的放量倍增和新能源發電、新型儲能等産業帶動了磷資源産品以及化工原料等的強勁需求。”
而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四川最突出的優勢之一是清潔能源。不少企業選擇到四川投資也是看中這裡的綠電資源。
“現在國際上很多電池廠有要求,即追溯到源頭是要使用清潔能源的。另一方面,(四川)水電富集,電價也比較便宜。”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杉杉股份有關人士了解到。目前,杉杉股份正在四川眉山投資100億元建設20萬噸锂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
祁海珅認為,未來锂電池行業集中度會向節能降耗明顯、改造升級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傾斜。終端消費強勁需求動能客觀存在,四川省锂電企業的優勢效應會更加明顯。
“對我們來說,主要的考慮就是兩個,要麼靠近市場,要麼靠近資源。”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欣旺達,公司有關人士稱。目前,欣旺達在四川德陽投資80億元建設20GW锂電池和儲能産業生産基地。
作為锂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锂礦是發展锂電池産業基本上繞不開的核心,而四川的三州地區擁有豐富的锂輝石資源,占全國锂輝石石礦的57%。
除資源豐富外,四川的品位也更高。這點無疑已被億緯锂能、甯德時代、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等正在布局四川的锂電池廠們所看到了。在歐陽明高看來,四川不僅锂資源豐富,占到全國一半以上,石墨資源也在附近,加上人力成本低,這些都促使锂電池産業向四川轉移。
不過,四川目前也并非能夠高枕無憂。“這幾年,雖然四川等地新增的锂電池産能不少。但據我觀察,長三角地區新增的産能應該還是最多的。”近日,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在電話采訪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靠近下遊整車市場仍是锂電池廠選址的重要考量。
墨柯還認為,分析锂電池行業的“西遷”不能僅看四川,更要從整個産業鍊的特性和全國視角出發:“锂電産業喜歡紮堆,甯德時代去宜賓了,就很容易吸引材料等相關配套企業前往宜賓及其周邊地區。同時,廣大的西部之前也沒有一個像樣的锂電産業聚集地,二者疊加,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锂電企業紛紛布局四川。”
“中國地域遼闊,東南西北都要有一個锂電産業鍊聚集地才正常。南邊是珠三角,東邊是長三角,西邊現在看來應該是四川。北邊在未來幾年應該也會出來一個聚集地。”墨柯還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梁枭 攝)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